灵水中心小学课程建设
❶ 校本课程编制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呢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而提出的。国家课程是指那些由国家教育权力机构组织专家决策、编制的课程,是全国统一的,并采用自上而下的推广模式。校本课程则由学校、教师决策,体现地区差异和学校特色,采用实践开发模式开发。 课程开发指的是适应社会变化,不断评价和改革学校课程的一种动态的持续性的实践活动,强调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人士共同参与课程决策,而不是单纯的计划和编写教案。校本课程开发又称学校中心课程规划或学校中心课程本新,是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校本课程开发在一些比较先进的学校早就存在了,只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没有用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加以概括而已。如上海市和田路小学以“和田十二创造技法”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发明活动;上海大同中学在80年代初就开始自己探索和构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特长的课程结构;天津河西区上海道小学开展小学综合活动课校本课程,等等。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质是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强调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和已有的课程实践,开发校本课程必须具备和创设多方面的条件。它们既有外部条件,也有学校内部条件,这里主要探讨的是学校内部的条件。
(-)具有明确的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
国家课程开发注重基础性和统一性,校本课程开发充分尊重和满足广大师生以及学校教育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国家对于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有统一的规定,这种规定是最基本的原则性的要求,不能照顾到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特殊性,很难满足今天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要求。学校要具有自己独特的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要根据师生的特点、学校环境、教育资源及办学宗旨确立自己学校的发展方向,即在达到国家对于学校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自己学校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教育哲学观而提出自己学校的办学宗旨。 任何一所学校都有一种教育哲学在支配着自己的办学,只是有的学校已经概念化,而且明确表达出来了;有的意识到了,但还没有明朗化;有的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如,山西省通宝育杰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华东师大二附中的办学宗旨是“追求卓越,培养创造未来的人”;江苏锡山中学的办学宗旨是“站直了,现代中国人”。再如,同样是普通高中,有的学校办学宗旨确定为“科学家的摇篮”,有的定位为“全面发展,人文见长”。因此,只有具备独特的教育哲学观和办学宗旨的学校才能实现校本课程的开发。没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只能是低水平的校本课程开发,或者根本无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二)具有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机构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要求学校有一个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校本课程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学校要具备广泛而通畅的交流渠道,能分散权力,有利于小组工作和小组内部以及小组之间良好的沟通。在这样的组织机构中,人们正式接受领导的根据是基于专业能力的认同,而不是仅仅凭借权力。只有民主开放的教育氛围,学校才能成为对教师和学生具有吸引力的场所。学校要实行校本课程开发,受到来自校内外的各种压力,校长的工作难度增加,校长的职责更加重要。校长的作用不仅具有核心意义,而且在实践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校长应具备相应的领导素质与领导艺术、与上级行政部门的协调合作能力、开放意识、对话鼓励能力。同时,学校的领导还应具有全新的思想意识,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特别是在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特殊作用。“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在全国巡回演讲中,哈尔滨市南马路小学校长赵翠娟的报告非常感人,受到好评。该校在校长的带领下,共同创建“学习化的校园”,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和谐、民主平等,使这所学校的教师在这里工作感到幸福,这所学校的学生在这里学习感到愉快。
(三)具有钻研精神和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
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并具有课程开发意识与课程开发技能是保证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有效前提与基础。教师参与课程开发首先要进行角色的转换。教师主要职责以教学为主,因此,要从以教学为主转入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于一身。课程开发者还要具有课程开发的基本技能和扎实的专业知识,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责任感和教育素质。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业精神和专业技能是一种考验,而我国目前现状是大部分教师从未经受过课程开发的训练,缺乏课程开发意识与课程开发技能。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仍然有很多学校和教师只知道有教科书,不知道有课程。有些致力于课程革新的学校和教师也把课程改革仅仅视为教科书的改编,一听见“校本课程”就认为是学校或教师自编教科书或教材,把课程看作是静止的、封闭的、平面的。因此,要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课程方面的“补课”。这是对中小学教师,也是对我国教师教育的重大挑战。要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开发课程不仅是课程专家的事,广大中小学教师也可以办到。只要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法、勇于探索、勤于奉献,就能为课程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实践证明,课程开发对教师队伍建设也有特殊的作用,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锻炼教育科研骨干,造就一批懂科研、懂教学的教师队伍。
(四)具有科学的课程评价体制
校本课程开发离不开课程评价。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自主进行的,而且各不相同,国家很难采用统一考试等评价手段来评价校本课程的实施成效。校本课程开发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我评价,而且也不能用一成不变、僵化生硬的评价手段来对不同的课程实施评价。要不断反思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只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严密的评价过程,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自主能动地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加以评价,才能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因此,建立学校的评价与改进机制是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必不可少的条件。 校本课程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力图表明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实施程度;二是对课程本身的评价,课程本身的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过程的始终。课程评价体系中既要有量的评价,更要有质的评价,既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有过程性评价,自评、他评相结合。
(五)具有基本的办学经费和必备的教育设施与设备
“校本课程开发应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发。”学校办学经费、教育设施和设备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又一条件,而且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三大制约瓶颈之一。如果经费投入不足,就无法满足教师们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所需的教具、场地等的需要,无法利用网上资源。尤其是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中小学校的经费不足更严重。校本课程开发要依据学校的财力、物力、资源现状开展,要认识到并不是一步就要达到很高的标准。有条件的可以独立开发和研究,条件尚不具备的可选用或学校之间相互联合开发,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❷ 如何聚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标的改革为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方向和新的标准,特别是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实效,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大幅度大面积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是巩固“普九”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更是镇中心学校的核心任务。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努力做到“聚焦课堂教学,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一、回顾过去,教学工作的主要成绩
1、抓住一个中心:
长期以来,全镇中小学始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不放松,坚持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上好课程”。尽管教师学科不配套,教学设施不健全,但始终本着“因地制宜、尽力而为”的原则以兼职代替专职,以演示实验代替分组实验,以校内活动代替社会实践,确保低层次的课程标准不落空。坚持强化常规教学的过程管理。加强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检查与督导,加强起始年级和毕业年级的全程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真正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2、实现两个转变:
一是实现教学思想的转变。绝大多数教师通过自身长期不懈的努力,基本做到:由过去的围绕考试打转转转变到今天的围绕素质搞教学,由过去的一门心思讲知识转变到今天的千方百计促发展。
二是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通过课改,教师有了学生意识和服务意识,由过去的只重视少数转变到今天的面向全体,由过去的拼命灌输转变到今天的启发诱导,由过去的冷面训斥转变到今天的民主平等和合作探究。
3、建设三支队伍:
首先是干部队伍的建设。通过上级党委和主管部门的选拔和培养,年轻的校长和主任正在不断成长,较高的管理水平有力地促进了我镇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
其次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多年以来,我们一直不遗余力、坚持不懈地通过加强校本培训、组织继续教育、鼓励在职进修和选派外出观摩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的业务素养,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
第三是教研队伍的建设。以选拔和培养教研组长为切入点,以打造骨干教师群体为着重点,以课题研究为落脚点,全力编织镇、校两级教研网,为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提供组织保障。
4、推进四项改革: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变粗放为集约,重在一个“实”字。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注重课堂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化要求与教学实情、实效的统一;变压力为动力,坚持一个“恒”字。课堂教学改革最忌时冷时热、虎头蛇尾。滴水之所以能够穿石,靠的不是别的,靠的是目标专一,靠的是目标专一后的持之以恒。有了这个“恒”,所有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都将变为教师在自觉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强大动力;变僵化为优化,追求一个“新”字。尽管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提出一套严格、统一的具体要求,但在管理和执行的具体过程当中还是尽可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情有别。变高耗为高效,落实一个“质”字。实实在在地向每一节课要质量。
○推进课程资源改革。积极主动地开发各种本土课程资源,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地方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例如利用自然条件,开发小种植、小养殖等校本课程。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学科实践结合起来。把校本课程作为学科教学的一个拓展与延伸,紧密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学生的特长发展结合起来。如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手工等兴趣类课程的开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卓有成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进师生评价改革。细化教师评价条款,变复杂为简单,客观、公正、简单明了地对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期的所有工作进行定量描述,减少人为因素,提高评价的公正性、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积极推行学生评价的等级制度,淡化分数壁垒,强化等级进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推进教师配备改革。从2005年开始,镇中心学校每年都从镇初中本部和分部选派了青年教师到边远的村小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同时将新分配的初中教师安排到小学工作,这样不仅有力地加强了边远小学的教学力量,更重要的是给边远小学带去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无穷的青春活力,有力地推动了边远小学课堂教学的全方位改革。
5、取得五项突破:
○取得省内知名品牌的突破。自“名师、名刊、名校、名校长”的“四名工程”实施以来,先后有1名教师参加参加省骨干教师的培训和学习,1名校长参加省首届骨干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和学习,校刊《花季》在安徽省首届中学校报校刊评比中荣获一等奖,中心小学被市文明委推荐参加省级文明单位的角逐,并有望获此殊荣。中心校网站《地平线教育网》自推出以来一直备受师生和网友的热捧。
○取得中考升学总量的突破。随着教学质量和高中招生总量的不断提高,我镇初中学生每年升入省、市示范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民办高中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以及五年制高职的人数逐年提高。五年来,仅镇初中本部每年中考升学率(特指升入公办高中计划类的学生)就以年均25%的幅度递增,从而获得社会各界普遍一致的好评。
○取得竞技、竞赛、论文评比质的突破。在每两年一届的金牛地区区域性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镇初中代表队蝉联三届女子团体第一、男子团体第三和多个单项冠军的好成绩。三年来全镇小学生共有40人在镇级以上各种竞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在校中学生共有12人在市级以上学科竞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小学教师共有44人次、初中教师共有30人次在县级以上教学园地发表文章或在县、市、省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学论文评比中分获一、二、三等奖。
○取得师生评价方式方法的突破。在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中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和教学实绩,三项权重达到0.8。在二级评价指标的定性描述上准确、精细、简单、明了,好界定,易操作,便于赋分。在学生评价方面全面推行等级制,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成长和发展空间。让每一个学生无论是在学校、班级、家庭,还是在老师、同学、亲友面前都能挺起胸膛做人。保证每一个学生的每一天都是阳光灿烂、笑容满面。
二、思考当前,我镇教学工作的主要症结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并不显著的成绩,但丝毫掩盖不了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确实存在的诸多不足和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宏观上的“牌子不亮,质量不高,旗子(特色)不艳”。微观上的“路子不明,法子不灵,点子不新”。究其原因不外乎:教育经费短缺、干部素质不高、教师素质偏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三级课程滞后、大众传媒渲染和不良风气影响等。
尽管影响教学工作的原因很多,但其主要症结还是在于我们的教师队伍以及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职业倦怠,漠视问题的存在。在农村绝大多数教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工作、生活在一所偏远的学校,几乎从来没有走出去观摩过、学习过,外面的精彩世界对于他们而言似乎早已不复存在。长期偏安一隅,使得他们的思维逐渐迟钝,激情逐渐冷却,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变得熟视无睹。
2、功利之心,泯灭创新的激情。要检查,就突击备课、改作业。要统考,就加班加点、满堂灌。要职评,就拼凑材料,忙突击。甚至有人戏言:“堂堂课我都到,提到考绩我不要,大事小事要知晓,吃吃喝喝不能少”。
3、自我封闭,扼杀碰撞的智慧。许多农村教师早已习惯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少就教学问题与同行展开交流。总觉得与比自己小的讨论“没面子”,与比自己老的讨论“没兴趣”,与自己差不多大的讨论“没底气”。
4、体制滞后,制约质量的提升。由于农村小学七八个教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朝夕相处抹不开情面,谁也不愿去和别人争那30%的浮工资,校长也因为学校拿不出富裕的经费补充进去,而将浮动放在一边,导致所谓的工资浮动制名存实亡。教师的进取心和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的调动,质量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
三、着眼未来,我镇教学工作的初步设想
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没有教学就没有学校。切实做好教学工作是各级各类学校永恒的主题。在未来永无止境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中心,始终如一地突出一个核心,千方百计地降低一个重心,努力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实际又持续稳定且能大幅度大面积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素质地有效途径。
1、坚持“一个中心”——教学
不管教育怎样发展,如何改革,教学始终都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今后,我们将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积极推行“主动参与教学、合作学习教学、联系生活教学和321开放性教学”等策略。抓紧、抓细、抓实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做到“计划制订严实,领导示范落实,骨干培养扎实,执行方案求实,督查指导务实”。彻底杜绝在督查指导过程中“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的虚假现象。坚信成功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真正做到“严格督导、真诚指导、热情引导、耐心辅导”。使绝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能做到“六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方法为中介,以能力为目标。实现“六突六不”——突出重难点,不面面俱到;突出精讲精练,不以讲代练;突出思维训练,不满堂灌、满堂问;突出学法指导,不加重课业负担;突出教学效益,不搞全面补课;突出因材施教,不搞千人一法。使课堂教学少一点“预设”的刚性,多一点“生成”的弹性。
2、突出“一个核心”——质量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满意与否的“晴雨表”,事关教育的生死存亡。因此,我们将尝试建立“生死存亡的风险机制”——加大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实行以岗定人,竞争上岗,以岗定责,以绩定薪。适当拉大分配距离,以激励教师竟岗敬业,自觉提高教学质量,以不负各级党委、政府的重托,不负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逼师成材的投资机制”——明确规定学校每年必须拿出杂费收入的10%用于安排教师外出参观学习。45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到2010年必须全部达到本、专科学历,拿到毕业证后学校给予每人1000元的奖励。所有在职教师每年必须自费订阅1份教学刊物,每学期必须撰写不少于1万字的读书笔记,向镇中心校递交1篇不少于3000字的教学行动研究报告。“客观公正的激励机制”——镇中心校将尽快恢复设立“金牛镇人民教育奖励基金”,分设“课程改革成果奖、教学评比新星奖、教学质量进步奖、关爱学困园丁奖、自学成才鼓励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奖”,以表扬先进,激励后进,激发教师的专业激情,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3、降低“一个重心”——教研
教学研究重在教学反思,重在教师群体,重在问题解决。过去我们的教研盲目攀大求洋、过于追求标新立异、只图花哨好看,很少考虑问题的解决。往往劳命伤财,最终却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得不偿失。今后我们将切实降低教研重心,以校本教研为抓手,本着“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求真务实精神,在教研课题的选项上就着手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课题选项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把问题当课题。把校本教研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赋予教学研究强大的生命力。二是阶段性研究与成果及时转化相结合,以细节决定成败。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学研究成果与教学工作嫁接、教学研究成果向教学实际移植的问题,以追求成果效益的最大化。三是课题选项与学校资源相结合,逐渐形成富有本校的特色校本课程,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完整体系。在课例研究方面,本着“以课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的思想,推行“两段六环”的教研活动方式,即第一阶段:备课——说课——议课,第二阶段:上课——听课——评课。使校本教研既植根于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又服务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从而引领教师专业水平得的提高。
❸ 小学校本课程计划
2006教学工作计划
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继续以"关注课堂"为工作主线,并注意整合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
具体工作:
一、认真学习理论,明确课改方向。
要把理论学习作为伴随课改全程的活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知识不断更新,新的理念不断涌现,学习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从事着教书育人的工作,更需要学习。只有那些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人,看问题才会更准,思路才会更清,行动才会更快。教导处将统筹安排,将学习安排到全校业务学习活动中,渗透到教研组教研活动中。在学习中,既要学介绍具体经验文章,也要学难懂的理论性较强的文章,防止东施效颦;既要学正面宣传的文章,也要学提出争议的评论,防止人云亦云。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要求每位教师做好学习笔记。并经常组织交流,使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本期与上期一样,每周一篇学习笔记,一月一篇案例设计一篇教育故事。
二、严格执行常规,提高教育质量。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法规,任何人无权变更,教导处将不定期抽查教师上课情况,严格督促教师自觉按课表上课,严禁私自调课或侵占技能课等现象发生,如有特殊情况确实需要调课的必须报请教导处批准。
2、本学期将继续组织教师学习常州市教研室修订的《中小学各科教学常规》,修订我校教学常规要求,使全体教师明确要求,自我对照,切实落实常规,有效地改进教学,全面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教导处将提倡“推门听课,翻本检查”工作制度,继续实行学月常规检查制度。
3、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是教师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教师成长成材的摇篮。各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教研组的实际情况,拟定切实可行的教研组工作计划。教研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学习课改理论、写读书笔记、钻研课标教材、集体备课、听评课,进行教法和学法的探讨等)、定好主题和中心发言人。教研活动要在“实”与“新”上做文章,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热情,鼓励教师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提倡各个教研组要创自己的特色,及时、认真总结得失,在期末进行交流,开展先进教研组的评选。
4、抓好集体备课。备课组活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集中活动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着力提高集体备课质量,各班要针对班级实际进行修改,并在教学过程加以调整,倡导课后撰写教学后记和教学案例。
5、加强对教学质量的调研。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的灵魂和生命线。每位教师必须树立“有效教学”观念,增强质量意识,忧患意识,争先意识,努力提升所任学科的质量。本学期教导处将加大学科的阶段性调研力度,分析存在问题,落实解决措施,力争不使一门学科、一个班级、一个学生掉队。抓好几个调研与比赛,即一年级看拼音写汉字比赛,二年级朗读比赛,三—六年级“六一”作文比赛,低年级口算调研,中高年级计算、概念、应用题调研,英语阶段性调研。
6、抓紧毕业班复习迎考工作。认真总结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分析我校六年级教学工作的现状,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明确各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应对举措;及时召开毕业班家长会,加强家校联系沟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争取家长配合支持,为学生复习迎考,打胜小学毕业最后一仗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有力支撑。抓两头,促中间,分类辅导,采取学月考试,奖励前五名和进步大的等形式,努力提高毕业考试的优秀率和及格率。
三、深化课改实验,提升实施水平。
1、加强课改实验的师资培训。本学期继续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把握其精神实质,加强对三年级等使用新教材教师的培训与管理。
2、加大课程研究的力度。加强教研和科研的结合,以教研为载体,以科研为先导,促进全体教师实施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水平。继续与教研室多联系,争取专家的支持、指导,健全教研制度,改革教研形式。各教研组制定计划时要立足本校,结合自身教学需要,精心设计好每次活动的内容,开展小型、多样、高效的教研活动,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让教研和科研活动真正为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服务。学校将有针对性地组织有关学科的校级教研活动,对品德与生活(社会)等术科教研活动也将有所安排。以此全面提高教师驾御新课堂的能力。
3、继续加强课程管理开发的研究,根据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的有关要求,加强管理,使之不至流于形式,加强课程开发的研究,继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本期综合实践活动由教师自愿报名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组组长郑志强指导,集中力量进一步开发、完善我校校本课程——《我的家乡---梓潼》,使校本课程真正成为拓展学生学习领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育学校教育特色的重要途径。
四、调动教师热情,加强队伍建设。
1、上期,我校开展青年教师赛课,一部分教师在活动中脱颖而出,一部分教师迅速成长。本期,我校将进行中老教师示范课,让教师们在这样的活动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同的教学风格
2、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学历进修,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实践水平。加强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培训,重点培养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本期,要求每一位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俩节课,由张玉全作好记载。
3、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评优课活动、学术研讨和参加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评选活动,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着力造就优秀教师。
4、继续组织校课改积极分子、青年骨干教师、优秀教研组等评优活动,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教学是学校的主要、重点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教导处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深入课堂、深入各班,检查教学的各环节的落实,使我校的教学再创佳绩。
五、科研工作: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枯,为及时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我校确立的科研课题为:
1、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促进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国家级)2语文课题将申报“愉快识字法”(市级)
3、校本教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4、数学课题组
路漫漫其修远兮,亲爱的教师们,辛勤的付出,必会换来金秋的收获。
教学工作大事表
2006年2月
主要活动:
二月份:
1、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2、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3、各科教师制定学科教学计划。
4、召开综合实践指导老师会议,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三月份:
1、第二次教学常规检查。
2、召开英语教师研讨会,讨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关措施。
3、修订学校教学常规细则。
4、校新课程教材培训。(一、二年级数学)
5、中老年教师示范课
8、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
9、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四月份:
1、学科期中调研测试。
2、征集、评选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3、毕业班复习教学研讨活动。
6、第三次常规调研。
五月份:
2、三—六年级庆“六一”作文竞赛。
3、一、二年级口算比赛。
4、二年级朗读比赛。
六月份:
1、检查各教研组落实教研活动情况。
2、六年级模拟考试。
4、一年级看拼音写汉字比赛。
5、评选课改积极分子、优秀教研组。
6、撰写教学论文与案例。
7、举行期末考试,做好试后分析。
8、第四次常规调研。
❹ 课程学习总结撰写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步步走近,农村城市化的趋势逐步加快。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人口向城镇集中的速度加快,使得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小学的入学人数呈连续下降趋势。针对这样的情况,如何进行创新的学校管理,如何最大程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如何创办一所有特色、有质量的学校,笔者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本文就村小学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效率,谈谈个人体会,愿与同仁探讨。
一、转变管理理念,提升办学品位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基础 教育 将对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更新,课程改革管理体系和 考试 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能否成功,新课程中新的教育理念能否变成现实,学校管理的理念起着关键的作用。
1.不断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上,要求变学科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的“主本”观。强调“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也是人”。这样才能有利于每个学生全面、和谐、充分、持续地发展。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变化也都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以人为本”理念。这就要求学校在推进新课程改革时,必须要尊重学生、尊重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新课程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就是在学校管理上,变刚性的集中统一管理为宽松和谐的“师本”管理,更加注重利用教师的创新性去创设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新课程下的“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就是要提倡从课改前的领导权力本位走向教师能动本位,使教师真正成学校管理的主人,突出教师工作的灵活性、创造性、全能性的特点,打破种种束缚教师的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枷锁,形成宽松和谐,高度凝聚和富于创造的管理机制和活动空间。
2.不断加强开放性的管理理念
随着教育资源观念的引入,大教育观念的形成,学校增强了与社会、家庭的互动和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学校已不再是封闭的管理,我们的视野也从学校扩展到社会。开放性地学校管理首先要求管理模式是灵活动态的,学校的管理要实行“弹性模式”,除了教师的全方位参与外,还必须有家长、社会的合力。要架设起学校、家长、社会沟通的桥梁,使学校的管理模式更加 科学 化。开放性学校管理还要求教育思想是开放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保证综合实践课和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仅依赖学生、教师和学校,更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学校要引导师生向校外延伸,向社会延伸,优化社会资源;要充分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而不能够各自为战,自我封闭;要采取开放、整合、为我所用的原则,借助“他山之石”以达到“攻玉”的目的。
3.不断加强个性化的管理理念
由于学校课程的开发,将彻底打破“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多样化的课程、个性化的教育观将使学校的办学特色得以凸显,实施个性化管理,要求学校的管理从本地区、本校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和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出自己专业特色的学校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提供广阔的空间。个性化管理还要求学校的评价模式要从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传统教育评价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极大地压制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真正的评价应该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个性化的管理还要求学校管理具有独创性,学校的发展不能简单地模仿别人,而应根据学校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开拓与创新让个性鲜活起来,让学校管理的特点凸显出来。
二、创新制度管理,推进自主内涵 发展
随着 教育 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全面落实,要求学校的管理模式与时俱进。因此,创新管理模式、 科学 构建学校的管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校自主发展的平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更新管理模式,几年来,通过认真学习《中小学管理规范》等文件精神,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 农村 学校校情的管理体系,使学校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1.创新管理模式,增强内部活力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学校的各种利益群体出现了多元化的目标和多元化的需求。我们只有通过制度的不断创新,把校内各种资源最充分地调动起来,在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协调、兼顾,使每个群体的努力都能得到回报,使每个人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调动。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制度的创新建设首先要从制定目标开始。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学校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为统筹兼顾各管理层次关系,要求各部门、各年级、各学科根据学校总体目标分别制定分层次管理目标和职责,切实落实目标的分级推进,以确保学校整体目标的稳定和提高。
全面实行教师全员聘用制,淡化教师的身份意识,形成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和用人环境。学校在上级部门支持下,结合学校目标管理方案,出台岗位竞聘制度,大胆地实行以“班主任和任授课教师双向选择”为核心的岗位聘任制。此举一下子实现了教职工校内动态流动,进一步优化了教师结构,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挖掘了内部潜力,形成了竞争机制,增强了内部活力,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以逐年提高。
2.落实人本理念,增强民主意识
在所有的制度建设中都始终坚持师生“知行合一,完美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营造宽松、和睦、平等向上的人际环境。把学校工作和教职工的个人幸福、尊严以及每个人的个性发展结合起来,追求和体现人的终极价值,让广大教职工体验到劳动的价值,成功的喜悦和个性的尊严。如在进行班主任聘任授课教师的改革时,就事先考虑到老年教师在竞争中的不利因素,对他们的量化考核标准就相对降低一些。对未被聘任的教师,由各处室按照部门岗位标准进行第二次聘任,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好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端正态度,找出差距,同时为他们创造条件,进行培训提高,以应对下一学年度的竞聘。所以说,制度建设创新是为了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为了全体师生。以生为本,以师为本,才是学校制度建设创新的真正内涵。
三、激发教师群体的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对学校教师群体活力的激发,引导他们为学校的管理目标努力工作,是学校管理有效性的重点所在。学校管理者只有在充分了解管理客体及其特性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才能发挥其管理效益。
1.培养教师具有 现代 教育的思想和观念
现代教师,必须具有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有全新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因此,为了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使学校各项工作能扎实地、有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邀请教育专家到校讲学,不断进行校本课程的培训,大力开展先进教育思想交流会等活动,制定各类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和行为准则,使得教师在对课程内容的确定,知识点、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促进人的发展。
2.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 教育 科研能力
学校把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开展师德师能提升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完善考核机制,注重人文关怀,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学校可持续 发展 和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
针对 农村 学校教师教科研意识淡薄的现象,学校通过设置考核制度,大力开展教改实验,实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意识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并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渗透各种教改思想,大胆实践,细心探索,不断 总结 教育教学经验。
3.不断培养教师熟练掌握和运用 现代 教育技术的能力
当今世界, 计算 机、 电子 邮件等现代技术运用于中小学教学已成为普遍现象且得到迅速发展。“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形式已经不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转变观念、强化科技知识、学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以及其它先进的教育技术,是对现代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不断开展各种先进教学技术的竞赛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学习先进理念的兴趣,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运用到教学中去的能力。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和谐氛围
校园既是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又是文化传播的诞生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育人的需求,还直接影响和改善、调节社会文化的大环境。因此,努力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营造校园的和谐氛围。
1、美化 自然 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让校园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能成为无声的语言,从而促进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文明而得体。
2、优化人际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保证。据权威调查表明“领导+长者+朋友”型的领导角色和“师长+父母+朋友”型的教师角色及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同学角色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角色,颇受学生欢迎。让他们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从小懂得互相尊重、帮助、关心他人,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
3、净化心灵环境。在社会 经济 浪潮的冲击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及学生自然受到影响。学校开展各类活动,净化学生的心灵环境,青年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其动之以情,晓知以理。
实践证明,在学校管理工作过程中,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不断提高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才能在全校上下呈现出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发展态势,形成人心凝聚、安定团结、师生和谐的大好局面。
❺ 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如何设计
2006教学工作计划 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继续以"关注课堂"为工作主线,并注意整合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 具体工作: 一、认真学习理论,明确课改方向。 要把理论学习作为伴随课改全程的活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知识不断更新,新的理念不断涌现,学习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从事着教书育人的工作,更需要学习。只有那些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人,看问题才会更准,思路才会更清,行动才会更快。教导处将统筹安排,将学习安排到全校业务学习活动中,渗透到教研组教研活动中。在学习中,既要学介绍具体经验文章,也要学难懂的理论性较强的文章,防止东施效颦;既要学正面宣传的文章,也要学提出争议的评论,防止人云亦云。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要求每位教师做好学习笔记。并经常组织交流,使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本期与上期一样,每周一篇学习笔记,一月一篇案例设计一篇教育故事。 二、严格执行常规,提高教育质量。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法规,任何人无权变更,教导处将不定期抽查教师上课情况,严格督促教师自觉按课表上课,严禁私自调课或侵占技能课等现象发生,如有特殊情况确实需要调课的必须报请教导处批准。 2、本学期将继续组织教师学习常州市教研室修订的《中小学各科教学常规》,修订我校教学常规要求,使全体教师明确要求,自我对照,切实落实常规,有效地改进教学,全面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教导处将提倡“推门听课,翻本检查”工作制度,继续实行学月常规检查制度。 3、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是教师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教师成长成材的摇篮。各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教研组的实际情况,拟定切实可行的教研组工作计划。教研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学习课改理论、写读书笔记、钻研课标教材、集体备课、听评课,进行教法和学法的探讨等)、定好主题和中心发言人。教研活动要在“实”与“新”上做文章,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热情,鼓励教师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提倡各个教研组要创自己的特色,及时、认真总结得失,在期末进行交流,开展先进教研组的评选。 4、抓好集体备课。备课组活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集中活动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着力提高集体备课质量,各班要针对班级实际进行修改,并在教学过程加以调整,倡导课后撰写教学后记和教学案例。 5、加强对教学质量的调研。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的灵魂和生命线。每位教师必须树立“有效教学”观念,增强质量意识,忧患意识,争先意识,努力提升所任学科的质量。本学期教导处将加大学科的阶段性调研力度,分析存在问题,落实解决措施,力争不使一门学科、一个班级、一个学生掉队。抓好几个调研与比赛,即一年级看拼音写汉字比赛,二年级朗读比赛,三—六年级“六一”作文比赛,低年级口算调研,中高年级计算、概念、应用题调研,英语阶段性调研。 6、抓紧毕业班复习迎考工作。认真总结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分析我校六年级教学工作的现状,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明确各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应对举措;及时召开毕业班家长会,加强家校联系沟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争取家长配合支持,为学生复习迎考,打胜小学毕业最后一仗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有力支撑。抓两头,促中间,分类辅导,采取学月考试,奖励前五名和进步大的等形式,努力提高毕业考试的优秀率和及格率。 三、深化课改实验,提升实施水平。 1、加强课改实验的师资培训。本学期继续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把握其精神实质,加强对三年级等使用新教材教师的培训与管理。 2、加大课程研究的力度。加强教研和科研的结合,以教研为载体,以科研为先导,促进全体教师实施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水平。继续与教研室多联系,争取专家的支持、指导,健全教研制度,改革教研形式。各教研组制定计划时要立足本校,结合自身教学需要,精心设计好每次活动的内容,开展小型、多样、高效的教研活动,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让教研和科研活动真正为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服务。学校将有针对性地组织有关学科的校级教研活动,对品德与生活(社会)等术科教研活动也将有所安排。以此全面提高教师驾御新课堂的能力。 3、继续加强课程管理开发的研究,根据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的有关要求,加强管理,使之不至流于形式,加强课程开发的研究,继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本期综合实践活动由教师自愿报名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组组长郑志强指导,集中力量进一步开发、完善我校校本课程——《我的家乡---梓潼》,使校本课程真正成为拓展学生学习领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育学校教育特色的重要途径。 四、调动教师热情,加强队伍建设。 1、上期,我校开展青年教师赛课,一部分教师在活动中脱颖而出,一部分教师迅速成长。本期,我校将进行中老教师示范课,让教师们在这样的活动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同的教学风格 2、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学历进修,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实践水平。加强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培训,重点培养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本期,要求每一位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俩节课,由张玉全作好记载。 3、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评优课活动、学术研讨和参加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评选活动,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着力造就优秀教师。 4、继续组织校课改积极分子、青年骨干教师、优秀教研组等评优活动,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教学是学校的主要、重点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教导处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深入课堂、深入各班,检查教学的各环节的落实,使我校的教学再创佳绩。 五、科研工作: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枯,为及时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我校确立的科研课题为: 1、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促进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国家级)2语文课题将申报“愉快识字法”(市级) 3、校本教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4、数学课题组 路漫漫其修远兮,亲爱的教师们,辛勤的付出,必会换来金秋的收获。 教学工作大事表 2006年2月 主要活动: 二月份: 1、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2、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3、各科教师制定学科教学计划。 4、召开综合实践指导老师会议,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三月份: 1、第二次教学常规检查。 2、召开英语教师研讨会,讨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关措施。 3、修订学校教学常规细则。 4、校新课程教材培训。(一、二年级数学) 5、中老年教师示范课 8、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 9、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四月份: 1、学科期中调研测试。 2、征集、评选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3、毕业班复习教学研讨活动。 6、第三次常规调研。 五月份: 2、三—六年级庆“六一”作文竞赛。 3、一、二年级口算比赛。 4、二年级朗读比赛。 六月份: 1、检查各教研组落实教研活动情况。 2、六年级模拟考试。 4、一年级看拼音写汉字比赛。 5、评选课改积极分子、优秀教研组。 6、撰写教学论文与案例。 7、举行期末考试,做好试后分析。 8、第四次常规调研。
很不错哦,你可以试下
x《uⅥzw浚ㄝ{mpo侉c┢茛c┢茛c┢茛30212544162011-9-16 4:32:33
❻ 如何提高小学各学科教学的德育功效中期报告
德育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在社会主义中国其内涵包括:思想教育,即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的教育;政治教育,即对政治方向和态度的教育;道德教育,即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精彩的课堂感动心灵,课堂应该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珍视童心世界,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其自身特点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根据其真实体验来引导,让孩子们在这种看似寻常的“感动”中丰富情感、提升认识、超越自我,体验着生命的增值和律动,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习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要抓好养成教育,应当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要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德育如细雨,润物无声;课堂教学是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细雨之水;学生似小草,吮吸着沙土里的水分。因此,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
只有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当然,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任何学科的内容,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其它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这要靠任课教师的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取得教学和教育的效果。具体内容通过以下几条来阐述:
一、以生命影响生命,提高教师教学德育意识和强化德育课程意识
教师的德育意识必须强化。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树立全面育人的观念,树立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育理念。
教师的德育课程意识必须强化。必须摒弃过去那种狭隘的课程观,以为课程就是传授知识,而要把德育视为课程内容纳入自己的教学之中,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熟悉过程与方法的同时,一定要恰到好处地落实好“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教师要善于变德育为“涓涓细流”,使其伴随自己的教学,长年累月地浸润、滋养学生的心田。
教师的表率意识必须强化。教师是学生心智启蒙、培育、发展的导师,是学生心中睿智聪颖和德行高尚的人物。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乃至衣着服饰都可能是学生关注、品评、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从外表到内心都必须是学生的表率。教育家加里宁曾经指出:“教师的世界观、品行和他的生活,以及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对学生时期的许多事还记忆犹新,甚至小学一、二年级的事情至今还历历在目。老师写字的一个动作、上课说话的一个表情、讲课时的举动等等都会让学生记忆犹新,小学生的模仿力是最强的时候,所以说,老师在教育学生时,甚至上课教学时,都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哪怕不起眼的一句话也应该注意,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代品徳优良的学生。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学生做的事,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去做;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教师要首先掌握,“给人一滴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这个道理;要学生养成的行为规范,遵守的各项规章制度,当老师的要首先模范遵守;教学生怎样做人,首先教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记得遇到这样一位老师,平时待人处事、教学、讲课那是没说的,可他就是有一个连他自己都不注意的口头语。真正讲课时好一点,批评同学时或平时讲话时就比较明显,尤其是生气时就更明显。他所在的班新来了一位女同学,该同学性格内向,言语较少,对这位教师的口头谈不了解。一次,这位女同学因闹肚子痛没来上课,女学生又不好意思讲,这位教师听了半天听不清楚,老师越急,女学生越怕,最后这位老师气急了,不由得一口气讲了好多个脏话,就是这位教师的口头语。产生了想象不到的作用,硬是把这位女学生骂回家害了一场大病,最后竟连学也不上了。事后这位教师追悔莫及,他的本意是让这位女学生把情况讲情楚,可是生气中欠缺冷静,加上平时就有这个怪怪的口头语,让人听起来受不了,好像是教师在骂他。从这个不轻意的小事可以看出,教师若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不从严要求自己,不注意自己的“师”之形象,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和产生的副作用有多大!
大部分学科教材思想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从培养跨世纪人材和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强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有计划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教学大纲中对政治思想教育的要求,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和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灵活生动地融合于教学过程中,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应该说,我们的新课标、新教材,它的人文内涵十分的丰富。无论是教材的内容,还是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式,他们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德育内容。
二、课堂中以教材为载体,构建德育教育框架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周围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不认真学习,热衷于玩电脑、游戏机,甚至赌博等。要纠正这些不良倾向,就必须加强德育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真正做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作为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发掘有关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并通过教学过程,渗透给学生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下面是我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体会:
(一)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无论在哪个领域中都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小学教材中也有很多反映这些辉煌成就的例子。我们紧抓这些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今数学家的事迹以及他们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适当向学生指出我国在现代科技领域的落后的方面,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并树立为祖国强盛而努力学习的信心。
(二)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的出现和发展本身就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它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并回到实践中去运用,正是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论观点。这样,数学教学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学生接受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三)结合数学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性、顽强性、创造性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对人类的要求更高,那么更需要学生具备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扎扎实实地系统学习知识。同时,通过几何证明题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独立思考以及严谨、有条不紊的科学态度。
总之,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虽然不能像语文、政治那样直接、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只要我们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实事求是,联系实际,善于引导,就能行之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
其中,语文教学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寓学习与思想道德教育于教学过程中,发挥各种因素的感染,陶冶作用,在教育教学中,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维的习惯。
历史教学中具体生动形象地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具体生动的国情教育;自然常识课要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尊重和相信科学的精神和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音乐、美术教学要向学生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艺术传统,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党和祖国的感情;体育教学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和坚强意志,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劳动教学要把传授学生劳动知识技能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起来,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吃苦耐劳的精神,珍惜劳动成果的感情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并养成劳动习惯。各科教育框架的确立,为教师开展德育实践明确了目标、内容和步骤,使德育渗透工作做到了有的放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
在课内,教师不仅寓德育教育于教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资料,从中受到教育,如带领学生参观民兵营,让他们在跟军人交流中理解德育道理。去看望孤老院开展帮助老人活动,通过帮助老人与老人交流让他们早点体会做为一名少先队员最起码要做些什么。还可以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区假日小队”、“扶助残疾儿童”、“参观污水处理厂”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切身感受到自己必须做什么。多让学生参观些革命烈士纪念馆,沐浴在革命烈士的教育之下体会新生活的来之不易,达到教育的目的。这样不仅智力得到发展,学生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
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游等一系列的活动深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如:在每年的元旦、清明节、端午节、母亲节、父亲节、儿童节、国庆节等等我都会组织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然后通过板报、手抄报、写感受、表演自编的节目或开辩论会、走出校门体会外界大自然的美好和社会的变化等等来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珍惜生活、内心充满对生活的一种向往。这样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中改变学习方式,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比如通过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仅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合作的能力。就教学方法而言,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下,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领带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让他们从小养成正确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学会与人交流,尝试成功的乐趣。
我想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调动了学生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增强认知兴趣,学生有机会在无戒备、轻松的气氛中听取和采纳他人见解,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有限时间内辨析、取舍、评价、知识重组乃至创新,形成立体知识网络,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灶,这种教学情境在学生大脑中不易消失,甚至保持很久。对于不善思索的学生来说,可以体验和感受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分享小组成功的喜悦,认识到积极探索、大胆想象及创造的价值。对优异者则受益更多,这各学习策略给他们创造了更宽阔的舞台,发挥其辐射力,同时也有更多的机会向别人学习,对他们完美人格的塑造极有帮助。
小组中以合作为主,组间以竞争为主,竞争与合作相伴进行,使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愉快。为小组而奋斗,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集体荣誉感,组员十分珍惜时间,紧张而密切合作,彼此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听取、分析、同化别人的想法,开放的思想不断融合、鲜明,语言更明晰。不知不觉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习得了人与人交往的更多技能,学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关系逐步确立,为今后更加密切合作和展开竞争创造了可能和条件。这种同龄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动,更容易使他们掌握互惠的原则,懂得社会规范的道理,增强自信与自我表达的能力,从而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五、从“心”出发,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提高。
小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期,他们可塑性强,随意性大,正是建立自信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要抓住小学这一重要的教学阶段,激励我们的学生充满自信地面对学习,面对生活,避免陷进自卑心理的泥潭而影响一生的发展。
(一)以真诚的关爱激发他们的向上意愿
铁不能因恨成钢,苗不能以拔助长,只有靠船下篙,因人施教,以真诚的爱去体谅我们的学生,才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求学向上。
(二)以欣赏的心态对待他们的点滴进步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对他们的每一次退却给予最热忱的鼓励,对他们的每一次进步报以最真诚的赞许,相信,我们的学生会在教师的尊重、欣赏下不断获得自信的驱动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看他们的整体素质是否提高。比如说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获得了积极的情绪体验,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提高了动手、表达能力等,通过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来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一种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分别采取激励法,识别法,排除法,调节法等方法,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润物细无声”,并持之以恒。浇树要浇根,育人要育心。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终生发展的高度来重视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张扬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的潜能,真正使我们的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
曾经在我班有一位同学,性格非常倔强,从不计较后果,脾气急躁,打架事件时常发生但从来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与人相处,缺乏自制力,责任感较薄弱,以情绪化、较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强,经常就会认为自己就是班里的小皇帝。他是个聪明的孩子,但通常不会用到自己的学习当中去,作业能够完成,但完成的总是会丢三落四,经过调查了解之后,在家是独生子,父母在外干活,没有时间管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学生只依赖于父母所给的大量零花钱,但没有想到大量的零花钱给学生生活、学习以及心理精神上的负面影响。他做错事,经受不住老师同学们的批评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在父母共同关心和呵护下长大,放松了对学生的教育,在加上家庭这优越的物质条件,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导致出现了问题而不负责的后果。部分学生也会在他的带领之下走向不同的道路。学习上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成绩一直处于下滑状态。我发现这个问题之后,我及时做了一下补救措施:
1、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2、针对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及时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常借给同学学习用品、偶尔问一些学习上的知识我会及时鼓励并与学生及时谈心,从心理上让他感觉到自己所做的点点滴滴都是为人所关注的,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自己以后的生活和学习。
3、课上可以故意提些简单的问题,让他来回答,提高他对上课的自信心和兴趣,引发他的虚荣心可以让他在班上“大显身手”。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的学习有了很大提高,学会了怎样做才是最受别人欢迎的,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的学习上和生活上有很大提高。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和学习的信心。
在学校、同事的帮助之下圆满的完成了这次的学习。我想在教学活动中,师生活动和交往中蕴含着丰富德育内涵。我们应当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贯穿课改理念,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和德育渗透要融为一体,在讲教材的过程中,时时体现德育的渗透,把握学生的脉搏,使他们的心灵得到陶冶。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项面广、量大、时间长的艰苦细致的工作。掌握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方法,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最基本的素养之一。
❼ 学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交流发言题目
细节出精品执行定成败——大成镇中心校加强学校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经验交流材料大成小学地处宣汉县西大门,与通川区接壤。教师流动特别大,优秀的教师难留住,年轻教师特别多,村小比较多各村共23班级,与中心校共44个班,任教老师相对不足。学生留多更大,家庭好的,有条件的到城区就读,蒲家八字口、魏家、罗江的学生也慕名而来,来的都是成绩特别差的。每个年级“0”分生近10人。多数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留守学生比例很大。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特别是“双差”生和贫困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思想情绪波动大。这一切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在教育已经走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学校靠什么求得生存与发展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靠教学质量,靠生源。学校重视内部管理,重视校风建设,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重视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努力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学校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为生命、以校风为灵魂、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师为关键、以后勤为保障、以领导为标杆,通过目标管理,品牌建设、管理模式改革、用人机制改革等一系列举措,教师整体素质显著提高,教育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素质教育别具特色,特别是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回忆这一年来我校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建章立制,规范教学行为,健全约束机制学校面对大成的教育现状,结合各教学点实际,完成可行性调研报告《大成镇教育现状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规范教学促进教学管理的量化考评制度,陆续出台了《大成镇中心校常规教学评价细则和评价标准》、《大成镇中心校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大成镇中心校教学奖励方案》、《大成镇中心校教学质量检测办法》、《大成镇中心校毕业班管理办法》、《大成镇中心校各教学点量化考评方案》、《大成镇中心校
❽ 什么是课程计划课程计划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课程计划也称为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与编排的总体规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学校的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做出的全面安排。
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门类及活动,以及它们的开设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办学的基本纲领和主要依据,是编制课程标准和编写教科书的依据,也是督导、评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
课程计划的构成要素有: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8)灵水中心小学课程建设扩展阅读:
近代以来,特别是在实行学科课程的条件下,教学计划主要是学科的计划,或只是学科表,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教育结构不断发生变革,现代教育和教学理论主张对教学计划的结构实行改革。
除了教学以外,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发展体力和增进健康的活动、艺术活动和社会活动等也应列入教学计划,在工具课和一般科学知识课、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普通教育课和职业教育课之间应相互渗透。
在新知识不断涌现的形势下,只有必修课而无选修课的单一结构不能适应学生个性才能的发展和知识多样性的要求,适当增设选修课,已成为发展的趋势,一些选修课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成为必修课。
为了防止学生负担过重,须控制教材的份量和难度,控制教学时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不同学科和活动的特点,也可适当改变每节课均为40分钟(或45、50分钟)的固定课时制,试验活动课时制。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1981年 3月颁发的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 (表1)、1981年4月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表2、 表3) 和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修订意见(表4)。
编订教学计划是一项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由有关的科学家、教育实际工作者、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行政干部共同研究编订教学计划,将会提高其理论性和实践性(见课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教学计划
❾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建设都包括什么内容建设的流程、制度,以及制作的内容和要求等。
建设数控专业 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每所职业学校一般都有多个专业,必须确定一个或者多个为重点专业。没有重点,学校就没有特色,就不能很好的发展。就不能更好的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我校的数控专业不断地快速发展,尤其在2003年,学校投入了约300万元,建立了浙中地区规模最大的数控培训、实习基地,使我校的数控设备进一步充实,实力变的更加强大。同时,师资建设也在稳步发展,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均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现在把有关方面做简单的汇报:
一、 联系实际,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区域经济的特点十分明显,因而不同地区对人才需求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我们职业教育的办学目的主要是为当地建设服务,办学者必须分析当地经济产业结构的特点,了解劳动力市场的主要需求。永康市是全国著名的“五金之都”,全市私营、民营企业有8000多家,需要大量的懂机械会操作的专业人才。社会的需求就是职业学校的办学方向。我们通过深入的社会调查、企业调查和市场调查,从中发现,永康五金这一全国少有的特色产业结构,是我们办好机电专业和数控专业的一个巨大的优势,为我校机电技术应用和数控专业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校确定机电技术应用和数控作为重点建设的两大专业。
我校数控专业培养目标,要切实体现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永康企业对数控操作人员的岗位和能力要求。数控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所培养的中等数控人才主要面向所有进行五金生产的企业。我校数控专业教育妥善把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方向,专业的适应面宽窄适宜,从数控操作规范的要求出发,面向某一行业企业单位的数控操作的具体岗位,培养数控理论和操作都精通的一体化人才。在专业设置上,把重点放在把握数控专业的专门化方向方面;在课程设计上,不过于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且加强了知识和技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实践教学中,大胆融入行业生产工艺与管理内容,走生产实现自动化的道路。
我校数控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面向企事业单位,从事数控设备及自动生产线的操作、调试、维护、和保养工作,也可从事生产现场工艺实施、数控软件使用、数控编程、数控改造、设备管理、质量检测和产品销售的工作人员。
本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应具备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机械和电气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初级钳工和电工基本技能;掌握数控设备工作原理和结构的基本知识,具备数控设备的中级操作技能,具备调试、维护、保养数控设备和对设备实施数控改造的初步能力;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使用CAD/CAM/CAPP等软件、实施工艺、数控编程、设备管理、质量检测和产品销售的基本能力;具备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一般信息处理的能力;具备阅读本专业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二、组建职教集团,扩大专业规模
为了进一步把本校的数控专业做大做强,在2003年由我校牵头组建了金华市机电职业教育集团。集团的主要成员有中国星月集团、中国群升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鹰鹏化工有限公司、浙江铁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行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仁达电器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永康市支行等7家大型企业和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诸暨市轻工技校、金华九峰职业学校、磐安县职业技术学校、武义县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江山职业技术学校、永康市求知职校等7所中等职业学校。
金华市机电职业教育集团是一个校企、校校之间的强强联合组织,实现和各个学校和企业间的优势互补。6所职校共有在校生1万余人,其中机电专业的学生4000余人,教职工近700人。而各大企业公司则具有学校所必需的各种实验实训的设施。企业需要各种技术人才,学校则需要为所培养的学生拓展实习和就业的空间,如此一来我们将努力发挥职教集团的信息汇聚功能、人才互补功能、科学研究功能与资源整合功能,优化地方职业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职教集团建设成为毕业生的实习就业基地、职工和教师的培训基地和科研基地,形成一个巨大的人才库和产教研现代化基地,为打造先进制造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人为本,实施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
根据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承认并遵循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管理。
我校是浙江省学分制试点单位,我们制定了《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学分制试行方案》,并切实付诸实施。在实行学分制的过程中,通过研究和实践,我校创造性地提出了新学分制的理论,大胆地实行“替代学分”和“过程学分”。所谓“替代学分”,就是当学生在某门课程不能取得规定的学分时,可以用其他方面所得的学分来替代。例如在机电技能竞赛或技能考证中取得好的成绩,我们给予相应的学分,用来替代某些必修课不能得到的学分,只要达到规定的毕业标准,就发给毕业证书。所谓“过程学分”,就是把课程学分分解细化到各学科具体的子目标,使学生每完成了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就能得到相应的学分。
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由于我们根据企业需求和学生的需要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降低了教材的难度,增加了课程的实用性,实行学分制的管理措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明显的增强,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操作技能水平有明显提高,流生率也大大降低了。一年以来,我们在实行学分制的过程中,通过研究和实践,我校创造性地提出了新学分制的理论,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大胆地实行“替代学分”和“过程学分”。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数控专业的教学质量。有许多同学在参加工作以后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了很大作用,工作业绩突出,得到了用工企业的高度评价。
四、 深入调查,革新课堂教学内容()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调查,才能把握我们的教育方向,合理确定教育目标。所以,作为专业教师就应深入学生和社会中进行调查研究,挖掘潜力。充分利用教师的职业优势,联系社会实际。从学生实际出发,按创新教育的思想和原则,大胆地对原有的教材提出挑战。在教学中不断改革教材,以自己的创新胆略和整个为人,渲染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专业理论课程、技能操作课程和潜在课程、课外生活的全过程中,教会学生做人和学习。把学校带向社会生活,把生活引入学校,从而使自己在课堂中教学生有用的知识,让学生学会对社会有用的技能。
我们利用节假日时间,向企业数控一线操作人员收集各企业数控方面的主要业务,汇总操作流程;同时通过与在校生座谈,在了解学生的心态的基础上,分别选编成具有一定特色的仿真数控操作系统,作为课堂教学的材料和课题。引导学生凭借模拟系统以及实际机床操作进行学习。在教学中,打破原有的教学常规,将统一教材作为学生的参考书,开发校本教材,自行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同时,向学生传授工厂的实践操作过程,教育学生尽量在实习过程中向企业生产靠拢。开设兴趣小组、特色课进行专题教学并解答处理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利用“从感性认识到理论性认识”的认知规律,从企业数控生产基本工艺过程常识入手。有计划的引导学生不断提出质疑,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的兴趣,强调学生自主的学习,层层深入。在学生实际操作中,辅之以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在理论指导下,掌握专业技能,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感到:我们的课堂不是去读枯燥的词句,而是学本领;老师不是说书,而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使课堂上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从关注学生的人性需求,关注学生成长需求等角度育人。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 改革德育课教学,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我校数控专业德育主要包括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哲学基础知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等四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注重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近代历史教育为切入点,如学生了解到,一部近代史既充满着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人民的掠夺和血腥,又包含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英雄气概。使学生真正明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从而坚定走社会注意道路的决心,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
二是注重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成材先成人,我校重视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我们通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教职工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是突出对学生进行数控专业安全文明生产的技术规范。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够做到安全文明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形成良好的规范的操作氛围。
2、 引进国外先进职教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现有中等职业学校
数控专业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方法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的新要求。特别是数控专业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特殊专业,因此,要求教学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
职业教育除应积极吸收国内教育界广泛探讨与倡导的启发式教学、探讨式教学等新方法,还大胆引入国外职业教育界已广泛采取的“小组工作法”等等,从而改变目前单一僵化的教学及考核方式。
教学手段的丰富与完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我校数控专业的教学手段注重以下方面的改革:
1) 强化数控的操作实习
数控实习主要分三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主要是进行手工编程的强化训练已经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安排。第二阶段为机床的控制熟悉以及安全、维护知识的学习。第三阶段就是真正的实现机床的自动加工,在这一阶段让学生把以前所有学到的所有理论知识、学习知识综合应用,从而最终达到学习数控的目的。
2)积极应用模拟系统的特点,从而让学生全面充分地体会到数控加工的知识。现在学校已经引进了全套的数控车、数控铣的模拟系统软件,并且正准备投入建设专业的数控学习、实习的计算机机房,从而可以让学生在进行理论课的时候提前走入了数控实践操作的理念当中,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习的学习效率。
3)严格执行上级教育部门规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严格按上级业务部门的规定选用教材。我们提出了“质量立校”的口号,努力转变观念,强化质量意识,树立正确的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召开了隆重的教学工作大会,每学期都多次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和教学工作研讨会。我们注重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充实教务处,完善教研组,建立备课组,形成了从校长到基层备课组的健全的教学管理网络。为了加强教学管理,我门不断建立和健全各项教学规章制度,坚决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和稳定。我们努力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努力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的教学质量正在稳步地提高,并于2003年成功申报了国家级重点职校。
五、 调整课程,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的精神,本专业课程设置中分为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类。在学分制条件下,进一步将其划分为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
我校数控专业文化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和体育等课程。其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打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
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实习和综合实习等课程。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从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品质、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由于数控技术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最后目的的学科,因为以前以理论学习为主,动手较少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了,所以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法已势在必行。我校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积极开发了校本教材,从而在形式上、内容的选择上等等都有了一个重大的突破。
校本教材的编写坚持思想性与严密性相结合、历史性与现代性相结合、教学内容的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等原则。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与技能训练的关系;正确把握教材的取舍;力求做到教材形式多样与体例规范;有意识地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尽量配合以辅助教学软件资料。
我校数控专业的校本教材建设注重体现了以下特色:
1.校本课教材要与本校的数控实习相对应,充分考虑到实习的教学安排。教材上的每一块内容都会有相配套的实习。
2.校本教材紧扣时代脉搏,结合实际需要。数控专业要紧扣二十一世纪中国企业的生产方法以及生产工艺、设备教材,并充分考虑到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特别是永康的企业发展现状。从而做到让教材内容真正地走进实际生产,可以满足当代社会的实际需要。
六、 挑战传统、改革课堂教学程序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无止境的,它并不是知识的简单叠加,方法的重复,是文化的积淀、方法的创新。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都按专业教材安排程序,照本宣科。一般是:理论传授——例题讲解——习题解答——掌握知识。所以,学生觉得专业课与文化课没有什么区别,没有新鲜感,没有特点。结果是学习时导致了理论和实践操作的脱节,没有真正地达到掌握这门学科的目的。
我们从学习专业课的开始阶段,就让学生了解专业课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较快地建立起学习内容或专业结构,并进行突破性探索。告诉学生:数控技术学习的主要是实际操作,而决不是纯理论的学习以及习题的解答。教学中,我们首先以仿真系统为载体,让学生在理论课中就能体会到真正生产加工中的各个环节,从而在脑海中有了数控加工过程的比较具体的概念,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最终提高了教学质量,缩短了理论教学与实践工作的距离。
七、 探讨问题、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在数控专业课的教学改革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思想观念。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创新并非易事。有人说:有那么多的伟人,有那么多的天才在专门从事教育研究,作为一名职校普通教师要想闯出一条新路子来谈何容易,成功了尚还可以,否则,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非议你承受得了吗,还是安分守己的好。我们想,正因为我们是普通教师,直接与我们的“产品”(学生)接触,最了解他们受教育的情况、结果以及发展状况,才能有机会采取最有效、最符合实际的措施来培养他们。具有相同天赋的人,受到不同的教育,其结果也将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追求高层次,发自内心的关心学生的前途。不断地在教育过程中改革创新,自我加压,敢为人先。只要人人都贡献一点聪明才智,我们数控专业就一定能越办越好。
2、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教师不仅要书教的好,更应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参与改革能促使自己在钻研专业理论知识,上好理论课的同时,加强断粮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指导工作能力,迫使自己深入学生、深入企业,提高了与学生的亲和能力、与企业的联系能力,增长见识,提高社交能力。
3、学生的不同层次。毕业高考与就业的学生所需要的教育是不尽相同的。进行改革,并不是不学理论。虽然从表面上看只是操作技能,但实质是以学习专业技能为主线,分散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并将其有机结合起来,是数控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学会了思考、分析和操作的方法,真正掌握了数控操作所必需的各种知识。
4、课堂的教学内容。虽然进行了很多的改革,但也不是完全抛弃课本。而是以课本的理论为指导,促使学生在学会专业技能的同时,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只是在课堂的教学内容设置上,如何使教材更贴近社会。把握好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的深度,使每堂课,学生都有能力完成,有成功感,有所收获。
八、 加大投入,建设实习实训设备
1、实习设备先进。我校在原有数控实习设备的基础上,重新投入约300万元,与浙江大学联合,购进了30台国内属于领先水平的数控机床,并且学校正在筹备兴建属于数控专用的电脑机房,为学生学习数控专用软件、模拟系统提高了很好的平台。
2、取保资金投入。我校十分重视实验实习设备的建设,在资金教困难的情况下,确保数控专业所需设备的资金投入。目前,数控实习设备总值约占学校所有实习设备的50%。而且,学校在今后仍会继续加大数控设备的投入建设,确保我校数控专业在浙中地区的领先地位。
3、较高的实验开出率。我校的数控设备开出率达98%以上,完全能满足所有数控专业学生高效率地操作实习。
4、图书情况。我校现有图书10万册,其中有大量的数控、机械专业书籍。同时,有供学生使用的读书室3个、电子阅览室一个。
5、与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我校已经和永康市劳动局、浙江超人集团公司、浙江恒丰公司、浙江星月公司等进行联合办学。已经在摩兴公司、浙江四方集团、康迪汽车制造公司、铁牛公司、银虎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已经和全市六个行业协会、一百三十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学校领导深入企业进行协查研究,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定期召开厂长经理联谊会和供需见面会,并能及时根据企业需求、专业需要、技术革新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调整专业设置、改革课程体系、开发校本教材、开设特色专业班级。学校定期邀请企业参与学校发展决策,同时,企业也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场地,提供一定数量兼职专业教师、接纳毕业生就业。学校为企业实行“定单式”培养,也为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职工实行短期“定单式”培训。
八、上挂横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采用“上挂、横联、内提、外引”的策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点放在“内提”上,积极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
1、 抓青年教师的校本培训。
学校成立了青年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都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每周进行两次培训活动。培训形式有:请校外专家、校内领导和骨干教师开讲座、上示范课、汇报课、研究课,开展各种教学比赛活动,举办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班,外出参观学习听课等。培训活动列入教学考核,做到严格管理。三年来共进行了500多个课时的培训,现有105名青年教师参加。
2、 抓名师的培养。
学校成立了名师培养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名师培养工作意见》的文件,全校共确定名师培养对象33名,学科带头人7名,并建立名师培养档案。学校大力营造名师成长的良好环境,有计划地组织名师培养对象听教育教学专家讲座,学习有关文章,上研究课,参与教育科研,让他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成长。
3、 抓学历进修
抓学历达标:要求学历没有达标的教师,通过函授与成人自考,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本科学历。抓学历提高:学校出台《关于教师攻读研究生和攻考专业技师的暂行规定》,每学期学校都有计划地派出教师到高校(如浙江大学、厦门大学、西安交大等)深造,并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现在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有5人,其中机械专业的有3人。
4、抓专业技能提高,培养双师型教师。
学校出台《关于教师攻读研究生和攻考专业技师的暂行规定》,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的学习和考核。定期分批选派素质好的专业教师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班学习,并参加技能等级考核;建立教师自我培训机制,通过自学自陪,不断提高完善自我;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拜师学艺。到目前为止,我校已经有20多人派往企业挂职锻炼,已达双师型要求的教师有29人。
5、抓拜师结队制度。
凡是新分配的教师,必须与老教师拜师结对,签定拜师协议,老教师对新教师在备课、上课、学习等各方面要进行指导,并由教务处进行严格管理。每年都有对新教师的业务进展水平进行跟踪考核,建立了健全的新教师培养体制。
6、抓优秀班主任培养。
学校注重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每年暑假都要召开班主任工作培训会议和经验交流会,研究新形式下的班主任工作。三年来,共培养了30多名青年班主任,目前已有3名青年班主任成为了地市级优秀班主任培养的对象。
通过努力,教师队伍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有高级教师47人(含外聘),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达到90.8%,双师型教师29人。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计算机等级、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与教育科研水平都有了快速提高。我校数控专业文化课教师均达到本科学历。
我校数控专业建设的目标是: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采用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实现动手动脑的有效结合,确立体现全面素质教育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体现职教特色的专业教材体系,强化教学活动全过程标准化质量管理,造就一支以“双师型”为主要特色的高素质职教师资队伍,形成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数控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新局面。
九、学校的招生。
充分考虑到学校现有的数控实习设备的规模以及能够接纳学生的能力,在今后,学校数控专业每年将预计招收学生三个班(约160人);同时每年可以培训社会人员200人次。
十、家长放心、企业欢迎
由于数控生产必将成为企业机械产品生产的主流,因此,本专业十分适合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另外,由于许多企业面临着数控技术人员的缺乏,所以我校的毕业生必将供不应求,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既让家长放心,又解决了企业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