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小学科学课程课时数

小学科学课程课时数

发布时间: 2021-03-13 12:28:14

A. 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各科的周课时量是多少

  1. 普通高中教师10到14节,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每周10节,物理、化学、生物、政回治、历 史、地答理每周12节,音乐、美术、体育、通用技术、心理健康、信息技术等每周14节(中职学校的有所不同,可参照本标准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各学科周课时量标准)。

  2. 初中教师12到16节,语文、数学、英语每周12节,生物、政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 体育每周14节,音乐、美术、综合实践、信息技术等学科每周16节。

  3. 小学教师14到18节,语文、数学每周14节,其他专任教师每周18节。

    学习是积累的,希望小朋友们学习从小抓起,知识能改变命运,书中自有黄金屋,争取做一个有文化的文明人,为社会做贡献。

B. 中小学课程设置标准

中小学课程设置标准,以下课时为每科周课时量:

小学一、二年级:

品德与生活(2节) 语文(8节) 数学(4节) 体育(4节)艺术【包括音乐、美术】(4节)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3节)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3节)

(2)小学科学课程课时数扩展阅读

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评估—开发,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目前,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小组,而不是单个教师。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管理的组成部分,它需要有领导的支持,专家的指导,教师的努力和参与,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评价。总体上说,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四个阶段:

需要评估。需要评估是设计校本课程时首先必须要做的研究性工作。主要涉及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评估学校的发展需要,评价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求,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

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学校对校本课程所做出的价值定位。它是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

组织与实施。组织与实施是学校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申报课程。

评价。评价是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价值判断活动,它包括《课程纲要》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评价的结果向有关人员或社会公布。

C. 小学科学老师实验准备课时是多少

《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目前,主体性教学、科学探究已成为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两面大旗.而实验教学就能很好地融主体性教学、科学探究于一体. 怎样才能让学生们在实验中有所启迪和收获呢?那就是:实验时应做到“六多”——多看、多做、多思、多说、多听、多评. 一、多看“想到没想到,看了才知道.”这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异想天开》之《想到没想到》栏目的宣传口号.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看到了,我们就相信了,就明白了,这说明了看的重要性. 看,不是随便地看,而是有目的的观察.观察是人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是科学实验的显著特点,同时教会学生观察也是科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科学实验时,不管是老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都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充分观察.要引导学生看清、看全事物的真实面貌,更要学生发现平时没留意的现象.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获得正确、清晰的事实,掌握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学生还能从中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比如做《热水变凉》实验,将一杯热水放在桌上,连续测量十分钟,这时要适时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他们会发现开始水温下降很快,最后越来越慢.最后学生们得出热水变凉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这由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分析得出来的结论,其教学效果是言语传授无法比拟的. 二、多做“你听见了,你忘记了;你看到了,你明白了;你做过了,你记住了.”这说明了做的重要性.法国科学教育以“动手做”为口号和切入点,强调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发现与研究的过程.这种学习过程体现着学生作为主体的生命历程.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小学生的记忆与思维主要以直观形象为主.而动手做最能展现事物的直观形象. 我们老师只要积极创造实验条件,使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充分的感知,经历科学的过程,学生就能从中获得一些最基本的科学素养.在科学课上,学生做实验很多都是草草收场,学生并未“尽兴”.有些教师一发现一个(一组)或者是几个(几组)同学做完或做对,就迫不及待地命令学生停止实验,觉得部分学生的成功已经与教师要的结论相吻合.这种做法与科学教学原则明显相悖.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科学课的显著特点,学生都会从中留下终身难忘的经历.实验如果不能取得数据并得出结论,那等于没做.所以,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应让孩子们多做,做足,做深. 比如教《小车的运动》一课,做实验前,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们提出假设,作出猜测,弄清变量与不变量的关系,然后让孩子们多次地、反复地做实验,获得数据,并从中探究规律.学生们通过“真刀实枪”地“搞”出来的有关结论,将使他们终生难忘,而这一探究学习的方法与过程,将使他们受益一生. 三、多思科学探究是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探究一般要经历提出问题、进行假设猜想、制定计划、实验搜集信息、分析得出结论.提出问题必须学会思考.如果对一些现象视而不见,置之不理,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永远发现不了问题,更谈不上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 假设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思考阶段,科学家进行实验,在没有成功之前,都只能是“假想”,也可能就是“胡猜”.所以,学生在实验时,有关科学的结论,应让学生敞开思路无所顾忌地想,甚至异想天开.这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认识事物能力的重要手段.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处处伴随着学生的思考,而且需要学生的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可见学习需要多思,需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比如教学《电磁铁》一课,教师一上课就出示一个电磁铁,引导学生认识电磁铁,而后让两名学生各取一个电磁铁(线圈铁钉不同),让学生观察哪个电磁铁吸的回形针多,为什么?这时可鼓励学生朝不同的方向想.思维就这样大放光彩. 四、多说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有各自的体会和想法,科学实验后,要让学生把实验过程和结论说出来.如果不让学生说,我们就不知道他们是如何想的.不让学生多说,就不知道他们思维的全过程,不知道他们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就不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达成共识.因此,实验后应让学生多说,给他们自由的空间畅所欲言,这是他们的权利,也是教师的责任. 比如教学《观察水》一课,学生做完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后,我就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溶解现象,个别说,小组说,集体交流.这样反复交流,溶解现象就深深印在学生头脑中,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多听善于倾听的学生就是善于学习的学生.在许多的科学课堂,不顾别人的想法,不注意倾听的现象比较严重.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对发言者的尊重.我们要引导学生乐于倾听,善于倾听,在倾听中产生智慧的碰撞. 如在《洗衣服的学问》一课中,当学生设计出不同材料去污能力大小的方案时,我就引导大家针对他的方案,提出问题.这样,学生不但能认真倾听,还听出了别人方案的优点和缺点,在交流中,为方案的完善提供了很大帮助. 六、多评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进行评价要做到“四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时机的全程化.要求教师准确把握评价的内容,灵活运用评价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更注重学生合作能力、实验能力和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评价. 当有个别学生或小组同学出现合作,实验、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和优点时,我就不失时机给予评价,请同学自评,相互评,一堂课下来,评出最佳小组若干,给予加分,当分数累计到指定数时,便可获得老师的奖励.奖励就是一张卡片,一些实验材料、药品,或者到科学探究室自主做实验的资格…… 在科学课上做实验,学生动手又动脑,个个兴高采烈,精神抖擞,兴趣浓厚,求知欲强烈.只要我们教师精心准备,正确引导,让孩子们多看、多做、多思、多说、多听、多评,我们的科学实验教学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 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各科的周课时量是多少

北京市政府《关于全日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暂行意见》中规定:中学语文教师每人教两个班(10课时~12课时);数学、物理、化学、外语教师每人每周授课12课时~16课时,平均14课时;其他各学科每人每周授课14课时~18课时,平均16课时。

小学教师每人包教一个班的语文、数学,或每周授课16课时~20课时,平均18课时。其他省、市根据本地区特点,对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均有类似规定。


(4)小学科学课程课时数扩展阅读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E. 小学课程课时标准详细资料

以下课时为每科周课时量,每周课时总量为30节。

小学一、二年级
品德与生活(3节)
语文(9节)
数学(5节)
体育(3节)
艺术【包括音乐、美术】(3节)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3节)
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4节)
小学三、四、五、六年级
品德与生活(2节)
语文【包括作文】(8节)
数学(5节)
英语(2节)
科学(2节)
体育(3节)
艺术【包括音乐、美术】(3节)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2节)
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3节)

F. 小学 科学课各年级每周应该安排几节课

我觉得应该排3节,放一些科学类的视屏给学生看,大家会很喜欢的。

G. 小学课程设置标准及各课程周课时安排是什么

小学课程设置标准:

H. 国家规定中小学课时量

中小学专任教师周课时标准

(一)小学教师周课时数标准:语文和数学14节,科回学和外语15节,体育、音答乐、美术和信息技术16节,品德、综合实践和地方课程等17节。

(二)初中教师周课时数标准: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12节,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体育14节,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和地方课程等16节。

(三)高中教师周课时数为10~14节,各校根据选考学考情况(普通高中)以及专业特点(职业高中)制定各学科周课时数标准。

(8)小学科学课程课时数扩展阅读:

20 世纪 60—70 年代西方一些国家的研究表明:高等学校教师一般每周至少应工作 40 小时,实际每周平均工作时间约为 55 小时;多数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占总工作量的 40%~70%。

对 50 个国家 80 所大学的调研表明,教师每周的平均教学工作量为 6.8 小时~12.5 小时;澳大利亚、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教师工作量最重,非洲次之,北美及欧洲最轻;发展中国家的教师工作量一般较发达国家为重。

I. 谁有小学课程设置标准及各课程周课时安排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 九
品德与生活 2 2
品德与社会 2 2 3 3
品德 2 2 2
语文 8 8 7 7 7 7 6 5 6
数学 4 5 5 5 5 5 5 5 5
外语 2 2 2 2 4 5 5
历史 2 2 2
地理 2 2
科学 2 2 2 2
物理 2 2
化学 2
生物 2 2
体育 4 4 3 3 3 3 3 3 3
音乐 2 2 2 2 1 1 1 1 1
美术 2 2 2 2 1 1 1 1 1
综合实践 3 3 3 3 3 2 2
信息技术 1 1 1 1 (各校自定)
(地方与
学校课程) 8 7 2 2 3 2 3 2 3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