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幼儿园自然课程的论文

幼儿园自然课程的论文

发布时间: 2021-03-14 01:14:23

㈠ 幼儿园环境与课程的关系为主题的论文

园环境与课程的关系为主题的论
这些我懂

㈡ 关于“幼儿园课程”的论文,感谢

大大 培养孩子如何去爱 爱,是世间最美好的词汇,学会爱,我们才有平和的心态、博大的胸怀,懂得体贴与照顾,知道真情所在; 孩子,是一株株稚嫩的幼苗,渴望汲取大地的菁华,吸收雨露的滋润,茁壮成长…… 懂得爱的孩子更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懂得爱的孩子更能理解同伴的想法和计划;他们会爱护公园的...花草树木,会关心生病的小朋友,知道爱护玩具和图书,给爷爷奶奶捶背;能用行动感谢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孩子胆小,对什么都感到害怕、畏畏缩缩,原因是他有许多恐惧感。例如: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对痛楚的恐惧,对人的恐惧。这些多源自大人对孩子严密的保护,小心呵护、爱护,令孩子觉得自己很脆弱,依赖性强,一旦大人不在身边,就失去可靠、安全感,感到害怕。当孩子由熟悉的环境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他就会感到害怕,陌生的幼儿园,陌生的教师,陌生的小朋友,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生疏。我们幼儿园的卢健小朋友,曾经在其它幼儿园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他的心底深处产生了一道阴影,再加上父母亲工作比较忙,把他托给保姆照顾,而保姆没有采用一些正面的教育方法,致使他来长颈鹿幼儿园后,因条件反射,产生了害怕上幼儿园,这样幼儿启蒙教育受到了很大的阻碍,所以家长应特别注重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在幼儿期,多让孩子与家庭和学校以外的人、事接触,多带孩子到公众场所,例如公园、图书馆、游乐场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消除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对人的恐惧,对痛楚的恐惧。孩子最恐惧被遗弃,所以有一会儿离开妈妈的怀抱或一会儿看不见妈妈就会哭闹不已,如果一个孩子幼年时期父母没有给他足够的爱,或长时间与父母分开,他的内心肯定充满恐惧,日后会变得胆小怯弱。一些恐惧的原因,也可能是平时成人给予孩子的迅息,令他感到害怕,例如:小孩子吮手指头时,父母为纠正其不良行为时,就会厉声喝道:再吮,就把你手指头剁不来,再不睡觉,就把你关在门外,再到处乱跑,就叫警察叔叔来抓你,再不听话,就要扭断他的耳朵,赶他出去等等。孩子恐惧被惩罚,被遗弃,被伤害的幻想,就是这样产生的。对于比较胆怯的幼儿,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怀与爱和沟通,爱可以使孩子感到可靠、温暖,教师在语调上要注意轻重,态度上的和蔼,多给孩子微笑、拥抱、牵手、告靠近等。例如:卢健刚来时,碰一下都害怕、发抖,发展到牵手、拥抱,自己上厕所。现在他已适应幼儿园生活,不再害怕上幼儿园。其二,要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就要消除他们内心的恐惧,时时细心地观察孩子的需求与不安情绪,及时给予安抚,并设法解除他的困惑与不安,千万不要因孩子过分的要求或犯错误,用恐吓的话,这个方法可以一时收效,但会带来更严重的影响,当他做一件事时,有一点点成就,就应该给他鼓励,微笑等,而后,通过一点一滴成绩的积累,让他明白自己很棒,做了这么多他以前没做过或害怕做的事,那么他会越来越有信心,减少了很多的恐惧感。切记不要因孩子偶尔的失败而责骂,如果孩子因为失败而不安,必须加以安慰,告诉他失败是每个人都有的,或创造机会再尝试,帮孩子找回自信心,切忘不要拿一个比较优秀的孩子与他对比,这样也会失去信心,不敢表现自己,父母及教师的鼓励是非常重要的,鼓励他也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保留优点,改正缺点,学习别人的优点,不要贬低他的价值与才能,这样不会使孩子变得消极 都说模仿能力最强的莫过于儿童,其中教师的行为必定会成为他们主要的模仿对象。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之间的关爱,孩子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间的。老师之间发生的一件小事同样可以成为教育内容,让他们学会如何去爱。但愿每个幼儿都能在生活中寻找到自己爱的榜样,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爱,感悟爱……

㈢ 幼儿园大自然教育的意义

一、以自然为师,丰富幼儿认知体验

自然是幼儿生命的摇篮,能够赋予幼儿无限的生机活力。幼儿投身于自然中并从中吸取经验;在体验自然事物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亲身感受;在亲眼看到太阳起落的过程中感悟世界的变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认识到大自然是幼儿获得知识的源泉所在,通过将自然界绚丽多姿的景色以千变万化的形式展现在幼儿面前,以此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幼儿在探索和感悟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经验,培养他们的探索和思考欲望。比如,教师可以将幼儿带到大自然中,学乡村孩子用小石头搭桥、用小木片造房、用碎鸡蛋壳拼地图等,让幼儿自主发现隐藏在大自然中的操作材料,搜集多种自然材料按照自己的想象力灵活创造作品。比如,教师可以在秋天来临的时候,让幼儿到户外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利用它们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拼合,粘贴出不同的画面;也可以用不同形状的叶子当作印模,通过在叶面中涂颜色,将它们印在纸上组成画面。在探索尝试中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激发幼儿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大自然是一本书,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幼儿走到大自然中,去唤醒自然生命,享受自然美好,丰富幼儿的认知体验。

二、以自然为法,顺应幼儿天性发展

幼儿的先天本性主要是指人类身上固有的自然本性和生长发展规律,幼儿的发展遵循一定的法则。在成长过程中,学前阶段的幼儿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想促使幼儿发展,就要能够顺应幼儿的天性,去发现大自然的奥妙,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感受自然中蕴涵的艺术情趣,最终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教师可以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给他们营造身体和精神层面的自由生命活动空间,让他们自由表现他们的游戏、涂鸦,教师要做得仅仅是给孩子们留出充足的自由发挥时间,让幼儿自主填写涂鸦,在尽情地嬉戏中展现真实的自我。在幼儿各大领域的主题教育组织活动中,教师要能够充分关注幼儿的天性发展,让幼儿在细雨中奔跑,感受雨露;让他们在与动物的和谐共处中,感受爱意;在阳光下肆意玩耍,感受汗水。在自然回归中教师仅仅需要保护他们的安全,让他们在与大自然的接触过程中迸发生机,实现学前教育的有效性。

三、以自然为体,专注幼儿能力提升

大自然是幼儿进行自然探究主题的活教材,是幼儿成长进步的源泉所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挖掘园内或本地的自然资源,引导幼儿在自然主题活动探究中积累有益经验,帮助幼儿与大自然建立紧密的联系,引导他们自己去看、去听、去触摸,在亲历观察记录中实现幼儿自然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比如,在相关植物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探究支持和引发幼儿开展操作、探究、实验和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去建构相关的知识经验。比如针对“树叶里有没有汁”这个问题,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类探究工具,让幼儿捣碎叶子后过滤提取银杏叶,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自主发现其中的奥秘并做好相关记录,在自主实验中引导幼儿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这充分彰显幼儿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促使幼儿自然探究能力得到提升。

㈣ 幼儿园园内课程研究论文写作

幼儿园园内我可以,解决,分析

㈤ 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幼儿园课程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现代化幼儿教育的认识,已不仅仅是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下的幼儿教育实践,高价、高消耗也未必带来高质量,如何进行教育资源的充分发挥和合理利用?它让我们更多地思考着教育的多元化、多样化,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应当得到充分体现,应当充分地认识到自然环境对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幼儿园课程应根据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科学地来组织和选择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
关键词
农村资源 美术教育 文化资源
我们幼儿园既是一所现代化幼儿园,又是一所有着丰富教育资源的农村县区幼儿园,处于独特的农村资源和乡土文化气息之中。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优化,《美术教育中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研究》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把目光愈来愈多地投向农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农村资源教育活动,充分让幼儿去感受、去领略、去体验乡土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他们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胸怀和能力,以及环保节约的意识和品质。
一、有效利用农村文化资源进行美术教育
文化是人得以成长的核心因素,各地在自身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必然会形成一定的、有地域特征的地方文化,生长于此的人们会潜移默化受到这些文化熏染,成为文化的认同者。农村文化蕴涵着丰富而深厚的教育和文化价值。新沂特有的地理环境、钟吾文化、民间艺术、地域特色等都是丰厚的教育资源。新沂在巍巍马陵山、滔滔沭河水的滋养中,在钟吾古国、花厅文化的积淀下汲取丰富营养,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这里有着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民谣、民间游戏、民间艺术、地方特产、家乡风光、特色经济、地方风俗……这些无不显现出新沂这块人杰地灵、深厚严谨、大气睿智的沃土的文化底蕴。有效利用和挖掘这些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环境育人是幼儿教育的特点。农村文化资源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彰显着无穷的魅力,是幼儿美术创作的源泉。
在一日活动中,我们把民间游戏和歌谣渗透进去,丰富幼儿的活动。在翻绳的游戏中,孩子可以边说歌谣边翻,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合作意识,又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民间工艺活动《绣花》,我让孩子们自己来试一试、做一做。首先,我和孩子们收集了绣花鞋、绣花枕头、绣花帽、绣花围兜等物品,开了一个绣花作品展示会,我便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仔细地去观察作品,增加孩子的感性认识。其次,请会绣花的家长在孩子们面前进行刺绣,进一步给予孩子们足够的刺激,以激发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的欲望。在孩子们自己动手做的过程中,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一次次的实践操作不断提高水平。当一件件富有想象的绣花作品被装饰在活动室时,孩子们得到了成功的快乐,也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特殊魅力,了解到了劳动人民的淳朴与智慧,体会到农村文化资源的博大精深。
二、有效利用农村自然资源进行美术教育
《纲要》 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自然界的一切都可以作为我们良好的教育资源,大自然是孕育智慧的源泉,自然景色时时变化处处不同,是孩子们用来创作的最好的艺术表现对象,也是引发孩子们创作激情和热爱自然的好途径!带孩子来到田野,孩子会在与自然物接触的过程中,促使他们认识和了解自然物的生长规律,了解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产生热爱自然资源的情感,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保持着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由此,一个个探索型美术活动应运而生,多彩的活动激发幼儿思维的火花。
随手可得的泥巴是陪伴孩子们的最好美术游戏材料。孩子们在玩玩、捏捏、做做的过程中,把泥巴变成了各种自己喜欢的物体。如用泥球做成糖葫芦、葡萄、太阳花、用泥条做成桌子、凳子,用泥球和泥条组成螃蟹、小鸟、蝴蝶、花朵,还制作了各种糕点、糖果、面条、水饺等等。孩子们在玩中做、做中玩,大胆创新,自由想象。
每当春夏秋冬田野里有不同的景色变化时,是培养孩子们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的最佳时机。金秋十月我带孩子们去秋游,孩子们在野花飘香中,沐浴着大自然的雨露阳光。他们争先恐后地把自己观察到的,寻找到的告诉我:老师我发现小草变黄了,野菊花盛开了;我看到毛茸茸的芦苇随风飘荡,田野里的水稻金灿灿的;我还看到小树叶在跳舞呢……孩子们秋游回来把采集的各种树叶、花瓣,画一画、贴一贴,把摘回的野花野草插在牛奶瓶里,看到孩子们兴致很浓,我让他们讨论:怎样把树叶贴得生动美观?怎样把花、草、叶子插得漂亮?通过讨论,孩子们从无目的地贴画到有目的地贴,从乱插到懂得怎样配色,怎样布局才漂亮、有层次感。活动结束后,我把幼儿的作品布置在自然角、午睡室,这一幅幅作品正是孩子们所要表达的心声,他们看着自己的作品心中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三、有效利用农村作物资源进行美术教育
农村的农作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丰富,是美术创作的绝好语言素材。给他们更广的想象空间,孩子们可以自己寻找适宜的材料进行制作,动手去表现自己所想表现的东西,体验其中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在《有趣的种子》主题活动中,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了各种种子:有鸡毛菜籽、毛豆、黄豆、扁豆、蚕豆、青豆、白云豆、红豆、荠菜籽、葫芦籽、玉米、花生、高粱等等。当这么多的种子聚集在一起时,孩子们可兴奋了,他们相互交流、相互介绍,嘴里还不时发出一声声赞叹:原来青菜籽这么小,豆类的种子这么多,好漂亮!丝瓜子怎么扁扁的和西瓜子有点差不多,赤豆是深红的,可以补血的,玉米种子藏在玉米棒上,棉花种子藏在花朵里等。确实从孩子的交流、介绍中,可以看出,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已被激发,同时还产生了创作的欲望,我鼓励他们在晨间活动、午间、游戏时间玩一玩、贴一贴,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种子贴画展现在孩子面前。 在班级活动区角的创设上,也紧随孩子发展的兴趣,在材料的提供上我注重了材料的原始性、体现内容的挑战性,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尽情的表现表达,大胆的想象创造。蔬菜是农村一年四季都有的农作物,有紫色的茄子、红色与青色的辣椒、红色的番茄、青色的蚕豆与毛豆、玫红的番薯、白色的萝卜、弯弯的黄瓜等等,都是孩子区角活动的好材料。我引导孩子们观察、想象,在他们眼中,这些五颜六色的蔬菜便是一件件生动活泼的物体。如孩子想象出青椒像青蛙、白萝卜像小老鼠、小猪、毛豆夹、扁豆夹像小船等,同时在孩子想象的基础上,我又为孩子提供了一些辅助材料,让他们与材料互动。橡皮泥、火柴、牙签、珠光片、各式蜡光纸等,幼儿自由探索如何使用工具与辅助材料将蔬菜制成各种有趣的造型。土豆,在孩子的手中稍稍添加了一些辅助材料便制成土豆刺猬、土豆长颈鹿、土豆孔雀、土豆小鸡等一系列富有童趣的土豆制品。白萝卜在孩子的操作中装上胡须、粘上眼睛、插上一个小尾巴,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鼠便展现在眼前。同时孩子们还做了小胖猪、小白兔、小山羊、小蜗牛等一些栩栩如生的小动物。丰富的农作物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灵感,他们将自己的想象通过自己的创作,表现出了千姿百态的物体造型,大大的增强了孩子对区角活动的兴趣,提高了孩子的审美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同时孩子在与农作物的对话过程中不断拓展思路,他们把田野里的稻草、高粱秆、玉米皮等扎成不同的造型挂在教室的墙上,美化身边的环境……孩子们已深深感受到了农村资源的无穷魅力,在创造的天地间自由飞翔。
四、有效利用农村人力资源进行美术教育
《纲要》要求:“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农村的各种能人、艺人是幼儿教育的良好合作伙伴,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应给予充分挖掘和利用。
首先,发挥特长家长的作用。“家长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吸收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我在美术教育中,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鼓励家长走进幼儿园,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把擅长柳编的、擅长画农民画的、擅长捏面人的、擅长制作农具的家长分别请到幼儿园,在孩子们中间现场展示。不能到幼儿园展示的我们就组织参观,参观瓜果大棚、参观养鸡场、孔雀园……这些活生生的画面,极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孩子们的区角游戏丰富了,编织的、制作的、剪贴的、刺绣的,各种游戏运用而生。孩子们的艺术创作生动了,创意、造型、用色、布局变得有想象、有创意、有童趣,平面的立体的艺术品千姿百态,各具特色。
其次,挖掘民间艺人的才能。新沂农村有着丰富的民间人才资源,剪纸艺人、面人艺人、门吊艺人、草编艺人、刺绣艺人应有尽有,他们个个都是身怀绝技,他们身上都散发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们的艺术品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他们是我们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更是幼儿美术教育的珍贵资源。
我们定期邀请他们给我们做艺术顾问,给孩子们展示、指导,参与孩子们的活动,让孩子们从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素有“文化艺术之乡”的新沂合沟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于“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的剪纸艺术家王桂英奶奶就居住于此,她的作品《小街一角》《烙煎饼》《春耕》《架电线》等,热情奔放,质朴、淳厚,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一直受到海内外人士的喜爱。热爱王奶奶和她的作品的孩子们,每次活动时都把王奶奶热情地“包围”起来,争先恐后地问这问那,孩子们不仅喜爱王奶奶随时剪出的活动场景,喜爱王奶奶聚精会神剪纸的样子,喜爱王奶奶的剪纸活动课,更被王奶奶几十年的剪纸艺术的执著所激励。这样生动的活动,对于孩子们来说,收获是太大了。在王奶奶的指导下,一件件作品如泉水一般,不断涌现,孩子们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午睡、游戏、吃饭等都走入了作品,教室里、午睡室里、走廊里到处都挂满了孩子们的作品,这些作品生动形象,生活气息浓厚。活动中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剪纸的艺术,还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双创造美的灵巧双手、一颗热爱生活、热爱民间艺术、热爱家乡文化的炽热的心。

㈥ 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论文题目

幼儿园,旧时称蒙养园、幼稚园,为一种学前教育机构,用于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通常接纳三周岁以下幼儿的为托儿所,而接纳三至六周岁幼儿的为幼儿园。 幼儿园的任务为解除家庭在培养儿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让幼儿身体、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发 展。可以说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快乐天地,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可以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其教育课程没有明显的区分,大概由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达等几个领域以及各种活动构成。各个领域相互融合,决定教学内容。

㈦ 关于幼儿园课程的论文

关于幼儿园课程的论文
这个论文你去
591代写论文网
www.591lw.com
上找找。上面各专业论文案例都有。自己要是凑不出来就请那里老师代笔。挺热心的,诚信也不错

㈧ 请帮忙提供一篇关于“幼儿园课程”的论文,感谢

儿童发展理论与幼儿园课程关系的辨析 儿童发展理论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握的基本理论之一,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的基础,而且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基础。这本无可非议,而且理所当然,这是由学前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 但是,儿童发展理论并不等于学前教育理论。把儿童发展理论当作幼儿园课程的唯一理论基础,不仅在理论上是有...局限性的,而且在实践中也是存在问题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诸如“一切为了儿童发展”这一类的口号,作为一个时期的纠偏政策,尚可被人理解,但是作为永久的行动纲领,就有可能会使教育者出现行为上的偏差。从这个意义上讲,诸如“适合儿童发展的课程”,作为对传统幼儿园课程所存在弊端的反动,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尚有一些价值,但是作为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课程模式,就有可能会走向它的反面。 儿童发展理论不等同于教育理论 在十多年以前,美国学者古芬(Goffin, S. G.,1994) 阐述了将儿童发展理论作为编制课程的唯一理论依据会产生的问题。古芬的论述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 古芬认为,把儿童发展理论等同于教育理论,是把“是什么”的问题等同于“应当是什么”的问题了。儿童发展理论关注的是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指出了某年龄阶段的儿童能做些什么。如果把儿童发展作为教育的结果,等于强调了儿童能做什么,而不是儿童应该做什么。事实上,儿童应该做什么的问题是最有教育意义的,需要从哲学和伦理学等方面来阐明,而不是发展理论所能解决的,过分依赖发展理论,就会使教育者将政治倾向和社会价值等问题搁置一边。例如,依赖于儿童发展理论来决定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会模糊教学内容的政治和文化的倾向性,意在指出课程的选择应由发展的适宜性来确定,而非政治的和道德的优先性来确定。又如,依赖于儿童发展理论来决定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会误将“发展目标”作为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而“发展目标”是一个多有歧义的词语。 古芬认为,每一种儿童发展理论都有两个假设,其一是,可以用儿童发展理论来解释和预言的有关儿童发展和行为的部分要多于任何其他理论要解释和预言的部分,其二是,认可那些由系统的理论来解释的行为,而否认那些不可用理论来解释的行为,其结果是:坚持某种发展理论的教师期望将那些理论所认为正常的、典型的东西转变为他们所期望的东西,然后再用这种理想的东西来支持他们的行为,同时否认其他行为,而这种情况往往会剥夺儿童创造的权力,以及他们以有意义的方式作用于世界的机会。例如,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理论,往往被教师认定为是正确的教育理念以及行动的指南,并以此为标准,判断他们的行为是否正确,而不管他们的行为在实践中是否行得通。 古芬还认为,儿童发展理论基本上是以白人儿童研究所得的结论为依据而提出的理论,这样的理论被用于世界上所有种族、民族的儿童,将不符合这些理论所提出的结论的儿童都排除在正常儿童之外,这是不公正的;这样的理论被普遍地用于编制课程,往往是难以适合特定背景下的这些儿童的。 简而言之,儿童发展理论不同于教育理论,其理由是: ①儿童发展理论关注和描述的是带有普遍性的东西,而教育理论则需解决的是具体的教育问题,两者不是同一的。 ②儿童发展理论涉及的是对于发展或学习的最低限度的说明,而教育理论要涉及到影响发展或学习的最高限度的说明。 ③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是从“实然”的角度考察人的发展或学习过程,而教育理论则是从价值的“应然”角度来考察人的发展或学习过程。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针对美国学前儿童教育有小学化的倾向,全美早期教育协会曾倡导过发展适宜性课程(DAP),提出早期儿童教育应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他们的倡导在美国和其他许多国家产生过相当的影响,以儿童发展为本,课程要适合儿童的发展,在当时似乎成为了许多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但是,发展适宜性课程一出台就遭受到了许多质疑和挑战。美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家斯波代克等人认为,儿童发展理论不应该是课程设计唯一考虑的理论基础,哲学和社会文化对于课程设计同样重要。柯尔伯格和梅耶(Mayer, R.)则批评发展适宜性课程仅仅根植于有限的儿童发展理论,特别是仅以皮亚杰理论为其主要的理论基础。来自各方面的批评,使全美早期教育协会不得不数次修正其立场,在“发展适宜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适宜性”的概念,在1997年版的指南中,将家庭和文化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给予了强调,也肯定了教师作为决策者和课程编制者的作用。尽管如此,发展适宜性课程还是不断受到来自各方的质疑和批评。

㈨ 幼儿园自然角有什么论文可以写

要求是什么,字数多少,什么时间要稿子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