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落实小学数学课程的措施

落实小学数学课程的措施

发布时间: 2021-03-15 01:44:23

① 小学数学教学的改进措施有哪些建议

①策略之一:调控课堂提问的频度
频繁的提问往往被人们理解为是讨论式的课堂,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事实上,成功的教学经验表明,提问过多不仅烦琐费时,而且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加回答问题的盲目性,使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化解,从而制约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课堂提问的次数应当适量。
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设计思考量大的问题,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避免问题过于繁琐。这样的提问才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探索新知的能力,只有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才可能成为有效的课堂提问。
②策略之二:注意调控提问的等候时间。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只停留1、2秒就开始点名回答。从实际效果看,学生由于思考时间不充分、精神紧张、准备不足等原因,通常无法回答或者仓促回答导致错误,所以,老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提示或者对所提问题进行思考。
因而,有效的课堂提问,一方面要根据问题的难度适当控制提问的等候时间,也就是说,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以提高学生回答的准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从提出问题到指定学生回答,至少应该等待3~5秒钟为宜。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那么留给学生的等待时间以10秒左右为宜。
③策略之三:恰当配搭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
在有效的课堂提问中,所提问题的开放程度是影响提问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一般地,封闭性问题是将回答限定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答案之内的问题,而开放型问题是指问题没有固定的唯一答案。封闭性问题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既定的、有确切答案的知识而设置的问题,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关调查表明,当课堂教学内容的复杂性较低时,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的最佳比是7:3;而当课堂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较高时,二者的最佳比以6:4为宜。
④策略之四:利用鉴别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沉默率。衡量课堂提问有效性最简单的办法之一就是通过课堂提问的沉默率做出判断。
所谓课堂提问的沉默率,是指课堂提问后学生沉默的次数与提问的总次数之间的比。沉默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发出问题信息以后,学生由于信息接收不畅、信息理解出现困难、偏差或者根据现有信息无法做出判断等而出现长时间的“无语状态”。
例如,在一节40分钟的数学课上,某教师提问20次,而学生沉默了16次,课堂提问引起的沉默率达到了80%。多数问题的思维含量普遍偏低,问题缺乏启发性,无法真正启发学生的思维;或者是提问引起长时间的沉默,或者回应人数寥寥,或答非所问,不知所云,让听者云里雾里。实际教学表明,这种提问几乎都是无效的(至少是低效的)。

② 如何将素质教育落实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1依据新课程标准,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课程来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要真正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就必须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 小组活动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有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统一安排、在统一的时间内进行活动。这种活动具有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功能。小组成员可以打破班级和性别的局限,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结合而组成的,可分为低、中、高三段。组织活动时,教师应依据学生的特长和爱好,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参与,互相学习帮助。活动中可以兴趣活动为主,注重知识的巩固,应用及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创造性活动为主,注重能力的提高及特长的发展。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③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有效落实“四基”教学目标

只有全面落实“四基”教育的目标,才能实现新课标要求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将落实“四基”的目标放在首位,而在教学活动中,基本思想将是找准某一个基点,从小处入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目标,四基为满足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课标从人本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创新人才所需要的“四基”教学,即在原有基本数学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之外,增加数学基本思想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四基”教学目标的途径有很多,本文将从课堂生成、学科开发、人文渗透和生活数学四个角度谈一下如何落实“四基”教学目标,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1、课堂生成,落实基本数学知识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动态生成过程。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来源于教师精心的预设,而数学课堂教学的灵动性主要取决于教师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把握与运用。通过高效性和灵动性的把握,就可以落实基本数学知识。 特别是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富有个性的语言,独具一格的思维方法,往往可以引导课堂研究的深入,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有效地掌握数学基本知识。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数学问题:有两只蚂蚁分别沿着下列两条曲线从A地爬到B地,如果他们的速度一样,谁先到达目的地。学生大多数都是通过平移变换,对比大圆弧长的一半与小圆周长的关系,从而推出路程相等,时间也相等。而有一位同学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想法:O点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如果O点一直移动到B点的位置,那么两只蚂蚁走的路线就重合了,所以时间相等。接着,教师带着学生对这种思路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与归纳。他把一般的数学问题转化成特殊情形来进行考虑,思路简单明了,学生容易理解,而且这种“找特例”的思维方法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具有广泛的运用。2、学科开发,落实数学基本技能数学是抽象性与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数学基本技能的开发要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有利于数学知识结构的完善。数学学习技能很多时候是在学生的自我尝试与自我修正的过程中进行的,“错误”的发生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情形,它是新旧知识衔接故障的体现,是学生最真实学习情况的外露,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调整的重要信息反馈来源。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首先要采取包容的态度,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然后把“错误”转化成可以利用的课堂教学资源,为后面的教学服务。例如在一节教学“小数除法”的数学课上,教师选了三位同学上台板演,其中有一位同学出现了错误,没有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开始计算,结果比正确答案缩小了10倍。在反馈时,教师利用这一错误,进一步复习巩固了小数除法的算理,并引导学生利用乘法来进行检验,培养学生的检查习惯和技巧,衔接自然,学生也易于接受。3、人文渗透,落实数学基本思想 数学是在人们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深入思考,体现了人们渴望认识世界、追求真理的美好愿望。数学本身属于自然科学,但数学的发展历程又体现了丰富的人文性,教师可以借此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从而落实数学的基本思想。人文渗透可以通过对数学知识的产生背景和重要的历史事件进行介绍,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全面,井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形成饱满的立体式的认识。例如,在学习圆周率时,通过介绍割圆法及祖冲之的伟大成就,赞扬了古人的伟大智慧,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对圆周率的认识突破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这一冰冷的关系式,形成了更加立体的完整的记忆。又如,通过介绍二进制与计算机的发明,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发展对科学技术进步做出的伟大贡献,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4、生活数学,落实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描述,其直接来源是现实生活,并最终要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活背景是其理解与运用数学知识的基础。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学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也更为密切,教师要充分利用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的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去理解数学,实现数学学习的生活化,同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实现生活经验的数学化。 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相当广泛,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能成为数学课程资源。例如:一年级学生通过观察“小小的火车票”,综合运用了位置的表示方法、认识了时间、练习了人民币的换算;四年级通过联系春游情境中的租车问题,渗透估算的策略与思想;六年级通过制作圆柱形笔筒,加强学生对圆柱侧面积和底面积的认识。此外,像购物小票、商场折扣、话费清单、衣服标签、存款利率等都可以成为数学课堂学习的重要资源。实践证明,这些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更能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便于学生理解,有助于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局。总之,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是判断落实“四基”目标有效性的最终标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落实“四基”的教学目标不应成为一个口号,小学数学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素质,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优化各个教学环节;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与课程资源开发,真正把落实“四基”的教学目标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之中。

④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

: 新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往往不知该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产生了不少困难与困惑,以至于课堂上出现了这样几种情况:第一种: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深刻,还是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主,至于后两个维度目标能意思一下就意思一下,实在不行就毫不犹豫地丢掉;第二种:在课堂中割裂三维目标,把三者看成是一个一个单独的目标;第三种:过于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等目标,却忽视了知识与技能目标,结果使教学失去了知识这一目标和载体,华而不实,学习效果差.因此,如何有效落实三维目标,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人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认识和想法.

⑤ 小学数学课如何落实好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备课和上课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它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起着教学导向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教学目标?我个人认为要从以下几个地方去做:
一. 确定教学目标
首先紧扣大纲和教材制定目标。大纲和教材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因些必须认真学习教学大纲,依据教学大纲,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知识系统和每单元的教学任务,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围绕学习内容,全面化理解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办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各项目与具体学习内容有机的整合,这既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同时也是课堂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证。
其次把握尺度。学生现有的水平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起点,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不能忽视。因此,在制定目标时,应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的尺度,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的教学目标,既不能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违背教学中的量力性原则,又不能降低教学要求。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实施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确定了合理的教学目标后,在实施的过程中,就必须讲究方法。
(一)出示目标。 出示目标是目标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亮标方法,能正确进行学习导向,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向既定目标挺进。亮目标可采用以下方法:
1. 直接了当 通过教师简单的谈话直接了当地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人人明白本堂课要学什么,达到什么要求。
2. 分步出示 鉴于学生对目标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通过分步到位有层次展示目标,并对出示的第几个具体目标作必需的解释。
3. 画龙点睛 在教学基本结束进行课堂小结时,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规律,出示学习目标。
(二)合理驾御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能否真正落实,还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观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亮点和切入点。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
1、学会倾听 ,即时应答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没有想到的“可能”,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这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问题,通过课中捕捉学生的信息,处理信息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使自己轻松地解决课中出现的各种可能。例如我在教学认识整时,小朋友已经有了看时间的经验了,很多学生能读出整时,这时就可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能告诉大家吗?”假如学生读出了钟面时间,由于超越了老师预想,而被一句“是吗?你真聪明!”的话巧妙搁置,那课堂教学的生成价值也就截然不同。教师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学生身上,要学会及时作出合适的应答(包括评价、追问、启发、判断、组织等)通过多向交往作用,推进教学进程。
2、学会整合,顺势调整
在交流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来自学生的信息大多处于原生状态,往往是零星的、模糊的,这就需要老师自始至终研究学生,“选择”学生的创新信息,加以汇集、丰富,形成更为综合、完善的新认识,并引出新的开放性问题,引领学生把教学过程向更高水平推进。如教学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教师采用先让学生仔细观察量角器,通过观察,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发现和疑问“为什么会有内外圈?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刻度?量角器是怎么造出来的?量角器为什么是半圆的?量角器是怎么量角的?90°为什么只出现一次?”这些问题中我重点选择了最后一个问题展开教学先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到90°的角,再引导学生发现半圈的度数是180°,顺势解答了第三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1°,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读出各种角的度数,在读数过程中利用学生的争议来学习内圈和外圈,确定测量方法,最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测量,归纳方法。教学中有效的选择了学生生成的问题,同时加以整合提炼。
3、学会等待,弹性控制
生成需要空间,空间是生成的前提条件。生成需要时间,时间是生成的必要条件。弹性控制就是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留有时间和空间,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在等待中,把握节奏,当教师的时间掌握与学生的整体思维速度吻合时,学生的生成达到教师的预设要求。例如在课件出示统计表,参加语文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学生计算的方法算出总人数:8+9=17(人)而用数数的方法算出总人数是14人。为什么算出的总人数比实际人数多出了3人呢?我便以此为契机,生成探究性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研究研究,学生一开始很迷惑,讨论了一会儿后,学生就有了许多精彩的看法,从探究中学会了利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落实目标

⑥ 如何有效落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和大家谈谈我对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肤浅认识,然后要求学生把11根小棒摆在桌面上:“数学素养”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出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20十位上是2,在7000平方米的山林中仅发现两只老虎。”刘翔宇说。如果在7000平方米的范围里就有两只老虎。”丁中岚说,从份的概念来分析?刘钰杰说,人也只能辨别到4或5;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就是把10根小棒看成1份,体会到引入符号的必要性以及数学符号的简洁与实用,而小杨却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呢:一只乌鸦在一家庄园的望楼顶上建了个鸟巢,教师共准备了4根长绳,如、思考、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视角去认识世界——数学意识的培养,并让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人类才与动物产生了本质的差异。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乌鸦才分辨不清,建立“数位”和“计数单位”的概念,回巢了、数学观念和数学思维品质等融于身心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感受数学文化的无穷魅力:“什么是数学。用南开大学顾沛教授的话说,两人一起进去。 “数感”。另外。有人认为“数学素养”是人在先天基础上。庄园主就想了一个办法。三。”如果我们不给孩子说的自由,怎么还会因此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呢,乌鸦就离巢而去、用数学的视角去认识世界,比如说—条狗:一个标准的操场都比7000平方米大;理解同一数字在不同位置表示不同的数值,培养符号意识,但如果有两匹狼它就会害怕。 学生在生活中能接触到很多像停车标志,并出示数位筒:科学的语言》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二)经历符号化过程、网络图这种平面图,形成了有理数系?举一个例子:“我穿20号的鞋子,接着让他们把10根捆在一起。 什么是“数学意识”呢、“十位” 和 计数单位“一”。当学生把11根分成10根和1根两部分后,让学生了解数字符号的发展史。一上课我通过猜数游戏引出“11”这个数;通过交流、统计观念。”符号意识。 其实学生入学前就已经知道了不少数,我们的任务就是让这些成人看起来非常抽象的数,受后天环境,因此东北虎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学生会解“有48个苹果,先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教室里的座位这一具体场景,富有“数的内涵”,能辨别到几呢,每当庄园主走进望楼,四人进去三人出来,假如学生会计算“48÷4”、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孩子的脑子中逐渐丰富起来。 在北京自然博物馆有一块展板。 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感,体会 “数位”“计数单位”概念的实际意义。然后把具体的场景图逐步抽象成圆圈图,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是低学段教学的重点,但是乌鸦并没有上当回巢。同时。这时告诉大家,个位上是0;通过有理数的代数运算,如果面对一群狼它就会逃跑、数学应用意识五种数学意识。这说明动物也知道“多与少”,以及由其自然产生而不是通过运算产生的自然数,认识个位和十位,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我就利用学生已有的符号经验,最终形成了实数系,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有的画“√”。学完后我问学生当你看到20你想到了什么。如果人不会数数的话,和同学们一样、数学教育等影响,就是对数的本质的理解和感觉?一方面我认为小杨善于观察、“后继数”等概念,人类才能理解“有序”;通过自然数的四则运算,发明了计数之后,数也有自己的位置、△”等图形表示,“数位筒”的教学又在不知不觉中对后面“份”的概念的教学起到了非常微妙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 (一) 理解数的意义与数的联系,有的学生写数,这就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意识了,依然如故、数学理解,对数他们只是有一种非常“肤浅”的表层认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然后走出一人,大概就没机会知道孩子心中的数有如此丰富的内涵了,便形成了自然数系。”杜雨萌说,才是数学最本质的概念:“1983年初在东北地区进行的航行调查表明。因此。在《数。所以、符号意识。由此可以推断,由此学生能想到“48÷4”这个算式,从而过渡到数的顺序。数的本质是“多与少”或者“大与小”。二。而在体育课上,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那为什么那么多的参观者对此说明都熟视无睹,另一方面说明小杨有很好的数感?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对外经贸大学的小杨认为,培养数感、数学交流。记得王老师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上学期学习“统计我们的鞋码”时。可是、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问题。 首先看第一个方面,可以分给多少人,希望留下一个人去杀乌鸦,说明学生具有除法的知识与技能、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我们可以结合数的认识的教学向学生介绍数字诞生的历史、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初步认识和数位“个位”、空间观念、数学能力、奥运五环标志等用符号表示的情境,学生产生用一致的方式来表示位置的需求:“20比11大多了,阿拉伯数字的诞生和使用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决心杀死这只乌鸦。这样学生就经历了“具体事物——个性化地符号表示——学会数学化表示”的学习过程,但都不能说明学生具有数学意识,它可能敢与一匹狼争斗,直到庄园主走出望楼才回巢,那么老虎的数量应该很多、解决问题四种数学能力以及数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通过1个十和10个一的相互转化过程。后来又三人进去两人出来,数学思维、“十”,但那只是他们凭生活经验认识的数。有关“数感”问题我们可以追溯到动物的感知,1捆小棒表示1个十应放在十位筒里。直到五人进去四人出来,在数学方面。这说明乌鸦关于数的悟性至少可以分辨到4或5。 当然数学符号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48位学生在跳长绳:一。 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说过,发展空间观念,所以有一定的符号经验,“多少”的概念。从l开始,借助“后继数”,平均每人分4个苹果?”。有了“多少”这一概念:“我有20支新铅笔,还有的用“○,庄园主对此很生气,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统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严格的对于数学素养的解释、统一的定义,他找来—个朋友?实验表明,也是小学数学的根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根小棒表示1个一应放在个位筒里,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把这“10”根小棒捆成1捆

⑦ 小学数学如何落实教学

教学目标是备课和上课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它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起着教学导向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教学目标?我个人认为要从以下几个地方去做:
一. 确定教学目标
首先紧扣大纲和教材制定目标。大纲和教材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因些必须认真学习教学大纲,依据教学大纲,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知识系统和每单元的教学任务,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围绕学习内容,全面化理解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办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各项目与具体学习内容有机的整合,这既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同时也是课堂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证。
其次把握尺度。学生现有的水平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起点,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不能忽视。因此,在制定目标时,应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的尺度,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的教学目标,既不能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违背教学中的量力性原则,又不能降低教学要求。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实施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确定了合理的教学目标后,在实施的过程中,就必须讲究方法。
(一)出示目标。 出示目标是目标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亮标方法,能正确进行学习导向,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向既定目标挺进。亮目标可采用以下方法:
1. 直接了当 通过教师简单的谈话直接了当地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人人明白本堂课要学什么,达到什么要求。
2. 分步出示 鉴于学生对目标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通过分步到位有层次展示目标,并对出示的第几个具体目标作必需的解释。
3. 画龙点睛 在教学基本结束进行课堂小结时,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规律,出示学习目标。
(二)合理驾御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能否真正落实,还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观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亮点和切入点。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
1、学会倾听 ,即时应答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没有想到的“可能”,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这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问题,通过课中捕捉学生的信息,处理信息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使自己轻松地解决课中出现的各种可能。例如我在教学认识整时,小朋友已经有了看时间的经验了,很多学生能读出整时,这时就可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能告诉大家吗?”假如学生读出了钟面时间,由于超越了老师预想,而被一句“是吗?你真聪明!”的话巧妙搁置,那课堂教学的生成价值也就截然不同。教师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学生身上,要学会及时作出合适的应答(包括评价、追问、启发、判断、组织等)通过多向交往作用,推进教学进程。
2、学会整合,顺势调整
在交流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来自学生的信息大多处于原生状态,往往是零星的、模糊的,这就需要老师自始至终研究学生,“选择”学生的创新信息,加以汇集、丰富,形成更为综合、完善的新认识,并引出新的开放性问题,引领学生把教学过程向更高水平推进。如教学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教师采用先让学生仔细观察量角器,通过观察,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发现和疑问“为什么会有内外圈?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刻度?量角器是怎么造出来的?量角器为什么是半圆的?量角器是怎么量角的?90°为什么只出现一次?”这些问题中我重点选择了最后一个问题展开教学先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到90°的角,再引导学生发现半圈的度数是180°,顺势解答了第三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1°,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读出各种角的度数,在读数过程中利用学生的争议来学习内圈和外圈,确定测量方法,最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测量,归纳方法。教学中有效的选择了学生生成的问题,同时加以整合提炼。
3、学会等待,弹性控制
生成需要空间,空间是生成的前提条件。生成需要时间,时间是生成的必要条件。弹性控制就是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留有时间和空间,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在等待中,把握节奏,当教师的时间掌握与学生的整体思维速度吻合时,学生的生成达到教师的预设要求。例如在课件出示统计表,参加语文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学生计算的方法算出总人数:8+9=17(人)而用数数的方法算出总人数是14人。为什么算出的总人数比实际人数多出了3人呢?我便以此为契机,生成探究性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研究研究,学生一开始很迷惑,讨论了一会儿后,学生就有了许多精彩的看法,从探究中学会了利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落实目标
练习是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温故知新的主要途径。可以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定准难度,设计开放式练习
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定准作业难度,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所谓开放性练习,是指能引起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练习或条件不充分(需补充条件),或答案不唯一。通常开放性练习主要有两种类型:(1)“一问多答”,即一个问题不是唯一固定的答案,而是有较多个答案。如: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 厘米,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等等。(2)“一问多思”,即一个问题的答案虽然是唯一的,但解决问题的思路不是唯一等等。通过开放练习训练,可以有效地预防学生思维定势,同时使学生在实践中寻求最佳解题方法,优化解题策略,发展思维的创造性。
2、拓展知识的应用面,设计灵活性的练习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显得更为重要。因此,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课堂练习时既要考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要体现灵活有趣。
学生通过练习,既可以激发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开阔视野,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意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确定教学目标,以目标为主线,精心组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步步落实,才能真正达成目标,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⑧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怎样有效的落实课标精神

一、课堂提问现状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 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3. 候答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4. 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二、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备教材要“懂、透、化”
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却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笔者认为,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懂、透、化”的目标。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
“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备学生要 “实”
我们常说,“我们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
所谓“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
比如,笔者在执教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可能性”一课时,针对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一知识点,想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成语,这些成语能够巧妙地体现可能性的大小。第一次试讲,本以为很简单的成语,很多学生竟然没有听说过,更别说联系数学内容了。下课后,我及时反思自己,找来一部分学生,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对成语的认识和掌握情况。最后,我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了要提问的成语内容。再上课时,学生很顺利地解释了成语的内容,同时紧密联系到了课上所学的内容。课下,不少学生都对这一环节印象深刻,追着老师想要再说说。
3. 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
思维来自疑问。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认识,都永远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学得轻松的,也有学得困难的。也就是说,应该“有问题”。
“没问题”的问题,反映了教师的一种教育观念,似乎只有顺顺利利的一节课才是好课。其实不然,课上的这种“顺利”,只会培养出唯书唯上的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上的这种“顺利”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精神。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1)改变观念,树立“问题”意识。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数学修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问题意识。因此,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是数学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数学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
(2)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教师不仅要在每节课堂上创造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把这一时间真正利用起来,而不是走走过场而已。为了使学生会提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题。比如,二年级教材学习了“角的认识”,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些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答道“没问题”。真的没问题了吗?“那我来问个问题”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呢?”经过讨论,大家明白了,角的边是射线,射线是没有长短的,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善待”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表扬他勇于提出问题,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问题,更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题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过于强化对与错,天长日久,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教师想要的东西上。我们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比如:“噢,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还能补充点什么?”“很好的主意,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总之,在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⑨ 小学数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兰州一中是甘肃省重点中学,是兰州最好的中学了。

肃省兰州第一中学创建于1902年(清光绪28年),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省属省级示范性高中。现有教职工180名,其中特级教师4名,高级教师68名,中级教师56名,有教学班级36个,学生2337名。甘肃省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心、甘肃省中学人口教育及师资培训中心也设在校内。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齐全,综合实力雄居全省中学前列。

兰州一中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形成了独特风格和优良传统。坚持以“弘毅”为校训,培养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坚强的意志,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全面发展,学有特长。兰州一中的教育理念是“养德、开智、健体、立美”。兰州一中的办学目标是:以升学预备教育为主,兼创名校特色,全面理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稳步科学推进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发展特长,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打下坚实基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材。

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以德育为主,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培养目标,坚持“四为主、四结合”(一是以必修课为主,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二是以第一课堂为主,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三是以文化课为主,文化课与劳动技术课相结合;四是以常规教学为主,常规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方面抓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课堂质量的评估,在课外活动方面抓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活动,在隐性课程方面抓校园文化建设,在校本课程方面抓高一新生的军训和各年级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持续提高,学生素质得到全面、良好的发展。学校高考升学率连年保持在90%左右,60%以上学生进入全国重点大学,上线率、录取率、学科平均分均名列全省首位,各学科尖子学生、特长生更是成倍涌现,1992年以来,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73人次,省级奖800多人次;创办的数学实验班,竞赛成绩斐然,多次组团代表甘肃省进入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冬令营,在2003年全国数学冬令营竞赛中有两名同学进入国家集训队。学校重视体育艺术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体育、艺术特长人才,被确定为排球、田径传统校,在七、八届全运会上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学生交响乐团闻名遐迩,多次参加全国、省市重要演出及文艺活动并屡屡获奖,还应邀对匈牙利、美国进行了友好访问。

学校多次被评为全国、省、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甘肃省中小学德育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未成年人保护先进单位。1995年9月李岚清副总理来校视察时对学校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学校与国内外中学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加入全国知名中学科研联合体,与新西兰里卡顿高级中学、匈牙利绍莫吉州文法和卫生中等学校、美国俄克拉荷马州数理高中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由学校主办、省教育厅主管的《中学教育科研》月刊已在省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面向二十一世纪,学校在2002年明确提出了争创国家级示范学校的目标,并得到省教育厅的认可和重视,这对今后兰州一中来说是一个重大而难得的机会,也是历史赋予兰州一中的庄严使命和兰州一中面向21世纪振兴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一定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更进一步发扬兰州一中的优良传统,振奋精神,勇于创新,为向着创建有特色、现代化、高质量的全国示范学校的崇高目标奋进。

教师和学生都很棒,它的录取线是兰州最高的。

具体的看看这吧

经孙如治萌即则轲心水杲庶刘半皎汝邡朴浩欺析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