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

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

发布时间: 2021-03-15 05:24:05

①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概念 相关的也可以

信息技术, 中小学, 课程, 理念一、立足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
信息素养是当今社会每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为每一个学生获得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权利提供机会和条件,对公民信息素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信息技术课程要以信息素养的培养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从基础教育的特点出发,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生活、走向学习化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注重学生信息知识与能力的主动建构,强化学生信息态度与信息文化的有效内化

信息技术课程既坚持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建构,也强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信息意识、感悟信息文化、内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方面应注重学生对信息及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主动建构,注重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有效培养;另一方面,也应注重学生对信息道德、信息伦理、信息文化的感悟与内化,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有关信息时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网络道德观念和责任心,养成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开展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坚持把信息技术既作为学习内容,又作为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既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信息技术课程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信息技术概念、原理、方法、技能,促进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课程目标的实现,形成与信息素养内在要求相一致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信息技术又是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良好工具。因此,信息技术课程要在重视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的同时,注重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各门学科的学习活动中去,使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成为课程结构体系中的一部分,而且成为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信息化学习平台。

四、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体现信息技术的时代特征

信息技术课程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题材和范例组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与此同时,还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本身的优势,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活动范围,促进他们参与信息化社会活动,了解和体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使学生初步形成投身于信息化建设和创新活动的愿望。

五、丰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多样化

信息技术的学习可以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主题活动等形式,选取体验学习、模仿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实验学习、设计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方式进行个人的、小组的、集体的以及多种形式相互融合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应该成为学生充满快乐体验、充满探究挑战的人生经历。

②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哪几个方面

一、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③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新理念有哪些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设备逐步走入了学校校园,同时随着我国近年来大面积铺开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及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迅速发展,许多专家与教学一线人士都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这已成为21世纪我国这轮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现状
我国某著名教育家说过这样的一席话:“我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叫创新?近年来改革与发展大潮中形式主义与浮躁的现象相当严重,我们称之为“浮肿病”和“多动症”,口号不断翻新、模式层出不穷,仔细去检查一下,除了向你展现那一点形象工程之外,大都是文字游戏,其实一切照旧。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信息技术实际不受重视。信息技术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作秀,而没有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一切教学活动中去。用起来重要,说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现状1: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不足
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增加知识传授密度,就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甚至将其等同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还有些教师使用的目的不明确,在教学中过多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忽视传统手段的运用,动动鼠标、敲敲键盘代替了传统的手势,课件代替黑板,屏幕主宰课堂,电脑成了课本,课堂成了影院,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把原先低效的“人灌”,变成高速的“机灌”;也有的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信息技术运用的时机,本可以借助实物进行操作,却过多利用动画模拟和软件验证功能,出现小题大作的现象,结果是事倍功半;还有部分教师把课件界面搞得五彩缤纷,喧宾夺主,学生注意力反而被鲜艳的色彩所吸引,忘记了听课,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等等问题说明,教师对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存在不足。
现状2:只重视硬件,轻视软件,忽视人才培养
硬件设备是以外在的物质形态存在的,易使人在感觉上立即得到一种投入上的满足,软件是知识形态的技术,是人类思维程序的外化,软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高投入的过程,不能使人在感觉上立即得到投入上的满足,“潜件”主要是指教师的信息化素质,“潜件”水平的提高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所以,各级教育部门对硬件设备建设的投入很大,很多学校购买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建起了校园网络和网络教室,再加上原有的录音机,电视机等常规媒体,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装备达到了较高水平。但忽视了对学科课程整合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教育软件资源的建设和教师的信息化素质的提高。致使很少教师能真正地懂信息技术、会用信息技术,不了解它们的长处、短处何在,在教学中有什么特长等,因此这些设备和技术教学利用程度较低,无法发挥其最大效用。即使少数教师使用这些设备,也只是迫于上公开课需要、或为了运筹教研活动,从而先进的设备最后成了面子工程,甚至有些校园网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就出现设备闲置及老化等问题。
现状3: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还达不到整合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其他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它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智力的培养而轻视能力、情感的培养,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在心理的发展变化,把学生当作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目前很多学校还都是处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中,往往都是由教师预先设计好教学过程,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来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加之教师提供的教学信息资源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的就很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在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和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求学生主动地、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从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显然,当前的这种传统教学模式还不能达到整合要求。
二、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1、领悟“整合”内涵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本质内涵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认识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应用到各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种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焦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具体包含下几层含义:
(1) 整合的主体是课程,以实现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整合要让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教学,既应用于教师的教,又适用于学生的学,让学生充分接触、使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改善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效率。
(2)整合是有机的融合。信息技术既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发挥着教学环境的作用。通过创设数字化、网络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最大限度的接触信息技术,并使信息技术逐步成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

④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

课堂是教育的“终端”,新课程理念如果不能最终落实到课堂教学,体现于课堂教学,那专么,新属课程改革就不可能成功。
从各国课程改革的历史看,一些重大的课程改革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问题基本上都在此。从理念到实践之间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如果说专家们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是一种创新,那么千百万中小学教师把新的理念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行为,让新课程理论走进课堂,走进教育的“终端”,同样是一种创新,而且更艰巨、更伟大。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要让教师们做到不但能够认同和接受新的课程理念,而且要能够把这种理念变成自己本身的一种教学素质,光有对这种理念的认同和接受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对这种理念进行进一步的实践和感悟,只有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这种理念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⑤ 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理念包括哪几部分

一、立足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

信息素养是当今社会每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为每一个学生获得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权利提供机会和条件,对公民信息素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信息技术课程要以信息素养的培养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从基础教育的特点出发,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生活、走向学习化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注重学生信息知识与能力的主动建构,强化学生信息态度与信息文化的有效内化

信息技术课程既坚持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建构,也强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信息意识、感悟信息文化、内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方面应注重学生对信息及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主动建构,注重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有效培养;另一方面,也应注重学生对信息道德、信息伦理、信息文化的感悟与内化,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有关信息时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网络道德观念和责任心,养成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开展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坚持把信息技术既作为学习内容,又作为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既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信息技术课程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信息技术概念、原理、方法、技能,促进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课程目标的实现,形成与信息素养内在要求相一致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信息技术又是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良好工具。因此,信息技术课程要在重视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的同时,注重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各门学科的学习活动中去,使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成为课程结构体系中的一部分,而且成为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信息化学习平台。

四、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体现信息技术的时代特征

信息技术课程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题材和范例组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与此同时,还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本身的优势,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活动范围,促进他们参与信息化社会活动,了解和体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使学生初步形成投身于信息化建设和创新活动的愿望。

五、丰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多样化

信息技术的学习可以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主题活动等形式,选取体验学习、模仿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实验学习、设计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方式进行个人的、小组的、集体的以及多种形式相互融合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应该成为学生充满快乐体验、充满探究挑战的人生经历。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