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在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时经常采取

在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时经常采取

发布时间: 2021-03-15 05:31:00

幼儿园课程内容安排由浅到深,由近到远体现课程内容组织的什么性原则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原则 1.评价应有利于改进与发展课程。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发现课程中的问题、找出原因、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解决问题,调整、改进和完善课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因此要发挥其诊断、改进课程的作用,而不宜把评价仅仅作为对教师工作或幼儿发展水平的鉴定手段。以免使被评价者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和应付行为,产生不良效果。 2.评价中需以自评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幼儿发展知识、学前教育原理等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幼儿园课程评价中应强调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其他教师参与评价,发挥教师群体的作用,共同研究、共同提高。调动和发挥教师、园长和其他有关人员改进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研究精神,是课程评价的总原则。 3.评价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在涉及到幼儿的学习情况与发展水平的课程评价应特别注意:首先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其次应承认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以个人内评价为主,让幼儿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增强自信心;第三,要注意多渠道、多方面地收集资料,客观地加以整理和分析;第四课程评价要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使幼儿感到自然,没有压力;第五,除了用作课程设计和课程改进之外,要慎用评价结果。与家长沟通时应考虑怎样才能有利于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特别注意不要伤害到家长的教育热情和对孩子的信心。 4.评价应该科学、有效。 幼儿园课程评价要幼儿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评价的指标要与《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精神和原则相一致。课程的评价要讲求实效性,为改善和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有用的信息,并对评价结果的解释和运用是最重要的,这需要教师、园长、教研员及有关人员的合作,才能达到改进课程及帮助幼儿有效学习的目的

❷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一、来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源应紧紧围绕幼儿教育的目标;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应紧紧立足于幼儿发展;

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基于幼儿的真实生活。

幼儿园课程是根据3~5岁儿童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来设计并编辑成教学活动的内容。幼儿园课程结构是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和课程评价四个要素组成。

从教育体制的角度看,幼儿园教育是学制的最初环节,是整个学制的基础。幼儿园课程作为学前教育的载体,直接影响幼儿现时的发展,为幼儿今后甚至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从人的发展角度看,幼儿正处于人生发展的起始阶段,是从懵懂迈开脚步走向社会的开始,因此幼儿课程不寻求传授知识的高深、系统,只需让幼儿体验关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最浅显的知识和观念,帮助幼儿认识她们周围的世界,开启幼儿的智慧与心灵,萌发他们优良个性和品质。

❸ 在组织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时,怎样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各类资源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我们提倡的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为核心,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一位幼儿富有个性化的发展。那么在体育工作的具体实施中如何贯彻这一理念呢? 一、结合幼儿的特点开展体育活动 1 幼儿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合于他们的学习、活动的方式方法,吸引、鼓励幼儿参与活动,使幼儿真正成为体育活动的主人。例如:体育活动的环境可以与幼儿共同布置,布置前与幼儿商量拿取怎样的器具,布置时提倡多样性、个性化,形成师生共同构建体育活动课程的开放式、多元化的活动状态。 2,寻找“发展关键期”。3岁~6岁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期,科学的运动对他们终身的身心健康都会带来“事半功倍”的作用。 幼儿教师在体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中只有抓住“发展关键期”,并通过科学的内容和方式来实施,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3,充分利用环境开展幼儿体育活动。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利于引发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作为幼儿教师通过对户外、室内运动环境的创设来引发幼儿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引导幼儿自己去建构多样化的运动游戏,促进大脑功能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二、开展幼儿体育活动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制定活动目标——从教师教的目标转变为幼儿学习发展的目标。以往我们在制定体育活动目标时,都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来提出发展幼儿某一方面的动作技能和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在表述内容上经常出现的词汇是“教给、教会、培养、促进、提高”,等等。新《纲要》则在目标表述上突出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因而在表述内容上常见的词汇是“体验、感受、尝试、参与(动词、动名词),愿意、乐意、喜欢(形容词),等等。 2,制定活动内容—— 根据幼儿发展现状及要求选择活动内容。过去我们在制定体育活动计划和案例时一般都是根据固定的教材来安排的,备课只备教材而不备幼儿。幼儿教师必须根据本园的条件,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内容。 3,制定活动组织形式——从教师高控制式集体活动转变为集体与分散相结合的多种活动组织形式。幼儿园过去往往只重视集体体育活动,因此,教研活动、学习观摩展示活动都以集体形式的早操活动、体育课(教学活动)以及户外体育活动为主,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进行活动评价——把评价重点从教师的教为主转变到以幼儿学习发展为主。过去在评价体育活动时主要以评价教师的教为中心,看教师场地器材布置、准备得怎样,教师讲解示范好不好、教师组织指导得怎样、教师的教态怎样,等等,而幼儿在运动中的情感、他们在运动中出现的各种状况等却得不到重视。由此便出现了一次体育活动“教师忙得一身汗、幼儿围着团团转”的现象。提倡以幼儿发展为本,就应把体育活动中幼儿是否发展作为评价的最重要方面,主要看制定的计划(案例)是否体现幼儿经验的阶段性、连续性;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教学方法手段是否具有启发性、多样性、灵活性、恰当性。

❹ 怎么样在幼儿园课程组织时考虑幼儿的心理顺序和逻辑顺序

近年来,幼儿园课程的建构一直是我国幼教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一些大中城市有条件的幼儿园,几乎都有本园自成体系的课程,各省、市也争相编制本区域的学前教材,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高潮迭起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无疑是学前教育的一场革命。 学前教育研究人士当前的观点表明,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课程即教学科目、教材与教学计划的总和。二是课程即幼儿园为幼儿所安排的一切活动。三是课程即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综合以上三个观点,笔者认为,幼儿园的课程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欲实施的教育,其中包括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措施、教育行为、教育评价。对受教育者而言,课程即是体验教育、提高心智、积累经验的过程。 在课程建构的理论方面,专家、学者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成果显著,为幼儿园课程的建构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根据。但由于课程建构过程的多渠道、多层次、多样化和参与建构课程的人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价值取向、理论水平、实践经验的差异,使得课程建构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课程的目标求高求全,概念求大求深,教师望而生畏。如将“分科课程” 改曰“七大领域”,将“自然”说成“生命科学”,将“图形分类”说成“集合”,就连教师和家长都弄不清楚的“生命科学”这样宏大的概念,也写进了教师参考书。课程的内容繁多,面面俱到。各学科内容平铺均设,没能将幼儿“关键期、敏感期”易掌握的内容列为重点加以突出,幼儿难以接受,更谈不上消化了。内容的选材脱离幼儿生活实际现象较为严重。教育方法、形式单一,多以课堂讲授的形式出现,虽然在理论方面强调了“以游戏作为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但在课程建构中体现的仍不明显。课程评价在一些课程建构中虽然得到了注意,但评价中往往只重视对幼儿的学习结果和幼儿发展状况的测量和评价,而忽视了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活动的组织形式以及师生互动的质量等指标的评价。如何将课程建构理论转化为具有实践价值的课程这一问题,仍是我们广大幼教工作者共同探究和解决的难题。笔者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课程目标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水平 1、课程目标的定位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在课程领域的具体体现。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了:以生活、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的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的塑造为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幼儿园课程目标要以国家的幼儿教育目标为依据,其远期发展目标应定位在激发幼儿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对自己积极的自我评价,自主、自信等方面。中、近期目标方向要与远期保持一致,近期的发展目标要有利于中、远期的发展。若近期目标的方向与中、远期目标方向相矛盾时,应服从中、远期目标,确保幼儿可持续性发展。 幼儿园课程近期目标的定位要以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为依据,既要考虑到质的问题,又要考虑到量的适度。如过多过细,就会束缚教师和幼儿的手脚,过于宏观,过于宽泛,则教师无从把握和操作。幼儿阶段心智的开发,应着力于幼儿发现问题的积极态度和对客观世界的好奇心的培养。决不可超出幼儿年龄范围和身心发展水平,搞超前教育或掠夺性开发,以牺牲远期目标为代价,换取近期人为目标的实现。教育的超前性应体现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上,而不是拔高的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的形式及选择 在教育目标的设置上要因教育的侧重点,而选择不同的目标模式。如教育的侧重点放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上,行为目标的模式比较有效。若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成目标模式较为适合。若培养幼儿创新精神,表现性目标模式较为合适。 3、课程目标设置的建议 笔者认为,课程目标的设置应将宏观目标与微观目标分级制定,将目标设计与过程设计紧密结合起来,由国家制定统一的最低课程目标,各省、市可酌情超过统一的最低目标,制定省、市级统一的课程目标,目标不宜过细,制定阶段性目标即可,不可将目标细到每一节课。各幼儿园再根据省、市级目标,制定本园的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及教育形式。这样,既能保证课程目标与国家教育目标的统一性,又能确保其符合地区教育发展的实际。既能保证幼儿发展水平的一致性,又不限制幼儿发展的主动性、教师施教的灵活性与幼儿园办特色园的积极性。 二、内容要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实际需要 1、幼儿身心发展的敏感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错过了敏感期或最佳期,学习起来就比较困难,发展比较缓慢。不同年龄对学习的某个方面有不同的敏感期。例如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敏感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敏感期。即2—5岁是幼儿提高语言素质的最佳期,幼儿园课程应将语言教学作为重中之重,其他学科应少设或在促进语言发展的前提下穿插进行。幼儿园课程必须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的敏感期,分阶段,有重点,合理安排内容。而大部分幼儿园课程在内容设置方面没有体现这一点。课程内容多是各学科平均铺设,只追求形式上的“全面发展”和课程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没能真正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 2、幼儿的记忆规律 幼儿的记忆效果与事物的重现率成正比。因此,在内容的选择方面,要以幼儿身边的生活为主,以幼儿常见和经常接触的事物为主。教学进程也应该是螺旋式上升,尽可能在重现幼儿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提升。但是,这里所说的重现,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再现,而是以幼儿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3、幼儿的生活实际 我国全日制幼儿园,幼儿每天在园平均时间可达9小时。三餐两点的吃、喝,外加拉、撒、睡、洗、穿戴等用去近6小时,除去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余下的是教育活动时间。也就是说,幼儿正式的教育活动时间每天只有一个多小时。事实上,幼儿在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忙于日常生活琐事,如果我们的课程内容脱离了幼儿生活的实际,只等在每日一个多小时之内完成我们预定的教育目标,势必造成教师为了完成教育任务而忙不择法,幼儿因达不到预定目标,失去自信而望学生厌。另外,课程的内容还应考虑到幼儿离园后的生活需要,如:幼儿在家要进行看电视、听音乐、打电话等活动,如果我们将这些现代化设备的使用方法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不是比讲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飞机是怎么飞上天的”,更能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吗? 目前比较流行的“活动课程”、“生活课程”、和“游戏生成课程,课程生成游戏”、“一日生活即课程”等观点,都强调了幼儿教育要就近取材,贴近生活。笔者认为,这些思想及课程的设置,较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易使幼儿接受和产生兴趣。 三、教育方式要尊重幼儿的兴趣情感和认知特点 其一,在幼儿园课程的具体教育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作为个体态度的重要成分,作为其学习的内部动机的重要成分,是教育者选择教育形式必须首先考虑的。幼儿阶段最大的兴趣就是“玩儿”。所谓的“玩儿”就是游戏。《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的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在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游戏多被理解或演变为各种活动,如:美术活动、音乐活动、语言活动、体育活动等等,仍没能跳出“上课”的框框(到底怎样的活动才是游戏,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这里不加展开)。幼儿的需求和发�

❺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及组织类型有哪些

幼儿园课程组织基本原则(principles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s organization) 幼儿园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供一个优化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学习生活中,奠定一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个优化的教育环境,首先要反映在幼儿园课程的“蓝图”中。组织幼儿园课程,即绘制出这样一张幼儿园课程方案或计划“蓝图”,这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工作,因此应该遵循课程组织的整体性原则、生活化原则和主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人本质上应该是身心各方面和谐统一的整体。幼儿教育的目的就是把他们培养成为和谐发展的“完整儿童”。为此,幼儿园课程需要把各种教育因素有机地组织起来,使它们相互支持、相互强化,只有按这样的原则组织起来的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才能转化为幼儿完整、系统的学习经验,以达到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整体性既是幼儿园课程组织的一个基本原则,更是一种指导思想。课程组织的整体性原则集中体现在对幼儿园课程结构的思考和对课程所涉及的各种关系的处理上。比如,根据这一原则,我们不应把幼儿园课程组织仅仅理解成集体教育活动的编制,而要把集体教育活动与生活活动、自由游戏等各种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应只考虑“显性”的教育影响,也应充分考虑幼儿可能获得的“隐性”经验;不应只重视直接教学,也应该重视间接教学;不应把幼儿园课程看做是幼儿园内部的教育工作,而应把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尽量发掘出来;等等。 概括地说,幼儿园课程的整体性原则,要求课程设计者树立整体观和系统观,不要把课程组织看成一个个要素、部分的简单相加,一个个环节的简单连接,而要把课程各要素、各部分、各环节都看成是课程整体系统中的要素、部分、环节,看成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把课程组织成为一个具有合理结构和内在逻辑联系的整体,使之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这是课程整体性组织原则的关键所在。 生活化原则 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点。它既体现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也体现在课程的组织上。体现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更多指的是课程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使幼儿园教育生活化;体现在课程的组织上,则更多是指“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中”,使幼儿园的生活“教育化”。当然,教育生活化和生活教育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可截然分开。比如,幼儿园的生活中处处可能蕴涵着有价值的教育内容,教师可以随机将这些内容纳入计划,生成课程,这既可以看做是教育生活化,也可以看做生活教育化。 课程组织的生活化原则,要求设计者在制定课程蓝图或计划时,对课程目标及其达成途径进行分析,以考虑实现目标的适宜方式。如哪些目标可以结合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有关环节自然地实现;哪些目标需要专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达成。对于后来者说,需要且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哪些经验作为理解教学的基础,二者之间如何更好地配合等。此外,对一日生活主要环节的教育功能和可能蕴藏的教育机会进行分析,一方面让它们“名正言顺”地承担起实现课程目标的任务,使其潜在的教育价值得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减少不必要的专门教学活动,为幼儿园课程提供更多的生成和发展的空间。再者,对幼儿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以使课程安排更符合幼儿的需要,更具有广泛的教育资源。如每年的入园时间,对“新生”而言都有一个入园适应,建立心理安全感的问题;对“老生”来说,也有一个恢复常规的问题。这可以说是幼儿园生活的自然顺序和规律。每年的季节和节日变化也都有规律地影响着幼儿的生活,为他们提供着天然的学习机会和环境。遵循这些自然顺序和规律组织课程,幼儿园课程更会充满生活气息。 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是原则而不是目的,其目的在于让幼儿的学习更加自然而有效。因此不应把它理解得过于极端,即在强调教育生活化的时候,不要忘记或降低教育目标、要求,造成有生活而把生活变成生硬、僵化的说教,使生活失去了它自然轻松的一面。这也是对待其他类似口号,如“教学游戏化”与“游戏教学化”的基本态度。 主体性原则课程组织的主体性,指的是要把课程组织成教师主动引导的、幼儿积极参与的教育教学过程。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幼儿的主动参与、主动建构,课程才能内化为他们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发展;也只有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当今社会最需要的、以创造性为最高表现形式的人的主体性品质才能逐渐形成。研究表明,幼儿的主动学习包括以下特质:内在的学习动机;对目标的直接行动,即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实际解决问题;表达和分享经验。因此,幼儿园课程的组织要充分考虑如何让幼儿在与课程环境(教师、同伴、内容、情境等)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 幼儿的主动学习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只有在教师科学而艺术地引导下才能取得高效率而且合目的。而教师科学而艺术地引导的前提之一,是教师主体性的发挥。具体体现在课程组织中,就是课程计划的灵活性、开放性,就是教师的自主权。教育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性,很难准确预测,需要幼儿教师在与幼儿的教学交往中根据情况作出适当的反应。因此,无论是他人或是教师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都应“留有余地”。一个缺乏弹性的计划不仅束缚了教师,更束缚了儿童。 课程组织不可忽视的另一重要因素是人,是作为学习者的幼儿和作为教育者的教师。课程组织的主体性原则特别强调的是,课程组织不只是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等的组合,更是人的活动和人的经验的组织,是人与人、人与课程情境的相互作用。离开了幼儿和教师,忽视了对教学主体的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考虑,课程组织就失去了根本意义,就变成了一个没有生命的躯壳。

❻ 幼儿园课程 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应紧紧围绕幼儿教育的目标;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应紧紧立足于幼儿发展;
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基于幼儿的真实生活。

❼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有哪些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应紧紧围绕幼儿教育的目标;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应紧紧立足于幼儿发展;
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基于幼儿的真实生活。

❽ 选择和确定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有哪些

幼儿园课程组织基本原则(principles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s organization) 幼儿园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供一个优化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学习生活中,奠定一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个优化的教育环境,首先要反映在幼儿园课程的“蓝图”中。组织幼儿园课程,即绘制出这样一张幼儿园课程方案或计划“蓝图”,这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工作,因此应该遵循课程组织的整体性原则、生活化原则和主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人本质上应该是身心各方面和谐统一的整体。幼儿教育的目的就是把他们培养成为和谐发展的“完整儿童”。为此,幼儿园课程需要把各种教育因素有机地组织起来,使它们相互支持、相互强化,只有按这样的原则组织起来的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才能转化为幼儿完整、系统的学习经验,以达到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整体性既是幼儿园课程组织的一个基本原则,更是一种指导思想。课程组织的整体性原则集中体现在对幼儿园课程结构的思考和对课程所涉及的各种关系的处理上。比如,根据这一原则,我们不应把幼儿园课程组织仅仅理解成集体教育活动的编制,而要把集体教育活动与生活活动、自由游戏等各种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应只考虑“显性”的教育影响,也应充分考虑幼儿可能获得的“隐性”经验;不应只重视直接教学,也应该重视间接教学;不应把幼儿园课程看做是幼儿园内部的教育工作,而应把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尽量发掘出来;等等。 概括地说,幼儿园课程的整体性原则,要求课程设计者树立整体观和系统观,不要把课程组织看成一个个要素、部分的简单相加,一个个环节的简单连接,而要把课程各要素、各部分、各环节都看成是课程整体系统中的要素、部分、环节,看成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把课程组织成为一个具有合理结构和内在逻辑联系的整体,使之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这是课程整体性组织原则的关键所在。 生活化原则 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点。它既体现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也体现在课程的组织上。体现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更多指的是课程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使幼儿园教育生活化;体现在课程的组织上,则更多是指“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中”,使幼儿园的生活“教育化”。当然,教育生活化和生活教育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可截然分开。比如,幼儿园的生活中处处可能蕴涵着有价值的教育内容,教师可以随机将这些内容纳入计划,生成课程,这既可以看做是教育生活化,也可以看做生活教育化。 课程组织的生活化原则,要求设计者在制定课程蓝图或计划时,对课程目标及其达成途径进行分析,以考虑实现目标的适宜方式。如哪些目标可以结合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有关环节自然地实现;哪些目标需要专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达成。对于后来者说,需要且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哪些经验作为理解教学的基础,二者之间如何更好地配合等。此外,对一日生活主要环节的教育功能和可能蕴藏的教育机会进行分析,一方面让它们“名正言顺”地承担起实现课程目标的任务,使其潜在的教育价值得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减少不必要的专门教学活动,为幼儿园课程提供更多的生成和发展的空间。再者,对幼儿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以使课程安排更符合幼儿的需要,更具有广泛的教育资源。如每年的入园时间,对“新生”而言都有一个入园适应,建立心理安全感的问题;对“老生”来说,也有一个恢复常规的问题。这可以说是幼儿园生活的自然顺序和规律。每年的季节和节日变化也都有规律地影响着幼儿的生活,为他们提供着天然的学习机会和环境。遵循这些自然顺序和规律组织课程,幼儿园课程更会充满生活气息。 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是原则而不是目的,其目的在于让幼儿的学习更加自然而有效。因此不应把它理解得过于极端,即在强调教育生活化的时候,不要忘记或降低教育目标、要求,造成有生活而把生活变成生硬、僵化的说教,使生活失去了它自然轻松的一面。这也是对待其他类似口号,如“教学游戏化”与“游戏教学化”的基本态度。 主体性原则课程组织的主体性,指的是要把课程组织成教师主动引导的、幼儿积极参与的教育教学过程。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幼儿的主动参与、主动建构,课程才能内化为他们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发展;也只有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当今社会最需要的、以创造性为最高表现形式的人的主体性品质才能逐渐形成。研究表明,幼儿的主动学习包括以下特质:内在的学习动机;对目标的直接行动,即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实际解决问题;表达和分享经验。因此,幼儿园课程的组织要充分考虑如何让幼儿在与课程环境(教师、同伴、内容、情境等)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 幼儿的主动学习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只有在教师科学而艺术地引导下才能取得高效率而且合目的。而教师科学而艺术地引导的前提之一,是教师主体性的发挥。具体体现在课程组织中,就是课程计划的灵活性、开放性,就是教师的自主权。教育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性,很难准确预测,需要幼儿教师在与幼儿的教学交往中根据情况作出适当的反应。因此,无论是他人或是教师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都应“留有余地”。一个缺乏弹性的计划不仅束缚了教师,更束缚了儿童。 课程组织不可忽视的另一重要因素是人,是作为学习者的幼儿和作为教育者的教师。课程组织的主体性原则特别强调的是,课程组织不只是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等的组合,更是人的活动和人的经验的组织,是人与人、人与课程情境的相互作用。离开了幼儿和教师,忽视了对教学主体的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考虑,课程组织就失去了根本意义,就变成了一个没有生命的躯壳。

❾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哪些

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主要有 3 种,即分科课程、核心课程和活动课程。 1)分科课程,是以科目为单位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的一种方式。 (2)核心课程,又称为生活中心课程或单元课程,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幼儿的学习有一个中心,所有学习活 动都围绕着一个中心来进行。 3)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在课程内容组织方面,强调以幼儿的活动为中心,以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 力为课程内容组织的起点,重视依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的变化不断调整和组织课程内容。

❿ 幼儿园课程基本以什么为主要形式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哪些? 答: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主要有 3 种,即分科课程、核心课程和活动课程。 1)分科课程,是以科目为单位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的一种方式。 (2)核心课程,又称为生活中心课程或单元课程,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幼儿的学习有一个中心,所有学习活 动都围绕着一个中心来进行。 3)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在课程内容组织方面,强调以幼儿的活动为中心,以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 力为课程内容组织的起点,重视依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的变化不断调整和组织课程内容。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