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区课程怎么做
Ⅰ 如何实现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共享
幼儿教育已不仅仅局限在幼儿园,促进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单靠幼儿园和版教师的作用和影响权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幼儿教育来说,积极利用大自然,大社会中有利的教育因素来丰富幼教课程内容,使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三结合,将幼儿园的课程真正与家庭、社区资源整合起来,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优势互补,实现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合作共享,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对幼儿合作共育,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重要的理论支撑。
Ⅱ 如何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幼儿主题活动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学前教育作为全部教育之基础,其核心的职能就是既要保障每个儿童适应现实的社会,幸福快乐的成长,更要保证他们适应并创造未来的社会。那么,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呢?即需要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具有探究精神的人才。而如今农村幼儿园备受社会的关注,国家也在大力扶持农村幼儿园,但是,农村幼儿园的资金和设备往往不如城市幼儿园充足,农村幼儿园园区建设的硬件和都与城市幼儿园的条件有一定距离。但是,农村幼儿与城市幼儿一样,好奇、好问、好探究,他们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喜欢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围的世界。我认为,农村幼儿园想要更好的发展,可以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尤其是科学教育,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以及使幼儿获得更广泛的科学经验和科学方法,更是能够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从农村幼儿教育因地制宜的角度,选择了这个课题。
我们幼儿园地处资源广阔的农村,这里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变化,农作物有的开花,有的结果……给孩子以活的教材。幼儿园里的孩子多数是农民的后代,他们对农村的农业生产与农事活动具有着浓厚的兴趣,随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及日积月累的生活经验,他们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农业生产的技能,如挖坑、点豆豆等,我们认为,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就要充分利用与发挥,鼓励他们在活动中观察、操作、实践,掌握一些科学技能。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
科学教育活动不仅是要让孩子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并提出了“做中学”的口号。
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科学领域教育:“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2002年,我国开展“做中学”科学教育研究项目,对幼儿科学教育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以幼儿为主体”、“探究性学习等适宜的观念和教学策略研究,促进了幼儿科学教育质量的提高。近年来,《利用农村资源践行课程标准》、《发挥农村资源的优势,开展游戏活动的研究》等都取得了一些成就。在研究中,充分利用了农村的自然资源,让幼儿亲身体验,亲自去探索农业生产与农事活动的技能。
三、课题概念及课题的界定
(一)课题核心概念
科学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使他们体验探究和发现的乐趣,感受获得科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2. 幼儿园科学活动:应是“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的教育过程”。这一“过程”有两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培养现代人应具有的基本素质。二是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浓厚兴趣,萌发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
3.自然资源:是指离我们生活很近的周边资源,是自然界天然存在的,未经人类加工的资源的有用自然物。
4.农村自然资源:是与我们农村生活息息相关、随手可得的一切自然资源。
(二)课题界定
“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践研究”是指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从幼儿的兴趣和原有知识经验出发,选择和开发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认知水平的幼儿科学活动内容,让幼儿通过观察、探索、记录、操作等途径,亲身经历探究过程,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形成和发展探究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1.皮亚杰的有关认知发展理论也指出:“幼儿必须通过自身活动去发现、认识客观世界,不断构建、完善自己的认知模式”。在探究活动中,鼓励幼儿围绕一定的内容自主探究学习,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2.以探究性理论依据,我们把探究性学习活动理解为是一种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活动,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以幼儿为中心,为幼儿创设多种途径,让幼儿在自己原有的经验和知识结构上,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积极地从活动中去探寻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的学习过程。只要是孩子通过自己去调查、交流、讨论、实验、亲身经历的体验都是探究性学习。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利用农村的有利资源,探索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内容和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主动地感知、体验、领悟各种科学知识,在探索、发现中培养创新意识,构建新的知识和经验,形成科学概念,初步发展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素养。
同时,在利用农村自然资源,进行幼儿探究式科学启蒙兴趣的培养过程中,形成幼儿园的办园特色,建构新的园本课程,促进幼儿园的发展,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和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探究柘汪镇第二中心幼儿园幼儿科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2)农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幼儿园科学活动的设计;
(4)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培养幼儿科学探究兴趣的策略。
以新《纲要》精神为指导,以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结合本园实际,开发和选择适合各年龄班幼儿认知水平的科学活动内容,设计活动方案,挖掘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活动内容,形成幼儿科学教育系列活动,逐步建构科学活动特色篇
七、课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研究开始,通过问卷调查,测查评析柘汪镇第二中心幼儿园3-6岁幼儿对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2.观察法:一方面对幼儿个体在科学活动中进行观察、跟踪研究和总结,另一方面,对科学活动设计进行园本教研式的个案分析。
3.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和探究式学习的文献资料,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更新教育观念,以进一步指导实践。
4.经验总结法:在积累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反思、提炼、修正自己的教育理论,贯彻《纲要》和《指南》精神,逐步从实践上升到理论,探索出农村幼儿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的规律。
5.行动研究法:采用实践研究的方法跟踪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不断修改计划,进行再次研究。
八、课题研究的对象及时间
研究对象:柘汪镇第二中心幼儿园全体幼儿
研究时间:2014年6月——2016年6月
九、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4年6月—2015年2月)
1.根据实际,确定研究内容,成立课题组,明确人员分工。
2.对柘汪镇第二中心幼儿园幼儿科学现状的调查。
3.搜集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5年3月—2016年2月)
1.制定具体的、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始实施。
2.每月定期召开课题研讨活动,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3.积累素材,撰写相关的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以及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培养幼儿科学探究兴趣的策略。
4.完成相关研究的论文。
Ⅲ 你觉得社区有哪些可以作为幼儿园的课程
你觉得社区有哪些可以作为幼儿园的课程?我觉得社区应该搞活动,叫小小朋友们做一些户外搞卫生的运动
Ⅳ 幼儿园在社区教育中怎样有效利用社区资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1年就指出,幼儿教育必须从学校这个封闭的范围中解放出来,扩展到家庭与社区,这一精神现已成为世界幼儿教育共同发展的方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学前教育的政策与法规,明确指出了幼儿园必须与家庭、社区相互配合,以提高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有效性。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见,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已经成为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热点。我园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幼儿园,是一所开放式的幼儿园,小区9608平方米的绿地是孩子们活动玩耍的乐园,绿荫下、花草旁是孩子们探索自然世界的空间。幼儿园、家庭与社区作为幼儿生活和发展的三大基本空间,我们应该让幼儿融入到社区这个大环境中去,与社区中的人和物充分接触。因此,我园开展了幼儿园对社区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拓宽了学前教育的空间和内容,使幼儿园、家庭、社区形成教育合力,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一、利用社区人力资源 开展家长助教活动 社区人力资源是社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含社区内的居民和各种职业的人群以及这些人群为社区创造出的特殊的文化氛围。我园位于铜锣湾社区的中心位置,我们充分利用社区的人力资源,逐步建立了一支由工人、医生、工程师、大学教授等各行各业人士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其中有的是社区居民,有的是幼儿家长,也有很多来自于社会团体、企业机关。我们根据志愿者们的职业和特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把他们请到幼儿园的活动中,让他们参与幼儿园的课程审议,开展家长助教活动。如,琦琦的妈妈是口腔医生,我们请她到园里来为孩子们检查牙齿,给孩子们讲解牙齿的结构、如何保护牙齿,让幼儿明白保护牙齿的重要性。轩轩的爸爸是建筑设计师,我们请他来为孩子讲解各国的特色建筑,轩轩爸爸还带来了很多照片,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看到孩子们如此兴奋,之后随机生成了“我心目中的各国建筑”美术活动。志愿者队伍中有一位擅长书法的老人,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孙爷爷”,每周四下午孩子们提着小桶,拿着自制的毛笔来到小区空地上和孙爷爷学习“大地书法”。“大地书法”不仅能帮助孩子认字、识字,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而且增强了孩子对汉字的兴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家长助教活动增强了幼儿园和家庭、社区的联系,调动了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教学的积极性,丰富了幼儿园课程内容,开阔了幼儿的视野。 二、挖掘社区特色资源 开展主题探究活动 社区作为幼儿生活的主要环境,与幼儿的成长息息相关,它以一定的物质或精神的形态完整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并以一定的方式作用于幼儿。我园坐落在南开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与大胡同、新世界百货、远东百货相邻,与古文化街、南市食品街、鼓楼相邻,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也是我们开发和利用的重点。在我们举办的一次摄影大赛中,一张鼓楼的照片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有的说我也去过,有的说起了在鼓楼的所见所闻,从我园到鼓楼步行仅需一刻钟,于是我们组织孩子们到鼓楼参观,回来进行了“我与鼓楼”的主题活动。主题活动包括:“鼓楼变迁”的语言活动,让孩子和家长一起搜集相关资料,有图片的有文字的,在讲述鼓楼的历史变迁中,让孩子理解鼓楼文化;“我看到的鼓楼”绘画活动,孩子们把他们看到的,感兴趣的景观通过画面表现出来,充满了童趣和儿童的智慧。老师们发现幼儿对“泥人张”特别感兴趣,组织了一系列的泥工活动,孩子们也捏出了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泥人。鼓楼的灯笼也特别吸引孩子们,我们组织了“创意灯笼制作大赛”,让家长和孩子一起用各种材料制作灯笼,有用废旧纸盒做的,有的用一次性水杯做的,有的用饮料瓶做的,每盏灯笼都富有创意。我们把这些灯笼悬挂在走廊里,既美化了幼儿园环境也体现了家园合作的办园特色。 三、利用社区自然环境 开展特色体育活动 自然是最好的教科书,自然环境中的一切都是教学的最佳材料,这是自然主义者提出的观点,因此教育不能仅局限在学校、教室,应该走向自然,走向社区,走向社会。我园所在的社区自然环境优美,有较大的活动场地,有天然的绿色草坪,有齐全的体育活动设施,我们充分利用社区中的自然环境,开展特色体育活动。在练习走的动作时我们利用草地、水泥地、石阶、路沿等不同场地设计不同的活动,如“穿树林”、“走弯弯路”、“小小侦察兵”等,通过开展这些丰富有趣的活动,提高了幼儿听口令——反应的能力,训练了幼儿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在指定范围内散走、一个跟着一个走、绕过小障碍物走、推着小物体走、在平衡板上走、倒退走步等不同走的动作。我们利用草坪上的木桩设计了“小兔拔萝卜”的体育活动,不仅练习了幼儿间隔连续跳的动作,而且巩固了幼儿的数数能力。幼儿在大自然中自由地活动身体,轻松地锻炼身体,大胆地尝试各种玩法,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 四、利用社区自然环境 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幼儿的学习与周围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他们通过听、看、触、摸、尝、闻等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周围世界。让幼儿与大自然对话,与物质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是幼儿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而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让幼儿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孩子们经常在园外的绿地上活动,通过孩子们的发现可以生成很多科学活动。在一次活动中,地上的蚂蚁吸引了虞鑫小朋友,他聚精会神地观察了好大一会,其他小朋友也过来观察,显然蚂蚁的活动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于是生成了“蚂蚁王国”的科学活动。这个活动从认识蚂蚁到蚂蚁社会,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孩子们仍然兴趣不减,仍旧有时间就到草地上观察蚂蚁。绿地上有很多小树,孩子们每天都和花草树木在一起,每天都有机会关爱它们,于是各种各样的爱绿、护绿很多应运而生。在“我和小树共成长”“我是护绿小使者”等活动中,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定期给小树浇水、除草。在植树节和世界森林日,孩子们给花草挂上了自制的护牌。秋天落叶纷纷,我们和家庭、社区一起清扫落叶,并举行“树叶变变变”活动,让孩子和家长一起搜集各种形状的落叶,一起把它们制作成树叶粘贴画。这样的活动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锻炼孩子们的动脑、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Ⅳ 幼儿园如何进行社区工作的开展
幼儿园复年检工作仍在进行中,检查过制程看到很多幼儿园,社区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自己感触特别多。让幼儿参与社区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与人交往的能力直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扩大幼儿的视野和丰富幼儿的课余知识。以下就是本班的社区活动计划。
社区活动,通常以班级为单位,家委会和老师间相互讨论好到什么社区进行活动,或者会事先与有关部门询问商讨。老师在进行社区活动前,也会事先与幼儿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甚至请家长尽可能与我们密切配合做好这一项工作。
比如:到街道看绿化。让幼儿接触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从而培养幼儿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在街心公园,让幼儿观察植物的变化,培养幼儿的探索的精神;进一步促进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感;
再如走进超市。让幼儿认识、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超市,超市是卖什么的?怎样买东西?怎样付款的?通过这次活动,加强幼儿的生活经验,加强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幼儿购物的愉快情绪。
还可以组织参观银行,让幼儿了解银行办业务的主要流程,知道工作人员的辛苦。
Ⅵ 举例说明如何实现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幼儿教育已不仅仅局限在幼儿园,促进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单靠幼儿园和教师的作用和影响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幼儿教育来说,积极利用大自然,大社会中有利的教育因素来丰富幼教课程内容,使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三结合,将幼儿园的课程真正与家庭、社区资源整合起来,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优势互补,实现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合作共享,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对幼儿合作共育,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重要的理论支撑。
Ⅶ 如何进行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说到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幼儿园课程整合。即将幼儿园课程的各个部分、要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课程,它更能让幼儿全面和谐地在自主的活动中发展,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幼儿成为主动积极有效的学习者。其次我们还要明确信息技术的内涵意义,明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为它们的整合打下坚实而牢固的基础。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幼儿教育界逐步认识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儿童学习的重要性,给儿童提供“整合”的课程成为了国际国内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基于对幼儿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我简单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1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多角度的课程整合
1.1 利用信息技术在课程内容上实现整合
课程改革中的幼儿园课程具有两大特色:一是突出经验性,强调幼儿更适宜于运用多种感官,以直接体验和自主操作为主的活动性的学习方式;二是强调各种活动的总和,即幼儿园课程应指向幼儿园的一日活动。
我们的课程活动在内容的整合上也完全体现了这两大特色。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多样性的主题教学活动,这种活动不仅是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从事一系列学习活动,更包括以幼儿的自身兴趣、经验和需要为出发点所创设的有教育潜力的多媒体情境,让他们在这种情境下自主生成的各类活动。比如,在“我最喜欢的汽车”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马路忙碌的场景,让幼儿身临其境地观察画面中来来往往的各种汽车;利用便捷的互联网与幼儿一起收集整理各类汽车玩具和图片资料。通过播放动画影像资料给幼儿介绍有特殊用途的汽车,如消防车、救护车、警车等。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既帮助幼儿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又扩大了教师教学范围,使之不局限于书本教材。
1.2 利用信息技术在课程形式与方法及手段上实现整合
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可以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教育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进行,但较为重要的是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进行的整合。这种整合需要教育实践的经验,需要对幼儿活动水平的洞察能力,还需要教育活动组织的应变能力。而这些经验能力恰恰是确保整个教育整合取得成绩的关键。
幼儿的一日活动包括了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大致分为专门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以及生活活动。他们在幼儿的发展中都具有特殊的价值,也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应该聚焦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类活动,此时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即时性、相关性等特点来加强各类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发挥这些活动的互补作用,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学习联系生活、利用生活,使一日生活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整体。
2 利用信息技术走进家庭社区,在课程资源上实现整合
幼儿园、家庭、社区都有丰富教育资源,应充分地加以利用,并进行有机地整合,使他们真正协调、一致地对幼儿成长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首先,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开辟网上家长园地,我园在网站的显眼位置集中向家长介绍了最新的教学动态,以及对课程改革的精神、具体内容作详细地宣传说明,以便家长能随时随地地了解到我园发展状况,而这些说明有助于获取家长对教学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其次,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密切家园联系。通过QQ、家园联系卡等与家长进行实时联系、交流,更有利于家长获取有关的信息,及时反馈幼儿在园学习生活情况,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力量。
再次,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广泛性,了解社区,走进社区,融入社区。我们为了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的能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设计了主题活动“我们的菜市场”。首先,老师在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让幼儿了解市场买卖的简单过程,其次带小朋友去参观幼儿园附近的菜市场,让幼儿到菜市场去体验一下生活,加深对菜市场的了解。对此小朋友感到非常有趣,他们亲眼目睹了买主与摊主间的讨价还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场面,觉得十分好奇。回到幼儿园后,老师组织幼儿交流,孩子们兴奋起来,提议自己动手搭一个“娃娃菜市场”。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创建一个菜场情境,看着孩子们为买卖商品起名称、搭建卖菜台,设立收银台,准备商品标签和模拟钱币……在这个模拟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并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构建起对社会更深层的认识。
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坚持的四个原则
3.1 整合课程内容要坚持系列性
首先,要从互联网中众多的日常生活经验里,选择出适用于孩子的日常生活经验,然后进行合理地整合,才能引导孩子对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加以关注、概括和交流,以此激发孩子进行探究、发现。
其次,利用信息技术选择孩子可以理解的社会信息。现代社会中的孩子已不再生活在一个狭隘和封闭的空间里,社会信息通过电视等各种现代信息手段和渠道,不断渗透到孩子的生活中并影响着孩子。教育工作者不妨由此引导孩子开展积极地讨论,这类整合活动不仅能使孩子的语言得到充分发展,而且也会使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得到培养。
再次,依靠网络数据库的力量选择孩子可接受的科技发展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孩子有机会感受或了解到许多科技信息。他们不再拘泥于拼插积木、电动玩具,而更多地对新的科技现象产生极大的兴趣,想去了解、去探究、去发现。这类内容整合无疑能大大帮助孩子积累有益的生活经验,为孩子的将来打下扎实基础,促进孩子和谐、全面的发展。 3.2 整合课程参与要坚持全员性
整合课程应当是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权威的代言人全面控制课程的组织与开展,而更多的是以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幼儿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成为课程发展的积极参与者,他们的需要、兴趣、经验、探索和体验将被受到高度重视。整合课程作为很重要的课程改革运动,也必须得到家长的了解、认同和支持,从而让他们也能做个积极的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才能让家校间得到即时的沟通,确保家长能够在空闲时间带着孩子一起去大自然中去探索延伸主题活动,从而观察孩子在活动过程中不断丰富的学习经验及创造性表现,甚至为主题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收集准备各种资料,给予孩子有关知识方面的准备,以及发挥自己的特长参与某些教育活动等。这样做的话,才能使整合课程的有效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3.3 整合课程实施要坚持多样性
幼儿是在自身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发展的。教者从主题选择、内容规划到活动设计,必须有机整合集体、小组、区域活动,引导幼儿在探索中发现并学习,在乐趣中得到发展。从而促使我们在实施整合课程时必须改变以上课为主的传统观念,而是要以活动为主,以游戏、参观、制作等多样性活动作为基本的组织形式。因而,在整合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合理利用好信息化教学设备,将生活活动、户外活动、参观活动、野外活动等都有机结合到课程整合的范畴里。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设备创设一些以幼儿为主体的、优化了的活动情境,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自实践,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体验、探索、发现,全方位地获取有关物质世界和人际社会的各种经验,从而使知识在情境中生成构建,社会生活在情境中显现意义。
3.4 整合课程评价要坚持主体性
现阶段幼儿教育的突出问题表现在: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成人把自己的竞争压力,延伸给了孩子。因此,幼儿不再是以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生活,而是在成人的控制下、以成人社会的需要取代了充满童真和情趣的需要,“为未来生活做准备”,使得各种训练显得那么名正言顺。这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让幼儿愉快、健康地生活才是整合课程的目的所在。整合课程评价要坚持主体性,主要是指:一评价是要适应学生的认识和实践能力;二是评价能满足学生个人的主体需要。新《纲要》在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凸显幼儿“自主、自信”这样一种主体精神,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从兴趣和需要出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这是检验整合课程评价坚持主体性的重要标准。面对这种标准,充满多样性、趣味性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整个教学活动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4 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优化课程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引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它对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教学效果等方面也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在当今的幼儿园课程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渗入幼儿园的课程编制与实施过程中。就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而言,对其进行大规模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时间不过是在近二十年,信息技术真正进入幼儿园中参与到幼儿园整合课程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因而其理论与实践研究都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完善。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自觉幼儿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育任重而道远,希望通过我们自己的不断努力,能够让每一个孩子在幼儿阶段为以后的长远发展而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