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1.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和行为需要发生变化:
(l)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全面版发展转变;
(2)由权“大一统”教育向“让每一个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转变;
(3)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
(4)由“重结果”向“重结果更重过程”转变;
(5)由“知识权威”向“平等和谐”转变;
(6)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2. 如何理解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获得知识的途径,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师生双边互动、合作交流,这符合教育心理学的现代学习理论,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符合发展经济和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素质教育下做好自己角色的转型定位。 一、教师应是学生人格的尊重者尊重是教育的重要原则。“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爱默生)。尊重,就是要尊重人的人格尊严,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尊重人的独特价值,尊重人在自己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所有的师生都要学会尊重。教师应主动创设一种具有充分接纳性的安全感,支持性的教学氛围,其首要条件就是对待学生要真诚。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相互促进的、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尊重意识和能力。 二、教师应是提高自身素养的示范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教育学生不仅仅用自己的指示,更重要的使用自己的品德,用自己的修养,用自己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来影响学生,并且要具有现代化的观念。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改善重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除专业知识外,还应兼学并蓄,涉猎更多的学科领域,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于漪 先生认为:语文教师最要紧的是功底,是视野,是驾驭力。她要求语文教师多读书,要有拼命汲取知识营养的素质与本领,犹如树木,把根须伸展到泥土中,吸取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 叶圣陶 先生说:“惟有老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书。”苏霍姆林斯基甚至这样说;“一个语文教师,每年不读五六本书,几年以后,他就不好当老师了。” 三、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课堂教育中彰显并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给他们提供充分的个性发展的空间。 罗杰斯认为,教师的根本任务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习知识,也不仅仅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而应该是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课堂上,我们的教师通过引导点拨,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智能。充分让学生自己看、自由说、自主操作、自我反思这样学生就会乐于接受教育,勇于表现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教育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力,逐渐学会探索式学习,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教师要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变“知识本位”为“全面提高”。 四、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合作与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合作与交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自由地分享彼此的思考、提升经验和知识,聆听各自内心的喜悦、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全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教师与学生形成一个合作的共同体。让学生通过交往、合作,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懂得尊重人、体谅人,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学相长和师生的共同发展 五、教师应是学生情感世界的共鸣者“教育之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就不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新课程改革所热切呼唤的教育真谛之一便是“爱的教育”。因为爱的教育是人性深处的情感教育,是教师的情感深处乃至整个精神世界的健全与完满程度的体现。只有教师能够懂得“换位思考”,善于倾听学生的呼声,把握学生稍纵即逝的灵感,积极寻找师生二者情感世界的情感域、升华点、共鸣圈,才能“始终如一同我们的学生站在同一感情线上”(陶行知),也才能使“师生情感与心灵深处达到最微妙的相互融合与共鸣”(苏霍姆林斯基)。惟有饱含师生情感共鸣的学习,学生的整个学习“历程”才会最高效、最富生命力,才最有意义,才能同学生自身个性、生活、生成、成长联系起来。同时,这也是中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角色的灵魂性定位,是教育生命本真性的回归!试想,一个教师如果惯以“思想的权威、情感的独裁”自居,以大人的情感世界藐视、压服,甚至取代学生气象万千的宝贵情感世界,以成人的思想统治、压抑学生的思想。那么,学生情感的冷漠,人文关怀的缺失,精神的匮乏,思想的贫困,灵气的消逝,将不可避免,我们的教育也终蜕变为一片荒凉的沙漠。 六、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平等互动,教师仅仅是组织者而已,这是一个灵动的,变化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如“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同桌交流”等。教师首先随时洞察和把握学生的思维情境,及时调整教学导向。并且要积极主动地创设氛围,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把握好课堂的节奏,使课堂的教学有序进行,而不是一片混乱,这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在自主性学习中,教师应着重帮助学生制定切实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充分信任学生,并注意到个体与整体的差异,因人施教,点面结合。 七、教师应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引导者 新课标要求改变教师的俨然形象,充当学生自主探究的引导者。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常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参考资料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经常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在自己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形成知识社会所需要的、更高的自学能力、技术能力,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念、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心,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从而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终身学习夯实基础。 总之,基础课程改革,是对教师传统理念的严峻挑战。唯有反思才能正视现实,才能以开放的心态完成角色的转型定位,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结合素质,切实承担起教师教书育人,传承文化的重任。
3.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强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是因为:首先,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了。其次,教师作为学生惟—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
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这一方面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四、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4. 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
莱阳市实验中学 李妍丽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地位和角色的转变,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角色不重要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降低了,而是意味着教师起作用的方式和方法已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相反,在新课程改革下,为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课下所做的工作更多,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那么,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又应当如何实现角色的转变?采取哪些措施加以应对?本文就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角色转变 1.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提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教师要变“指挥者”为“引导者”。比如,在讲“信用卡”内容时,问学生都使用过哪些信用卡?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利用学生的答案,结合教材知识共同探讨、学习,总结出信用卡的特点。 2.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设适宜的环境 教师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在师生关系上摒弃权力与服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培养自信心。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同伴之间如何合作、师生之间如何合作,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成功的范例。比如,在讲“民主决策”这一内容时,可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模拟关于教育收费的听证会。各小组派出代表上讲台发言,并接受同学与老师的提问,共同探讨,共同总结。 3.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自我探究 数学学科与社会实际、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广泛进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仲裁者、课堂的控制者,而是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和学生平等相处的伙伴。 二、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应做好角色的转变 1.要更新教育观念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第三,教师要时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但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持久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和社会生产实际中所起的作用和价值。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要更新知识结构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知识层出不穷。教师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有的早已老化,有些观点早已过时。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我们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利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其次,通过报纸、杂志、信息技术等来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自己的实践活动。选修课的开设,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我们数学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 3.要调整好心理状态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权威,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源泉。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获得教育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是丰富多彩的。有时学生获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师还快,比教师要多。所以这时的教师在学生面前可能会在心理上造成某种落差。 三、面对新课程,教师要提高施教能力 1.提高把握新课程的能力 作为中学数学教师首先应了解新课程减少了哪些内容,增加了哪些内容,增加的新内容是以何种形式呈现的。其次对新的教材体系中的新内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对“知识点”的分布及其不同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把握好尺度,防止因不了解整体安排而把教材中分几次达成的知识做一次性处理或任意拔高。对增加的新内容,应分析为什么引入,引入了多少,怎样组织教学才能体现新教材的意图,防止范围、难度失控;对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知识内容,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切不可因“应试”是否需要来决定取舍。对删去的内容也要做认真分析,有些知识点虽然是内容删去了,但其思想可能还会有所体现,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给予充分的考虑。 2.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工具,有能力在网络上获取教学中所需的信息资料,能评价课件的好坏,有能力选择好的课件,等等。 3.努力将新课程改革转化为实际教学行为 教师必须将新课程改革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具有面对失败的勇气。例如,在最初采取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不知如何进行合作学习,课堂秩序混乱,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等情况。对于这些情况,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具有面对失败的勇气,要及时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调整自己的设计方案(如,开展合作学习之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再次实践,直到达到预期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中学数学教师要及早认清现代教育中,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做好角色转变的准备,这将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2200
5. 新课程改革条件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包括哪些方面
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彻底变革了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对新时期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这些促使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对其做出回应。这种回应首先要体现在教师对传统角色的刷新和对新角色的定位上。
2、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以教育思想观念的突破带动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3、《纲要》提出的对教师角色的期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
综上所述,教师角色的转变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行新课程的前提与关键,因为他们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需要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教师再也不是由专家编写的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师再也不是一种只知教书的“匠人”,而是一批拥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因此,现代教师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新课程改革,就必须相应地转变自己的角色。
6. 新课程下教师如何转变角色
在教育改革中,课程的改革是核心。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专要转变。属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 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
7.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一、现代教师角色转换:
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二、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7)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扩展阅读:
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观念:
1、整合教学与课程。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发展,教学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
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关系是平等、双向、理解的人与人关系,是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
3、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结构与过程的统一、认识与情谊的统一;
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8. 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地位和角色的转变,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角色不重要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降低了,而是意味着教师起作用的方式和方法已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相反,在新课程改革下,为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课下所做的工作更多,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那么,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又应当如何实现角色的转变?采取哪些措施加以应对?本文就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角色转变 1.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提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教师要变“指挥者”为“引导者”。比如,在讲“信用卡”内容时,问学生都使用过哪些信用卡?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利用学生的答案,结合教材知识共同探讨、学习,总结出信用卡的特点。 2.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设适宜的环境 教师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在师生关系上摒弃权力与服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培养自信心。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同伴之间如何合作、师生之间如何合作,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成功的范例。比如,在讲“民主决策”这一内容时,可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模拟关于教育收费的听证会。各小组派出代表上讲台发言,并接受同学与老师的提问,共同探讨,共同总结。 3.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自我探究 数学学科与社会实际、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广泛进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仲裁者、课堂的控制者,而是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和学生平等相处的伙伴。 二、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应做好角色的转变 1.要更新教育观念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第三,教师要时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但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持久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和社会生产实际中所起的作用和价值,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要更新知识结构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知识层出不穷。教师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有的早已老化,有些观点早已过时。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我们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利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其次,通过报纸、杂志、信息技术等来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自己的实践活动。选修课的开设,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我们数学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 3.要调整好心理状态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权威,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源泉。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获得教育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是丰富多彩的。有时学生获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师还快,比教师要多。所以这时的教师在学生面前可能会在心理上造成某种落差。 三、面对新课程,教师要提高施教能力 1.提高把握新课程的能力 作为中学数学教师首先应了解新课程减少了哪些内容,增加了哪些内容,增加的新内容是以何种形式呈现的。其次对新的教材体系中的新内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对“知识点”的分布及其不同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把握好尺度,防止因不了解整体安排而把教材中分几次达成的知识做一次性处理或任意拔高。对增加的新内容,应分析为什么引入,引入了多少,怎样组织教学才能体现新教材的意图,防止范围、难度失控;对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知识内容,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切不可因“应试”是否需要来决定取舍。对删去的内容也要做认真分析,有些知识点虽然是内容删去了,但其思想可能还会有所体现,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给予充分的考虑。 2.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工具,有能力在网络上获取教学中所需的信息资料,能评价课件的好坏,有能力选择好的课件,等等。 3.努力将新课程改革转化为实际教学行为 教师必须将新课程改革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具有面对失败的勇气。例如,在最初采取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不知如何进行合作学习,课堂秩序混乱,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等情况。对于这些情况,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具有面对失败的勇气,要及时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调整自己的设计方案(如,开展合作学习之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再次实践,直到达到预期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中学数学教师要及早认清现代教育中,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做好角色转变的准备,这将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