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浅谈新课程改革

浅谈新课程改革

发布时间: 2020-11-27 21:50:52

『壹』 浅谈新课改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一所学校要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有比较稳定且较高的教学质量来保证。这些年来,临川四中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办学效益,主要得益于学校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积极推进课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走出了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办学之路。
一、确立“教研推进课改,课改促进教学,教学提升质量”的办学思路
坚持“以教研推进课改,课改促进教学,教学提升质量”的办学之路,建立“教育教学课改——教科研——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反映时代精神在教育观念上的革命性改革。民主、科学、开放的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灵魂,它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明确课改的目的,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探索、去实践。
实施新课改后,学校的教学将是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健全心理的高度结合。因此,教学工作应首先抓好课堂教学与其补充和延伸的科学训练。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教学生治学做人的方法,授人以渔,让学生主动进入角色,进行思考、操作、实践,形成主动的教学场景,产生省时、博得“共振”效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步增设各学科的训练环节,强化学生自我训练,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坚持不懈地开发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坚持从课改实践中提出课题,进行教学研究,认识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以各学科的教研课题研究为契机,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教科研攻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力量的教学办学模式。
二、建立健全制度,完善评估机制
确立了“教研推进课改,课改促进教学,教学提升质量”的办学思路。为了保证学校教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学校经过近几年来的不断探索和总结,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规章制度及措施。如临川四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新课改教师培训计划,教研活动检查制度,教科研成果评定和奖励办法,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教师教学情况学生问卷调查方案等等。
依据“以人为本,以发展师生的潜力为主线”为办学理念,学校制定了《教学评价方案》,初步采用多元的、发展性的评价观念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对教师的评价,结合自己、学生、同事、学校四个方面开展;对学生的评价,设计为“我给自己写评语”、“教学寄语”、“家长评价”三个方面,根据学科的特点细分为一些小栏目,整合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面的评价,是评价力求做到内容的全面性、多样性和动态性。
三、立足教学常规抓教学,开展多样化的教科研活动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抓好常规教学工作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重点。学校在认真抓好常规教学的前提下,为进一步推进教改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积极开展教改和教研工作。
1、开展学习型教研。通过教研组学习,教学设计讨论,学生问题诊断,教师听评课等交流形式,吸引尽可能多的教师参与到课改教研活动中来。
2、开展活动式教研。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把每一位教师融入到学校教研中去。每位教师每学年按要求必须完成“八个一”活动:读一本课改专著,撰写一篇教学论文,设计好一篇优秀教案,制作好一个课件,命一份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试卷,参加一些课题研究,上好一堂研讨课,分析好一堂课例,做一次学科专题中心发言,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师德师风学习体会。
3、开展专题式教研。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很多共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很难通过个别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解决,这就需要全体教师围绕这些问题,开展专题式研究。学校加强了备课组的集体活动力度,群策群力,随时根据教材内容的特色,学生的学情反映和教学效果反馈等情况,展开深入研讨,深入挖掘教材,大胆处理教材,共同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以提高全组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学校规定各备课组必须做到“四定、四备、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统一教学进度、同一目的要求、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量、统一考试检测。
4、开展专题研究。如怎样开展合作学习?怎样开发校本课程?中学生探究式学习的途径和方法等许多专题研究。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人人都参加课题研究。
四、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面临的困惑与挑战
为了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稳定的提高,让具有特色的办学之路更好更坚定地走下去,将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教师队伍状况不容乐观,我校教师队伍存在严重的老化问题,自1999年国家取消大中专生指令性分配机制以来,学校没有得到青年教师的补充,教师的教学工作缺乏竞争,教学氛围缺少活力。由于抚州中心城区学校布局及招生政策的变化,学校的生源素质有了较大的变化。如何应对这种变化,调整教师的教育教学,又提出了新的课题。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如何进一步创新,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让学校保持持续

『贰』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怎样转变小学语文教学理念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怎样转变小学语文教学理念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很久了,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课堂,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依然存在,只求表面的热热闹闹随处可见,取而代之的是华而不实的虚浮课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一是教师角色的变化。改变了过去语文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发布权威结论或答案的角色,教师能“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讨论,力争使学生产生语文学习的亲切感;二是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大力倡导和形成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三是教学模式的转变。特别要摒弃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的三段论教学模式;四是教学观念的转变。大多数语文教师能明确新课程的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主要任务并不是让学生记住多少语文知识,而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五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新教材的使用带来的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非常明显:学生成了学习的主角,过去学生长期习惯了的模仿学习、死记硬背学习、机械接受现成结论的学习方式等悄然发生了转变。
总之,按照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对语文教师提出的以下要求似乎更加明确了:课堂语文教学主要任务并不是让学生记住多少语文知识,而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语文教学的过程本质上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教师要继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跟上时代步伐,才能胜任新教材的教学任务;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特别要摒弃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的三段论教学模式,恢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绝对的主体地位,大力倡导和形成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改变过去语文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发布权威结论或答案的角色,“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讨论,力争使学生产生语文学习的亲切感;下大力气进行评价制度的改革,不要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惟一依据,而应注意对每一个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考察与评价,即使是考试,也应方式多样,应逐渐减少标准化考试题,增加主观性试题。
我们坚信,有了顺应时代的新观念和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教材,有了高素质的、不断探索新教法的广大语文教师对新教材的精彩演绎,语文教育繁花盛开的春天必将到来。

『叁』 浅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 人才的素质是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对人才的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谁拥有了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谁就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系到我国的经济腾飞和科学进步。而人才的培养,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归根到底又必须依靠教育,教育的关键又在教师。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和研究者的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一、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基本要求和严峻挑战。1、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倡导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等在内的更大改革,把研究性学习,选择性课程等多种新的尝试纳入发展目标,其功能不仅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实施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同时,新课程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角色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接受新的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师观。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2、新课程改革挑战教师知识结构。新课程结构更多地体现综合性、选择性和均衡性,课程内容强调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因此,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只熟悉本学科的单一型教师已不能胜任新的教学要求,视野宽广,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的全能型教师将在新课改中倍受青睐。3、新课程改革挑战教师能力结构。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民主教学、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这对传统教学模式主导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师能力结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教师必须转换教师角色。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行为,并具备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能力。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学校在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对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要求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教师必须实现向专家型、学者型的转变,树立强烈的科研意识,具备扎实的科研能力,才能在新课程改革和实施中有所作为。 二、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1、教师应具有高尚的思想政治品德,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具有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和理想,自觉拥护和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具有政治理论修养和科学的教育思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依法治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2、教师应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关和质量关。教师既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质量,又要提高学生能力;既要发展学生个性,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人才。3、教师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宽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能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教育科学理论,不断研究问题,发现新问题,深入钻研教材,掌握跨学科联系的本领,探索新规律,使教育改革结出丰硕的成果。4、教师应具有吸收新的科学信息和更新知识的能力,还要有创新的能力。5、教师应成为在课堂教学中即有创造性、灵活性,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的“创造型”教师,又要即会教又会科研,又懂生产的“全能型”教师,同时也是学者、教学者、交往者和决策者的“完整型”教师。6、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 三、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化现状堪忧1、中小学教师学历偏低,影响教师专业化,尤其是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这种状况难以迎接21世纪教师专业化的挑战。2、教师专业能力不高,教学技能技巧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教育实践。教师角色又陈旧,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观仍然占主导地位,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还未深入中小学教师的心灵,也没有反映到教育实践中来。3、教师在职继续教育培训薄弱,流于形式,难以保证教师培训的质量。 四、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科研是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的学历提升、自我学习和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它对于培养学科带头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将起到积极作用。1、全面实施目标导向策略,构建完善素质培养体系。学校应先从总体上确定了本校的总目标;然后对教师提出要求,使学校目标和教师个体目标结合一起,成为全校教师的行为准则。把科研兴师、兴校、兴教和培养教师素质、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做到学校思想认识、制度建设、培训网络建设到位、教研组和相关教师责任到位,具体落实的机制,组成科研兴师的网络,使教学、研究、培训融为一体。2、实施课题带动策略,培养教师科研素质 。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也是教师科研、创新素质必不可少的途径。针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开展典型课例研究,营造教师自觉参与课题研究的氛围,激发教师投身课题研究的积极性,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加速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进程。3、实施互助互动策略,提高团结协作的水平。良好的教师间互助互动关系,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4、实施行动反思策略 增强创新发展的素质。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对教学过程的行为进行优化是永无止境的。自我反思本身也就是研究,自我纠正错误、自我完善就可能得到创新的成果。从而培养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化。5、实施全员校本培训的策略,提高教师实践素质。6、实施评价激励策略,建立终身学习机制。积极改革旧的评价制度,建立新的教研评价机制,改变以往只注重结果、考试分数而忽视过程评价的方式,淡化考试选拔、强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功能,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加强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的考核与评价。全面衡量并将结果作为个人评优依据,以此来推动校本教研工作的顺利实施,推动课程改革工作的贯彻与落实,引领教师向教师专业化轨道前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综合型、研究型的教师。要在变革的浪潮中遨游,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 清华大学教育领导力沈阳班 沈阳市第三十中学 李福广

『肆』 浅谈新课改后的几种主要教学模式

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

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

『伍』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备课

一、抱定“为学习‎而设计教学”‎的目标不放松‎ ‎

“为‎学习而设计教‎学”意味着不‎能仅仅考虑教‎师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畅,而是‎应把学习和学‎习者作为焦点‎,以教导学,‎以教促学。从‎现实的教学情‎况看,一些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更多考虑‎自己怎么上这‎堂课,而很少‎把自己当学生‎来想想:如果‎我是学生来学‎习,我会遇到‎什么问题,我‎怎样才能较快‎地掌握,„„‎,所以在备课‎中要始终把握‎自己备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而备‎,是为学生学‎习而准备,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不是为‎自己好教而备 ‎。

二、“让每一堂‎课充满活力,‎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只有我们的设‎计是让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体验建立‎了联系,搭起‎了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让‎我们的教材内‎容更好地激发‎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时,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般的活‎力,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材‎中死的知识才‎能成为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和‎品质。

‎ 三、注重根据新课标设计‎三维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显性‎目标,是大纲‎规定的内容,‎即明确教什么‎;过程与方法‎的确定过程中‎,过程一定要‎具体化,方法‎即要让学生在‎具体的参与过‎程中初步学会‎或学会什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确定即‎通过哪个环节‎的设计可培养‎学生的什么品‎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等。‎

四、‎注重对照新课标钻研教材‎ ‎

备课时‎,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钻研、‎解读和思考,‎不能一味地接‎受和照搬,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和到自己的教‎ 学中。

『陆』 浅谈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思,因此,我国掀起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高潮。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这新课程改革呢?我觉得,关键在于更新观念。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学只有更新了观念,才有可能有全新的教学行为。 更新教师观 1、“权威性”向“民主性”转变 面对新的形式,教师必须确立这样一种观念: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要载体”,不是一锤定音的绝对权威,而是帮助学生处理各种信息、帮助学生学习、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更重要的是解惑、启疑,教育肩负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思考。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应当是一位参谋、一位顾问、一位帮助发现问题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差教师向学生奉献真理,好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真理”,教师要实现由“权威性”向“民主型”转变。 2、“经验型”向“反思型”转变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要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面对日益深入的新课程改革,努力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成长的迫切需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以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被动的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教师要以一个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这样,教师才易于面对各种纷繁的教育教学现象、问题,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教学水平。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强调,不写教研文章的老师只不过是经验型的,而常写者极有可能是创造型。写得多、写得好的未必是名师、大师,但不写者则一定不是名师、大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是从写教学日记开始,成为著名教育家的。他赞成不断反思总结、勤奋写作,教学日记积累了无数本。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为此,他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反映了反思对教师顺利成长的重要作用。试想,一个教师教了几十年书,教育教学实绩平平,归究原因恐怕与他因循守旧、不善反思是有密切关系的。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们只有由“经验型”转向“反思型”,才能更好的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 更新学习观 传统的被动、单一、封闭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性丧失,导致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它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程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试想,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九年或十二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那么,我们怎么能够想像和指望他会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基于此,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它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倡导适合时代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还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理应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人。但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以“教”为中心、以“教”为基础,淡化忽视了学生。学生的自主性丧失了、萎缩了。为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自主学习,教师可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伙伴,并给学生创造优良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拥有充分自主的学习时间。这样,学生拥有充分展示的平台,他们的潜能会得到充分挖掘。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旦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就能离开僵化走向灵活,离开依赖走向自主,离开戒备走向自我接受,离开束缚走向创造。 2、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是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因此,合作学习成为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那么,教师如何倡导小组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呢? a、合作学习的问题要有价值。在合作学习时,要选取课文中没有直接告知,而要通过推想才能得出结论的问题或概括性强又提到节骨眼上的有意义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乐于合作,也需要合作。 b、合作学习的分工要明确。为了确保合作学习顺利进行,小组内必须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如汇报员、记录员、检查员、整理员等,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这样,能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也使那些胆小怯弱、被动的学困生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验自身的价值。 c、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分。合作学习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积极主动的阅读、探索、分析、补充、归纳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做保证。 d、合作学习的组内要竞争。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教学效果明显高于单纯竞争的教学效果。作为学生个体,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也要与其他组员密切合作,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学生好胜心强,哪一组也不甘落后,为了比其他组学得更好,每一位组员都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组内既有分工,更有合作与鼓励,思维的伙花会不断闪现。 3、强调学习的探究性。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当然,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经历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都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替代“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综上所述,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学习方式“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柒』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对考试改革的看法 2到3百字

如何看待新课程理念下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考试作为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必须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而要适应这一要求,中小学学科考试就必须重视和坚持考试的教育性。考试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导向、激励和改进的功能作用上。新课程背景下的考试不能局限于鉴定、选拔的功能,而应突出和强调考试的基本功能———教育功能。
中小学学科考试的根本意义就在于它的教育性,即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察,发现教育教学上存在的不足,找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缺陷,从而提出改进的建议,以有利于教学的改进和学生学业成就的不断提高,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绝无必要为区分出学生得80分和85分是否存在质的差别而舍弃考试的教育性。无论是哪一学科或哪一级的考试,不考虑考试的教育性,一味追求如高信度、高区分度这些指标,必然背离其初衷。相反,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科考试牺牲一点信度和区别度也是值得的。
中小学以往的学科考试有很大的偏废性,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这就不能完全反映学校工作实际和学生质量的实际,更是无法适应知识爆炸、竞争加剧、信息社会化的时代对人发展的要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学生发展除了“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除了学科学习目标,还有一般性发展目标;除了学业成绩,还有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等等。无论怎样的分类,,这些都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所应储备的素质,是教育追求的方向。虽然其中的很多方面很难采取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查,但应力求从全面或整体的角度去设计各科考试。这就首先要求考试设计者必须树立和坚持全面性观念,即从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转向对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考查。惟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考试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一要因材施教,二要全面检测,三要注重能力,四要突出应用,五要发展个性。
中小学学科考试形式的改革:采取分项考试,重复考试,开卷考试,研究性考试等形式的尝试和改革。

『捌』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之上的师生关系
一,要热爱学生。
二,要尊重学生。
三,要学会宽容,真诚的赞赏学生。
四,为学生营造既严谨又感到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五、对学生保持微笑。
六,不断学习,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