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幼儿园主题探究课程

幼儿园主题探究课程

发布时间: 2020-11-27 21:52:57

1. 什么是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

中班整合教案 活动名称:带眼镜的小猫咪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有关眼睛的常识。 2、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 活动准备:图片,小猫头饰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戴眼镜的小猫》 故事讲完了,好听吗?(好听)我们现在来回忆一下故事讲了什么。 ——在一座房子里住着谁?(老奶奶和一只小猫) ——老奶奶每次看报纸都要戴什么?为什么?(眼镜 因为老奶奶年纪大了,眼睛不好) ——小猫看见老奶奶戴眼镜很羡慕,有一天它戴上眼镜高兴地跑到大门边,发生了什么?(门槛变高,被重重地摔倒在地上) ——小猫肚子饿了,它跑到老鼠洞口又发生了什么?(看见一只很大很大的老鼠,吓得掉头就跑) 2、了解有关眼睛的常识,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 ——现在我们来摸摸我们的好朋友眼睛长在什么地方。(小朋友们摸,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说“上边毛,下边毛,中间黑葡萄”) ——好朋友眼睛每天都要做一个动作,是什么动作?(眨眼,如小朋友们有困难,老师可做动作 ,闭眼几秒钟再睁开)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一次眨眼动作。 ——小朋友们看,老师戴着什么啊?(眼镜)小朋友们齐声说。为什么要戴呢?大家想5秒钟。(老师可轻声数 一、 二、 三、 四、五)眼睛不好。(小朋友们可能说不出,这时老师可摘下眼镜作摸的动作)老师和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可没戴眼镜,后来自己不好好爱护眼睛,眼睛就不好啦!小结:要好好爱护我们的眼睛。 ——小朋友们,你们的眼睛什么时候不舒服啊?(让小朋友们思考5秒钟,老师可轻声数 一、 二、 三、 四、五) 眼睛飞进虫子不舒服 、戴爸爸(妈妈等)的眼镜不舒服、戳到不舒服———— ——我们怎样保护自己的眼睛?(如小朋友们说不出,老师可引导) 老师站在电视机前,问这样看电视好不好?不好,眼睛会坏的。(小朋友们想不到其他方法时,老师可将其他方法当作秘密告诉他们) 小结:看电视要离电视远一点,看的时间不能长;不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地方看书、画画、写字;使用的时间长了要休息一下,看看远方。 3、学做眼球操 小朋友们,我们的眼睛要休息一下了。我们一起来做做眼睛运动吧! 揉一揉,捏一捏,刮一刮,我们的眼睛真舒服!(第一遍睁着眼做,第二遍闭着眼做) 4、小结

2. 浅谈如何探究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

鼓励分享交流,引导幼儿多方式表达发现
科学活动中的交流既是幼儿对探究过程和结果的表达,也是幼儿通过与同伴分享经验、倾听同伴意见或进行讨论,从而梳理经验、形成认识的过程。可以说,它也是探究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因此,教师要提供机会,创设条件,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想法、交流意见。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尚欠缺,语词相对贫乏。因此,每当幼儿有了想法且愿意说给大家听时,教师一定要耐心倾听,可适当用他们能理解的简洁的语言帮助他们梳理想要表达的内容,这样既是引导幼儿学习如何表达,又能巩固他们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中班阶段,幼儿语言能力逐渐提升,也能够用图画和符号进行简单的记录了。教师可引导幼儿用绘画、拍照等方法记录他们探究的过程与发现,以丰富幼儿的经验,帮助幼儿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鼓励他们和同伴进行分享交流。

3. 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应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要注意小朋友的合作关系
然后在教师讲解的时候
要有一定的示范和欣赏
再来,就是小朋友进行探究的时候
教师要参与其中进行适当的引导

4. 幼儿园小班客家文化主题教学活动总目标

摘 要:乡土文化是培养幼儿乡土情感、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素质、构建特色园本课程的重要途径。河源地处客家地区,有着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乡土文化――客家文化,如何将河源客家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中,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课题。主要结合我园开展课题研究,从收集资料、开展活动、完善课程、加强实践等方面进行探索,阐述了河源客家文化在幼儿教育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河源;客家文化;幼儿教育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开发特色教育资源,构建园本课程是现代幼儿教育的新趋向。乡土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已日益受到重视,并逐步渗透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为幼儿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作为“客家古邑”的河源,客家文化绚丽多彩,源远流长。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文化综合交错,慢慢地,许多人就淡忘了河源客家文化,淡忘了客家人的优良传统。为了弘扬和发展河源客家文化,让客家山歌、客家童谣及客家人的优良传统、风俗代代相传,如何将河源客家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中,便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课题。最近两年,我园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结合本园实际,开展“河源客家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研究,通过开发乡土课程,既弥补了目前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拓展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又通过各种活动,让孩子发现家乡的美丽,了解家乡的客家文化,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和热爱家乡之情,而且能使幼儿从小萌发学好本领、长大建设家乡作贡献的愿望。下面就结合课题研究的实践,谈谈河源客家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一、通过创设环境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为了发挥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可以利用乡土文化资源为幼儿创设相应的环境,营造出传统的文化氛围。
例如,在幼儿园外墙上喷绘各种蕴含教育意义、体现河源客家文化的图案,挂上一幅幅体现客家风情的艺术品,如河源客家古屋、河源客家女、恐龙等。在幼儿园的走廊、各个活动室内外,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客家山歌和客家童谣,以此营造出浓厚的客家传统文化氛围,使幼儿如置身在客家文化的大家庭里,耳濡目染,深受感染熏陶。
二、根据教育目标选择活动内容
纲要要求“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所以,要把丰富多彩的客家乡土文化真正融入幼儿教育中,就必须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可通过采访、参观,从幼儿的视觉、教育价值方面选择贴近幼儿生活,易于被幼儿理解和接受的内容,并根据各年龄段制订目标。
例如,在小班,可选择朗朗上口、趣味性强的童谣和生动活泼有趣的游戏等内容进行教学,通过学习,教育幼儿要讲文明、讲礼貌、有爱心、孝心,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掌握游戏的一些动作技能,增进身心健康。在中班,可让幼儿了解扬名海外的“客家酿豆腐”“东江盐�鸡”“客家酿猪红”“客家菜卷”等。而在大班,可让幼儿认识客家山歌的特点,感受其唱腔、曲调和风格,初步学习节奏明快、简洁易学的客家山歌等。
三、将活动内容跟主题探究有机整合
纲要中提到:“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以本土资源内容为载体,将河源客家文化渗透到主题探究活动中。河源客家文化丰富多彩,为了切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各级各班可以根据本班特点选择适合本班孩子探究兴趣的主题探究活动。
例如,大二班老师通过孩子们对形式多样、五颜六色的客家衣服产生的浓厚兴趣,生成了主题探究活动《衣服》。整个主题探究活动从欣赏客家服饰开始,层层拓展,到幼儿了解衣服的演变过程和生产加工过程,学会染布、设计衣服、设计未来的衣服、动手量衣、裁剪、走模特秀等,既培养了幼儿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认识,感受服装的美,又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表演能力,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树立了从小学科学、用科学的志向。
再如,小一班老师通过孩子们对“河源客家美食”中的五指香鸡、东江盐�鸡、白切鸡等客家菜肴中的主材料“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生成了探究主题《鸡》。利用儿歌、故事、歌曲、绘画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小鸡出壳、制作彩蛋、离群的小鸡、各种各样的鸡、鸡蛋真好玩等活动,与孩子们一起了解了鸡的基本特征及生活习性,知道了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如小鸡究竟是从哪儿来的?鸡蛋怎样才能变成小鸡?知道了如何用多种方法区分蛋的生熟。培养了孩子们认真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等方面的习惯,发展了幼儿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学会了用绘画、折纸、手工制作等方法表现小动物的特征,激发了幼儿愿意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
四、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丰富活动形式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因此,为了让河源客家文化在幼儿教育中发挥更好的作用,需要结合教育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1.将客家文化渗透到一日活动之中
在幼儿的常规教育活动开展客家文化课程,是一种随机的、潜移默化的、在真实现场展开的活动形式,通过挖掘幼儿日常生活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在其中体验发现、探究客家文化,感知客家文化的学习快乐。在时间上,为确保乡土课程的开展,我们紧扣纲要的目标,将乡土课程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例如,每天早上,老师们用客家方言和幼儿问好,并带幼儿一起玩客家游戏如跳绳、打石子、跳格子等,利用早午饭后和幼儿玩手指游戏和朗读客家童谣。为了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河源的客家历史文化,我们带幼儿参观了恐龙博物馆、客家文化风情馆、鳄鱼湖等,还请了剧团的客家山歌老师来园教老师和幼儿学唱山歌,并在幼儿园一楼创设了一个“每日之星”的舞台,让幼儿轮流在每天下午家长接人的时间段在舞台上大胆地展示自己会念的童谣或山歌,不仅巩固了幼儿对童谣、山歌的掌握,而且激发了幼儿学习客家童谣、山歌的兴趣和表演的欲望。每天,幼儿们充满天真、甜美的声音里朗读或演唱出来的客家童谣和客家山歌美妙地回荡在幼儿园里,让家长们听着、看着,形成了我园的一大特色。这样将乡土课程灵活地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真正做到情境化、生活化。
2.结合节日开展活动,感受客家传统节日的文化习俗
例如,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为了引导幼儿学会感恩、学会关心,幼儿园开展了庆“三八”河源客家美食节活动。活动首先通过老师与幼儿一起探讨河源客家美食,让幼儿与家人共同参与制作美食。然后活动当天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将幼儿与父母一起制作的美食带进幼儿园,与大家共享。通过这次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增长了知识,而且幼儿与妈妈在愉悦、轻松的活动氛围中加深了母子之间的情感,充分感受了集体活动的乐趣和节日的快乐。
再如,为了庆祝中秋佳节、迎接国庆节的到来,让幼儿感受客家人过中秋的文化习俗,我园开展了“庆中秋・迎国庆”亲子灯谜会暨月饼品尝会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对客家传统中秋节的认识,了解了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体验了过中秋节的快乐。
实践证明,通过两年半来的探索、研究和实践,幼儿得到了客家文化的熏陶,将爱我河源、爱我家乡的情感植根于幼儿心灵。我们将充分利用课题的研究成果,力争把成果转化为可操作性的教材和资料,为幼儿园本土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同时着力打造幼儿园本土特色课程,努力创建具有现代化教育水平的客家古邑品牌园。

5. 幼儿园主题式课程

幼儿园课程是以主题作为教育活动组合的裁体每个教育活动都体现各学习领域内容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强调每个教育活动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儿歌,歌曲等作为教育活动的材料,准确地确定每个教育活动的目标,清晰得表述能达成活动的活动过程。幼儿园课程即要利益于促进幼儿发展,又要能传成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活动过程要贯穿课...程的内涵,每个教育活动都充分体现各个学习领域内容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在教育活动中要体现健康,语言,科学,社会和艺术五个学习领域。 我在研究主题《多样的服饰》时,首先让幼儿了解我国56个民族各民族的服装,各个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感受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服饰美。在每个分主题上,我利用幼儿教育的理论过程中,建构理论,丰富理论,发展理论,让理论发挥功能,让理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实践指引方向。我注重幼儿的心理发展,而心理发展来于动作,让主体与于客体的相互作用,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成为心理发展的动力,例如指导幼儿利用废旧碎布,塑料,毛线,树叶编制编织各种服饰和帽子,让幼儿初步学习编织的技能。大胆的设计制作富有创意的服装商标。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注重了教育策略,利用心理动作和操作性学习方式开展教育活动,使幼儿发挥了独特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使幼儿从动作过程解决问题过程,促进了幼儿思维水平发展。 为了促进儿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指导,我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如讲故事,念儿歌,讲解,做游戏示范动作,讨论与交流,行为练习,模仿学习,具体帮助与指导,情景演示,角色扮演,游戏活动,实践活动,观看音像资料,图片展示等。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通过选择上述的几种方法综合的加以运用,达到了活动的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6. 幼儿园主题我爱我家五大领域课程有哪些

《我爱我家》是小班多元整合活动课程中的一个分主题,它涉及到幼儿园教学的五大领域,让幼儿在各领域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家,对年幼的孩子来讲永远是一个甜蜜而温馨的地方,而父母是孩子永远的依靠。成人要有意识引导幼儿体验、理解家人之间的亲密与关爱,并可由此扩展,帮助幼儿萌发亲近、关爱周围人的情感。 “...我爱我家”这主题正是基于上述理念而确立的。其教育价值主要是亲近、关爱父母和长辈,愿意帮助、关心他人,乐于与自己熟悉的人交往幼儿在交往过程中,感受家人之间的亲情,由此萌发爱父母、爱家人、爱周围亲近人的情感。爱祖国其实是从爱家开始的;爱他人其实是从爱父母开始的。主题单元我爱我家由两个专题组成,专题一亲亲爸妈;专题二我家的周围。通过专题一让幼儿去爱爸爸妈妈,理解家人之间的亲密与关爱,然后延伸到专题二,帮助幼儿萌发亲近、关爱周围人的情感。 主要通过教学活动,配上小班配套的操作材料4和挂图、CD、幼儿读物4等物品,创建相应的主题区角,布置我爱我家的主题环境,让幼儿感受到父母之间的爱,爱父母,爱长辈,愿意与身边的人相处、活动。 一、健康领域 情感领域: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认知领域: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动作技能领域: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健康教育是教育行业不变且不能变的主题。它不 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还关系到幼儿的心理健康。新《纲要》中也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深感其重要。通过对健康领域的学习,已经明确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我认为健康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因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所以健康教育也应该把握时机。例如:在幼儿进餐环节中应该为幼儿创造一个温馨的进餐环境,教师的语言要少,语调要轻柔。而不是迫切希望幼儿快速改变坏的进餐习惯,就餐时斥责幼儿。又如:生活中的危险场所,教师或家长以威吓的方式提醒幼儿不要接近,使幼儿产生恐惧的心理。而是应该利用讲故事或学习儿歌的正面教育下懂得不能接近危险的地方。再如:成人用糖果或巧克力作为奖励给幼儿,这样不仅助长了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而且也有害幼儿的身体健康。 对于以上的现象还有很多,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家庭教育做起;从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做起。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一名身心健康的祖国接班人! 二、语言领域 情感领域:乐于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认知领域: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动作技能领域: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幼儿语言的发展是随着神经系统和发音器官的成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它既受年龄因素制约,又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 3岁-4岁的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调节、控制能力还相对较差,所以他们发出的语音有些不够准确和清晰。他们虽然掌握一些常用词,但对词意的理解较肤浅和具体。他们已能听懂简单的句子,并能用简单句表达自己的基本意思,但语言不够完整,有时会出现断断续续的现象。 4岁-5岁的幼儿基本上能够听清和发清楚全部语音,已能听懂日常一般句子和一段话的意思。掌握词汇的数量和种类在迅速增加。在使用简单语句的基础上,语言逐渐连贯起来。 5岁-6岁的幼儿在成人正确的教育与引导下,能够发清楚全部语音,并能听懂一些较复杂的句子,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能够掌握表示类概念的词汇以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接词,语言的连续性有所加强。 幼儿时期是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期。语言教育不仅对幼儿一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起重要作用,而且对幼儿的认知能力、社会性及情感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三、社会领域 情感领域:乐意与他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认知领域: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动作技能领域: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2岁-3岁幼儿开始具有最初步的对社会规则、行为规范的认识,能作最直接、简单的道德判断;喜欢与人交往,特别是开始喜欢与同伴交往,对父母及家庭外主要接触者都能形成亲近的情感。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能区分“你”、“我”、“他”,但不会区分自己和他人的需求。同时,他们的情感、行为的冲动性强,自制力差,往往不能与人友好、合作,常发生纠纷,需依靠成人的指导以协调交往。 4岁-5岁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明显提高,懂得更多的社会规则、行为规范;具有初步的道德感;对主要接触者有进一步的亲近情感,能关心他人的情感,出现最初步的关心、同情反应,友好、助人、合作行为明显增多,在自我意识方面,他们开始能体验到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情绪情感和行为反应,能依赖外在成人的要求调控自己的行为,自制力开始发展。 在良好的环境、教育影响下,5岁-6岁幼儿能较好地建立起社会规则与自己行为的联系,建立自身行为与他人反应的关系,发展起行为的内在调控系统,并且在与同伴交往中实践、练习着各种积极的交往方式,运用、掌握着为社会和他人所许可的社会行为,发展着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同时,他们能进一步意识到并开始理解他人有不同于自己的情感、需要,重视成人、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希望被同伴群体接纳,并开始自觉、有意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步实现的。由于每个幼儿和所处的家庭背景不同,因此,他们社会性的发展既受年龄因素影响,又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 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往往决定着他们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社会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集体的关系,能否乐观地对待人生等。因此,它对幼儿的一生都有影响。 四、科学领域 情感领域: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认知领域: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动作技能领域: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能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 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主要通过对物体的看、听、摸、闻、尝等操作活动进行,它与“玩儿”往往是同一过程,其活动的目的性、顺序性、细致性、有意性均较差。 幼儿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3岁-5岁幼儿往往只能直接、简单、表面化地认识事物,他们通过对事物的大量感知积累经验,这些经验是幼儿今后进一步理解周围事物及相互关系的基础。 5岁-6岁幼儿在感知大量单个事物的基础上,逐渐能够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且语言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明显增强。 幼儿对数的感知是从对量的感知开始的。3岁左右的幼儿能准确感知物体的大小、长短等量方面的特征,然后学会按量排序,5岁-6岁的幼儿开始理解量的相对性。 3岁左右的幼儿能笼统感知元素较少的集合,但多数幼儿还不能手口一致地点数。4岁左右的幼儿能手口一致地点数至4,并说出总数。5岁左右的幼儿能正确点数至10,并说出总数。部分5岁半至6岁的幼儿能理解10以内的数守恒。 科学教育对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在幼儿期形成的对周围世界

7. 如何将幼儿园主题教育与课程进行整合

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新《纲要》精神,我园于2001年起开展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的课题研究,该课程贯穿了综合、主题、多元等思想来进行幼儿园教育教学,能进一步促进幼儿整体、和谐的发展,为新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效的途径,这是一个颇具理论价值、现实意义以及发展前景的课题。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将如何体现新《纲要》精神,探索融生活、游戏、学习为一体的整合课程做为课题研究的重点。 一、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的研究背景 第 一、顺应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的潮流。 近十多年来,国外学前教育改革中,出现了许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如美国的“早期开端”、新西兰“新课程方案”,特别是意大利的“瑞吉欧方案教学”,它强调的是从儿童出发,选择符合儿童天性的主题来实施活动整合课程,并在预设的计划中,根据儿童发展的需要允许生成课题。国内如南京、上海、台湾在几年前就开展了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的研究,是以“活动”、“整合”来建构课程的主要形式,依据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主张尊重每一个儿童的独特性,而不能将他们单一化。在新教材实施近两年来,各地幼教研究会及幼儿园也纷纷对“主题活动课程整合”进行探讨与研究,这些教育改革的共同点就是“以儿童发展为本”,将课程改革的研究视为教育研究、视课程为联结实践与理论的一个桥梁。伟大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我们不能把幼稚园里的课程象大学的课程那样独立,什么音乐是音乐、故事是故事,相互间不发生影响。应把幼稚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因此,为顺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潮流,立足于国际视野,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步伐,我园不失时机地提出“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的研究。 第 二、符合新《纲要》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应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注重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以上论述反映了幼儿教育课程整体观的导向。而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强调的是健康、语言、社会、认知、艺术五大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树立一日活动都是课程的整合观,将课程融入幼儿一日生活、游戏、学习之中,使幼儿在学习、生活、游戏过程中整体、和谐、全面的发展。

8. 如何开展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ppt

幼儿园主题活动是一种研究型的课程 ,是幼儿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 教师适时适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导的一种系列活动。它的特点是有核心、有主体、有连续性和发展性。通过阅读教师用书相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