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要素
① 幼儿园课程设计包括哪些要素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是由目标决定的,而目标的达成又离不开内容,没有课程内容,目标也无法实现.
(一)课程目标规定了内容的范围与要求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是依据课程目标来选择和确定的.幼儿园课程目标反映了社会对幼儿发展的期望,也反映了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及规律、特点,因此,幼儿课程的内容必须适合幼儿的学习,同时还要有利于他们朝着社会的期望发展.
幼儿园课程目标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它包括幼儿身体的、认知的、语言的、情感的、以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选择哪些内容才有可能满足幼儿这几方面的发展需要呢?显然,单纯地依赖一两个内容领域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但要把人类所有的文化积累都纳入内容也不可能.因此,只能遵照目标所包含的几方面发展要求,来确定内容的范围,选择对幼儿发展具有永恒价值的内容,既使他们终身受用,同时又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和实际生活需要.如此,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可包括日常生活、体能锻炼、语言、数学、科学、社会、音乐、美术等学习范围,也可以把它们归纳为健康、语言、认知、社会、艺术等领域.每一个学习范围或领域,既对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具有共同的意义,又对幼儿某一方面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
② 幼儿园简述规则游戏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课程内容解决的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往往取决于怎样理解课程。关于课程本质的认识,大致上可以分为“学科中心”和“经验中心”两大类,相应地,对于课程内容也有两种理解。“学科中心”的观点认为课程内容指的是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法则等,它们主要体现在教材当中;“经验中心”的观点认为课程内容是指学生通过实际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境应该获得的认识、态度、行为方式等,它们存在于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当中,存在于教学活动所涉及的问题领域、课题和科目中。综合上述两种观点,可以将课程内容理解为一整套以教学计划的具体形式存在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行为,它们是根据社会为学校制定的目标而设计的。 课程基本内容: 根据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和相应的学习经验选择并组织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的基本态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行为方式。具体说来,幼儿园课程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关于周围世界(包括自己)的浅显而基本的认知经验。 知识具有多种价值,它不仅能够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同时还具有发展价值,是智力发展、能力提高和情绪情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幼儿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包括:生命活动必须的知识,如与幼儿健康、安全相关的知识。有利于幼儿解决基本的生活、交往问题的知识,如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规则的意义等。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生活环境的知识,如自然和社会中常见的事物的名称、属性,幼儿能理解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等。为今后学习系统的学科知识打基础的知识,如基本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为成长为未来社会的高素质公民奠基的知识,如简单的环保知识等。 ②关于基本活动方式的行动经验(“做”的经验)。 人类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生产劳动、社会交往和科学实验。每一类活动都有自己的一些基本的方式方法和基本的原理原则。这些基本的活动方式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掌握的,掌握它们不仅可以提高人的生存能力,也可以让人体验到活动成功所带来的快乐。幼儿的基本活动大致可以分为生活、交往、学习等,细分可以分为自我服务、身体锻炼、游戏、观察、探索、交流、表达等等。各种活动都包含着一些基本的方式方法和技能技巧。例如如何参与到同伴的活动中去,采用什么方式能够让别人接受自己,如果这种方式不起作用怎么办等,都属于这—类。 ③关于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经验。 发展幼儿智力和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课程内容中必须包含这一部分,而且应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幼儿的智力和能力常常表现在解决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上,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得到发展。解决问题一般要经历以下阶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线索——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幼儿的问题解决也经历这几个阶段,需要综合运用观察、分析、批判、动手操作等能力,幼儿有能力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对幼儿来讲,验证假设需要靠“做”,如果一个假设被证明是错误的,就需要提出新的假设,再次进行校验,如此循环,直到得出可靠的结论。因此,幼儿园课程内容应该包括那些对幼儿而言“成问题”的内容,让幼儿的智力和能力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提高。幼儿的问题常常出现在生活、游戏、交往中,如起跳点不一,如何比较谁跳得远;鱼缸里的水变少了,是不是被鱼喝掉了等等。这些“问题”就构成了幼儿学习的内容。因此,利用幼儿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或者感兴趣且有价值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既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提高幼儿的能力。 ④对待世界(包括自己)和活动的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是伴随着活动过程而产生的体验,类似的体验积累多了,就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倾向性。从根本上讲,情感态度不是“教”出来的,它的形成更多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属于隐性课程的范畴。情感态度形成的途径主要有环境的同化作用、经验的情绪效应和理智的分析。环境的同化作用主要表现在周围人对事物的评价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幼儿,使幼儿也持有同样的观点。就经验的情绪体验而言,幼儿对那些使自己体验到愉悦、幸福、自信、满意的事物或者活动会抱有积极的态度,反之亦然。当幼儿认识并真正理解了某种事物或者特定行为的实际含义时,会根据自己的认识对这些事物形成特定的情感和态度,这就是情感态度形成途径中的理智分析。根据这些途径,问题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以发展幼儿的情绪情感。例如,为了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就应该让幼儿有机会探索他们感到好奇的事物,满足幼儿的好奇心;选择的学习内容要有趣、有悬念,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如有趣、惊讶、兴奋等;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幼儿感到周围的人都对学习抱有非常积极的态度。 课程内容分类 目前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分类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按照活动对象的性质划分或者按照学科与心理相结合的方式划分。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把幼儿园课程内容分为健康、自然、社会、语言和艺术5个领域,这是以幼儿活动的对象及其所规定的活动类型为标准来划分的。日本1998年修订的《幼儿园教育纲要》将课程内容分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结合了学科的逻辑顺序与幼儿的心理发展顺序。 ②按照基本学习课题或者问题领域来划分。 国际21世纪委员会在一份重要报告中明确提出,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4种基本的学习——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来重新设计、组织。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有人将幼儿园课程内容分为学生活、学学习、学做人等。 ③按照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或者围绕关键经验的活动来划分。 欧美一些国家的幼儿园课程根据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把内容分为游戏、工作、唱歌、律动、感觉训练、故事、实物观察、烹饪等。一些以皮亚杰理论为指导的学前教育方案,把课程内容视为能给幼儿提供“关键经验”的各种活动。比如凯米课程以皮亚杰对经验的划分——物理经验、社会经验、数理逻辑经验,将包含着3类经验的日常生活、传统活动和来自皮亚杰理论启示的活动作为课程内容。 ④按照幼儿心理发展领域划分。 英国的《学会学习》课程的内容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角度划分的。具体分为7个发展领域:自我意识、社会能力、文化意识、交际能力、动作与感知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美感与创造意识。 围绕上述领域选择适合幼儿的活动和游戏并加以组织,就构成了幼儿园课程。有关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划分方式还不止上述这几种。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对课程内容如何分类,而在于各种课程框架之下的内容是否可以保证幼儿的基本学习,是否能够为幼儿的发展提供适宜的学习经验.
③ 幼儿园活动设计的要素包括哪几个方面
一般地,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都需要考虑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怎样教等等这样一些问题,这就涉及到课程的要素: 一、课程目标 通过教育活动所要达到什么样的发展目的,这是应当首先加以确立的。目标的确立通常要依据儿童——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其发展的需要与可能性,包括儿童一般年龄特点及具体教育对象的实际,考虑社会的要求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同时结合活动内容确定课程目标。 二、课程的内容 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丰富儿童哪些方面的经验,如何加以编排组织。在选择确定课程内容时,一方面要依据教育目标,同时考虑幼儿年龄与发展特点、能力水平及其已有经验,还应适当注意知识的系统性,考虑其间的(逻辑)关系等,按一定规则合理组织起来。幼儿园课程内容范围依教育目标应包括儿童发展的多个领域而非单一领域,因此在计划时应考虑选择全面多样性的内容。 三、方法的设计 这一步是课程设计最具体的一环。即采用什么方法途径与活动方式,什么时候和怎样进行,程序步骤如何?如何组织活动过程等等,从而使幼儿获得有关的经验。不同的敦育目标和内’容,适用于不同的方法,方法的选择设计还应考虑幼儿实际以及环境材料等条件,加以灵活选用,合理结构。没有固定不变普遍适用的方法。教师应对整个课程设计有清晰的思路和正确的观念,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对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的了解,发挥能动创造性,进行课程设计。应注意选择既适应于内容又富于吸引力的活动方式,同时认真考虑和设计活动过程开展的每一个环节,使教育活动顺利进展。 四、课程评价 课程的设计从拟订目标选择内容,到活动的设计,以及计划的实施,不一定都能产生实际教育效果,达到预期目标。为此,就须对课程作适当的评价。这是完整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要素,是使教育过程连续不断运转,促进课程不断创新、完善,教育效果逐步提高的重要环节。
④ 幼儿园的基本要素不包括哪些内容
课程内容解决的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往往取决于怎样理解课程。关于课程本质的认识,大致上可以分为“学科中心”和“经验中心”两大类,相应地,对于课程内容也有两种理解。“学科中心”的观点认为课程内容指的是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法则等,它们主要体现在教材当中;“经验中心”的观点认为课程内容是指学生通过实际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境应该获得的认识、态度、行为方式等,它们存在于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当中,存在于教学活动所涉及的问题领域、课题和科目中。综合上述两种观点,可以将课程内容理解为一整套以教学计划的具体形式存在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行为,它们是根据社会为学校制定的目标而设计的。 课程基本内容: 根据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和相应的学习经验选择并组织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的基本态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行为方式。具体说来,幼儿园课程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关于周围世界(包括自己)的浅显而基本的认知经验。 知识具有多种价值,它不仅能够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同时还具有发展价值,是智力发展、能力提高和情绪情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幼儿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包括:生命活动必须的知识,如与幼儿健康、安全相关的知识。有利于幼儿解决基本的生活、交往问题的知识,如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规则的意义等。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生活环境的知识,如自然和社会中常见的事物的名称、属性,幼儿能理解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等。为今后学习系统的学科知识打基础的知识,如基本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为成长为未来社会的高素质公民奠基的知识,如简单的环保知识等。 ②关于基本活动方式的行动经验(“做”的经验)。 人类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生产劳动、社会交往和科学实验。每一类活动都有自己的一些基本的方式方法和基本的原理原则。这些基本的活动方式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掌握的,掌握它们不仅可以提高人的生存能力,也可以让人体验到活动成功所带来的快乐。幼儿的基本活动大致可以分为生活、交往、学习等,细分可以分为自我服务、身体锻炼、游戏、观察、探索、交流、表达等等。各种活动都包含着一些基本的方式方法和技能技巧。例如如何参与到同伴的活动中去,采用什么方式能够让别人接受自己,如果这种方式不起作用怎么办等,都属于这—类。 ③关于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经验。 发展幼儿智力和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课程内容中必须包含这一部分,而且应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幼儿的智力和能力常常表现在解决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上,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得到发展。解决问题一般要经历以下阶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线索——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幼儿的问题解决也经历这几个阶段,需要综合运用观察、分析、批判、动手操作等能力,幼儿有能力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对幼儿来讲,验证假设需要靠“做”,如果一个假设被证明是错误的,就需要提出新的假设,再次进行校验,如此循环,直到得出可靠的结论。因此,幼儿园课程内容应该包括那些对幼儿而言“成问题”的内容,让幼儿的智力和能力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提高。幼儿的问题常常出现在生活、游戏、交往中,如起跳点不一,如何比较谁跳得远;鱼缸里的水变少了,是不是被鱼喝掉了等等。这些“问题”就构成了幼儿学习的内容。因此,利用幼儿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或者感兴趣且有价值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既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提高幼儿的能力。 ④对待世界(包括自己)和活动的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是伴随着活动过程而产生的体验,类似的体验积累多了,就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倾向性。从根本上讲,情感态度不是“教”出来的,它的形成更多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属于隐性课程的范畴。情感态度形成的途径主要有环境的同化作用、经验的情绪效应和理智的分析。环境的同化作用主要表现在周围人对事物的评价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幼儿,使幼儿也持有同样的观点。就经验的情绪体验而言,幼儿对那些使自己体验到愉悦、幸福、自信、满意的事物或者活动会抱有积极的态度,反之亦然。当幼儿认识并真正理解了某种事物或者特定行为的实际含义时,会根据自己的认识对这些事物形成特定的情感和态度,这就是情感态度形成途径中的理智分析。根据这些途径,问题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以发展幼儿的情绪情感。例如,为了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就应该让幼儿有机会探索他们感到好奇的事物,满足幼儿的好奇心;选择的学习内容要有趣、有悬念,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如有趣、惊讶、兴奋等;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幼儿感到周围的人都对学习抱有非常积极的态度。 课程内容分类 目前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分类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按照活动对象的性质划分或者按照学科与心理相结合的方式划分。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把幼儿园课程内容分为健康、自然、社会、语言和艺术5个领域,这是以幼儿活动的对象及其所规定的活动类型为标准来划分的。日本1998年修订的《幼儿园教育纲要》将课程内容分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结合了学科的逻辑顺序与幼儿的心理发展顺序。 ②按照基本学习课题或者问题领域来划分。 国际21世纪委员会在一份重要报告中明确提出,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4种基本的学习——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来重新设计、组织。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有人将幼儿园课程内容分为学生活、学学习、学做人等。 ③按照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或者围绕关键经验的活动来划分。 欧美一些国家的幼儿园课程根据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把内容分为游戏、工作、唱歌、律动、感觉训练、故事、实物观察、烹饪等。一些以皮亚杰理论为指导的学前教育方案,把课程内容视为能给幼儿提供“关键经验”的各种活动。比如凯米课程以皮亚杰对经验的划分——物理经验、社会经验、数理逻辑经验,将包含着3类经验的日常生活、传统活动和来自皮亚杰理论启示的活动作为课程内容。 ④按照幼儿心理发展领域划分。 英国的《学会学习》课程的内容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角度划分的。具体分为7个发展领域:自我意识、社会能力、文化意识、交际能力、动作与感知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美感与创造意识。 围绕上述领域选择适合幼儿的活动和游戏并加以组织,就构成了幼儿园课程。有关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划分方式还不止上述这几种。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对课程内容如何分类,而在于各种课程框架之下的内容是否可以保证幼儿的基本学习,是否能够为幼儿的发展提供适宜的学习经验.
⑤ 以不同要素为起点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程序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也是历次幼儿教育改革的热点。幼儿园课程建构的价值取向更是幼儿教育改革的关键。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幼儿园课程的改革更是多采纷呈,百家争鸣。孩子在幼儿园到底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在孩子人生的最初阶段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什么样的课程对幼儿的成长最有价值?或者说,幼儿园的课程改 革应持怎样的价值取向,关系到如何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的实现,应当引起幼儿教育工作者高度的重视。一、 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目标是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幼儿园工作规程》非常明确的提出了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一教育的总目标,是在确定幼儿园课程目标时必须考虑的第一个层次。要将教育目标转化为明确的课程目标,首先要对教育目标做出正确的解读。谁都承认幼儿要全面发展,但具体到每一个幼儿身上,如何才为全面发展,有时看来没有争议的教育目标,一旦具体化,却看法不一。为此,幼儿园课程目标以及展开的教育活动常常五花八门。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可以理解为:全面、和谐、高质量、多角度、可持续的发展。即“全面是在早期教育中要注意多方面发展,以避免今天中小学生中存在的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和谐是一种均衡;儿童发展既不是失衡性发展,也不是平均式发展,而是均衡发展、和谐发展;单项发展、特长发展在儿童早期是容易做到的,只要重视、只要努力就能达到一定结果,但全面、均衡、和谐的发展是有难度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高质量是儿童的每个面都要发展,全面了如果每个面都发展得不好,就不是高质量;多选择,对于儿童来讲,就是不能一下子把他(她)局限化,应把他(她)塑造成像钻石一样,有不同的切面,闪烁不同的光芒。可持续就是今天的这种教育能否为他(她)未来的发展打好一个基础,非常关键”。基于这样一种价值理念,幼儿园需要什么样的课程、其课程目标又该如何确定,应该是比较明确了。我们应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阐述的各领域目标(第二层次),制定出具体的处于第三个层次的操作性课程目标,用于指导自己的课程实施过程。保证所制定的课程目标,能切实促进幼儿全面、和谐、高质量的基础性发展,而不是片面强调特色发展或特长发展。二、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材料和主要媒介。随着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推进,及各种课程模式的尝试,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不断的吐故纳新,如一些幼儿园进行的全球教育、环保教育、合作教育、情感教育、生活教育、人格教育等等,其目的都是为了迎合时代发展所作的调整。我们不反对将以上内容引为课程内容。在知识爆炸,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是应该不断的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时代发展所提出的要求。但当前,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存在着为了求新而求新的现象。为了在各项评比活动中突出创新,获奖夺冠,有的教师刻意搜寻新内容,挖空心思创新教法。把选择教学内容的重心放在了如何突出教师的素质上,而不是放在如何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基点上。创新是教育发展永恒的主题,我们不反对追求创新,但创新一定要站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角度进行。我们应当认真思考,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对幼儿成长是否必要? 对幼儿成长来说,最有价值的是什么? 我们在选择教材内容时,不应该以该项内容是否新奇来取舍,而应该从要素建构论出发来组织选择课程内容。要素建构论认为:在环境影响要素中,不是所有的因素对孩子都产生同样的影响,有些因素的影响要大一些,有些因素的影响要小一些,真实的把握住孩子成长的关键要素,即对儿童未来发展产生深远而又可持续性影响的要素,才是我们所应该选择的教学内容,将这些关键要素以增加权重的方式加以建构,才能更好的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幼儿教育内容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即基础性原则、启蒙性原则、兴趣性原则、人文性原则、情境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基础性原则要求,所选取的课程内容必须有利于促进学前儿童基础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为其以后良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把那些涉及人生价值与人发展最基本的问题选作课程内容,使学前教育课程内容成为课程内容整体系统必然的基础部分。? 启蒙性原则要求,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必须能启迪学前儿童心智的功能,打开儿童心灵之窗。能促进学前儿童各种心理现象和心理机能的最佳产生,萌生其善良德性、探索精神、求知欲望、进取心,引发其创造兴趣,使其由他人启蒙走向自我启蒙,形成持续性发展的能力。兴趣性原则要求,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兴趣、需要选择课程内容;所选内容应有利于发展学前儿童广泛的健康的兴趣,并由直接兴趣、短时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和长久兴趣,由外部兴趣转向内部兴趣;使兴趣成为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真正动力,但不是迁就其兴趣。课程内容具有兴趣性,目的是为了引发儿童自觉地学习与发展,使学习活动变得轻松、愉快,让儿童在自觉自愿积极主动中获得健全发展。? 人文性原则要求,课程内容要充分照顾学前儿童主体性和个性发展,有利于发展其自我表现、创造的价值;要特别注意把学前儿童作为核心,选入那些适宜于发展学前儿童人文特性的文化内容,尊重儿童人格和人权,注重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合作意识与态度的建立,形成健康的人的心理和民族心理以及初级的人道主义精神。? 情境性原则要求,应从学前儿童的生活情境(自然情境、社会情境)中选择那些具体、形象、直观、或能引起学前儿童想象、联想的事物、材料、活动等作为课程内容。内容具有感染性和陶冶功能,适合儿童感受、操作,使其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充实其表象世界,形成有序的情境联系。? 活动性原则要求,课程内容必须能激发学前儿童积极充分地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与发展,实现由外显活动到内隐的心理(思维等)活动的转变,形成良好的内部活动结构和活动能力,引导儿童进行自由自发的创造活动。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发展。? 整体性原则要求,所选内容能有利于学前儿童整体健康发展,内容之间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具有整体教育功能;内容全面,照顾到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和层次;整体地看待儿童发展,实现内容结构的整体优化。? 发展性原则要求,必须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顺序与特点选取内容;所选内容有助于所有儿健全人格和主体性的发展;要着眼于未来,形成儿童长久发展的能力,促进儿童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的转化。因此,内容不能迁就儿童已有水平,要稍有超前性。? 选择学前教育课程内容,要充分依据这些基本原则,同时也要适当注意内容的科学性、审美性等,运用系统观点,综合地进行。需要说明的是,选择课程内容不仅仅是教师的专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要求学前儿童自主选择,教师予以指导。?? 三、课程类型的安排幼儿的发展不只是在我们安排的课程内发展,而是在全天候时间段里接受各种影响并发展着。因此在幼儿一日流程中课程的类型应多种多样,相互结合。一般可分为四类课程:即潜在课程、微型课程、领域课程与生活实践课程。潜在课程又称隐性课程,是指环境中那些潜在的对儿童的成长施加影响的因素,潜在课程利用儿童无意注意与模仿习得能力强的特点往往发挥着巨大作用。如道德、态度、行为、习惯、观念等单靠领域课程是不容易实现目标的,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微型课程是指时间单位非常短,约在一到三分钟,最长不超过五分钟的短小课程。在一天之中,有效利用许多小的时间段设计课程也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领域课程是指有目的有计划设计的
⑥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一般包括那三个方面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有智力开发,身体体能锻炼,陌生环境的适应力,家庭到集体生活的过渡,自主独立性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开发以及团队合作的训练等,其中智力开发是最为重要的。
语言表达能力的开发,团队合作的训练:在智力开发,体能锻炼,以及适应独立能力的培养的过程中,也要不忘培养孩子学会与人交流,学会自主表达情感。与此同时,也要引导孩子之间的互帮互阻,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协助他们从身心上逐渐强壮起来。
因此,教育要从幼小阶段抓起。幼儿园教育虽然不属于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其重要性远远不会低于九年义务教育。重视幼教,重视抓基础,未来孩子才能更优秀,更具竞争力!
⑦ 幼儿园主题课程设计月计划怎么写
一、明确主题选择方向,寻找恰当的主题源 主题式课程为幼儿和教师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学习内容和教育内容的选择可能性,但同时,也对幼儿和教师选择恰当的主题提出了挑战。不同的课程设计者因价值观的差异,会有不同的主题选择倾向。因此,明确教育价值观是明确主题选择方向的首要任务。一般来说,主题式课程存在两种主题选择倾向。 1.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主题式课程大多是以儿童的兴趣为出发点的。因为儿童的兴趣和求知需要是主题式课程得以生发和开展下去的保障。从儿童兴趣出发选择主题,可以较好地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和探究兴趣。这种选择倾向演绎了新的教育观和课程观。 从儿童自身兴趣出发选择主题源,有以下方法和策略: ①从儿童关注的话题(谈话或疑问)中寻找主题; ②从吸引儿童的事件中寻找主题; ③从儿童的角色行为中寻找主题; ④从儿童感兴趣的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中寻找主题。 2.从教师的兴趣出发。这里的“教师兴趣”并不意味着主题的选择纯粹是教师的意志,而完全不顾及幼儿的学习兴趣。从教师的兴趣出发,是指在选择主题时,教师对于主题的系统性、逻辑性以及方向性的设想较多,主题的选择往往带有某种课程改革的意图和科研目的。例如,有些幼儿园依据本园的特色或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寻找和确定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内容,开发适合幼儿学习、探究的园本课程。 二、寻找合适的展开线索,扩展主题源 主题源一般要通过一定的线索层层展开,从而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主题网络。到底从哪个角度,按什么线索展开主题源才是较恰当和合理的呢?目前,教师在扩展主题源时,较多采用两种展开线索。 1.分析主题源中所包含的信息要素,并将这些信息要素作进一步的分解,找到次一级的主题要素,以此类推,层层分解,如: 以这种方式展开主题源,各主题要素彼此关联,可以构成一个网状结构。但次一级主题分层不宜过多,否则容易偏离主题源的价值追求,也易造成各主题要素展开层次的悬殊,如一个主题要素展开了四层甚至更多,而另一个主题要素只展开了两层甚至更少。 2.分析主题源所涵盖的学科或领域倾向,设想儿童可以从这些学科或领域中获得哪些具体的知识和技能,由此形成具有学科或领域倾向的主题要素网。如: 利用这种线索展开的主题要素与主题源的联系较紧密,容易实现主题源的教育目标。但是,由于主题内容的完整性和综合功能被打破,易使原本综合的活动还原为单一的学科或领域活动。很多幼儿园教师的疑问和困惑也是从这里产生的,似乎从主题出发,兜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学科或领域教学。 选用主题源展开线索的依据是: ①主题源的教育价值定位,是强调情感、能力方面的价值,还是较多考虑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要求; ②主题源内涵的大小,即所包含的主题要素的多寡; ③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 三、分析某一主题要素的内容性质,确定学习活动倾向 主题网络构成之后,教师要分析主题要素的内容性质,确定其学习活动倾向。这方面一般可采取两种策略。 1.对网络中所有主题要素的内容性质进行分析。不同的主题要素,其内容性质不同,它所具有的学习活动倾向也不同。这里的学习活动倾向不是特指社会、语言、数学、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或领域活动的倾向,而是指专门的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或游戏活动。在开展主题式课程时,要求幼儿在一定时期内沉浸在一个主题中,使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所有活动都与这个主题相关,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主题式课程的教育优势。因此,主题网络经过教师的分析和整理之后应将主题要素网络转变成活动网络。教师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求知兴趣确定某一主题要素和活动形式作为展开此主题式课程的生发点。 2.对网络中某一确定的主题要素的内容进行分析、确定其学习活动倾向,并据此开展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根据师幼互动的情况和幼儿活动的兴趣,不断生发新的主题要素,使整个主题式课程灵活、自由地以各种活动形式得以展开,构成一个动态的系统,使幼儿的生活、游戏和学习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四、挖掘主题要素的网络价值,确定活动目标和要求 主题式课程关注的是整体的、有联系的经验,追求对幼儿具有“完整”意义的教育价值。主题要素是主题网络中的一个点,是整体的、有联系的经验中的一个点,具有整体主题网络所蕴涵的价值特征,因此充分挖掘和利用主题要素所隐含的网络价值,是开展主题式课程的关键。也就是说,从某一主题要素着手设计课程时,活动目标和要求所体现的不应仅仅是某一主题要素本身的价值目标,始终要留有一定的空间来体现主题网的价值追求。这样才能保证幼儿的生成性活动与教师的预定性活动相统一,使目标的系统性与生成性相结合。例如,在“热闹的大街”这一主题网中,教师根据幼儿的谈话热点开展了“行车交通标志”这一游戏活动。活动本身的目标非常清晰:认识各种行车交通标志,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但是活动所具有的网络目标还包括街道建设与美化、街景装饰与布置、角色行为扮演……因此,教师在设立活动目标,为幼儿准备活动材料时,就要考虑更多潜在性的情境要求、物质要求以及幼儿可能出现的种种兴趣要求。 五、根据活动目标,设计活动方案 主题只是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教师定位和设计一个具体活动方案的切入点。主题式课程的特点在于其教育内容的生活性和综合功能,其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并不具有一定的模式。因此,在预成活动具体目标和要求之后,应根据活动目标在完成整体主题网教育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活动要求的高低,本园本班幼儿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及环境、材料状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设计活动方案,开发课程。各种课程内容的组织都可以采用主题的形式,但具体的教学和活动模式可以各不相同。 主题式课程由于它整合的教育理念以及对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我们期望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教师们能更好地理解幼儿园课程中的主题,能更有效地运用主题设计策略开发幼儿园课程,组织幼儿的各项活动,使我们的孩子在一个更为适宜、更具有生活意义的教育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⑧ 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要素
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主要以思想开发与交流能力为主要!
⑨ 幼儿园课程设计包括哪些要素
一般地,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都需要考虑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怎样教等等这样一些问题,这就涉及到课程的要素:
一、课程目标
通过教育活动所要达到什么样的发展目的,这是应当首先加以确立的。目标的确立通常要依据儿童——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其发展的需要与可能性,包括儿童一般年龄特点及具体教育对象的实际,考虑社会的要求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同时结合活动内容确定课程目标。
二、课程的内容
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丰富儿童哪些方面的经验,如何加以编排组织。在选择确定课程内容时,一方面要依据教育目标,同时考虑幼儿年龄与发展特点、能力水平及其已有经验,还应适当注意知识的系统性,考虑其间的(逻辑)关系等,按一定规则合理组织起来。幼儿园课程内容范围依教育目标应包括儿童发展的多个领域而非单一领域,因此在计划时应考虑选择全面多样性的内容。
三、方法的设计
这一步是课程设计最具体的一环。即采用什么方法途径与活动方式,什么时候和怎样进行,程序步骤如何?如何组织活动过程等等,从而使幼儿获得有关的经验。不同的敦育目标和内’容,适用于不同的方法,方法的选择设计还应考虑幼儿实际以及环境材料等条件,加以灵活选用,合理结构。没有固定不变普遍适用的方法。教师应对整个课程设计有清晰的思路和正确的观念,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对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的了解,发挥能动创造性,进行课程设计。应注意选择既适应于内容又富于吸引力的活动方式,同时认真考虑和设计活动过程开展的每一个环节,使教育活动顺利进展。
四、课程评价
课程的设计从拟订目标选择内容,到活动的设计,以及计划的实施,不一定都能产生实际教育效果,达到预期目标。为此,就须对课程作适当的评价。这是完整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要素,是使教育过程连续不断运转,促进课程不断创新、完善,教育效果逐步提高的重要环节。
⑩ 幼儿园课程的要素有哪些求解啊
幼儿园课程的四要素: 1. 幼儿园课程目标 2. 幼儿园课程内容 3. 幼儿园课程组织实施 4. 幼儿园课程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