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新课程九年级答案
❶ 初中新课标百练百胜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答案
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❷ 那有初中物理新课标金榜学案(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答案啊
你老师可能有啊
❸ 新课程学习辅导 物理 九年级 全一册 人教版的答案
没有啊!!!!
❹ 全品作业本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上)新课标(RJ)答案
我也在找,加油吧!^_^
❺ 初中九年级人教版 物理新课程学习与测评 同步指导 电子书
可以上清大学习吧网站看看,办了会员充点钱就行,讲课和练习都有
❻ 急求明天出版社的物理九年级下伴你学习新课程单元过关练习中考模拟(三)的答案
知识梳理抄
位置 参照标准袭 在改变 没有发生改变 m 卷尺 刻度尺 长度 分度值 紧贴
垂直 准确 度数 长度 点数 s 表 真实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路程 时间 时间 路程 路 时间 m/S 0.001 千米每小时 不变 不变 改变 :V=S/t(2)质量与重量:G=mg(3)密度公式:ρ=m/V (选一个就行) 刻度尺 时间
选择A C B D C A C C B C
❼ 初中新课程 金榜学案2013~2014最新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答案
就算有也是纸质的 没电子的
你要是答案被老师收了 就去找有的人复印吧
再不行就买本新的
❽ 急求湖南教育出版社新课程物理数学九下答案
二、探索性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要求学校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培养全面发展的开拓型、创造型人才。在这种要求下,数学教学中开放型问题随之产生。于是,探索性问题成了近几年来高考命题中的热点问题,它既是高等学校选拔高素质人材的需要,也是中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创造能力、开拓能力的任务所要求的。实际上,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是观察、分析、归纳、类比、猜想、概括、推证的探索过程,其探索方法是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是今后数学教育的重要方向。
一般地,对于虽给出了明确条件,但没有明确的结论,或者结论不稳定,需要探索者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结论或判断结论的问题(探索结论);或者虽给出了问题的明确结论,但条件不足或未知,需要解题者寻找充分条件并加以证明的问题(探索条件),称为探索性问题。此外,有些探索性问题也可以改变条件,探讨结论相应发生的变化;或者改变结论,探讨条件相应发生的变化;或者给出一些实际中的数据,通过分析、探讨解决问题。
探索性问题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猜想归纳型、存在型问题、分类讨论型。
猜想归纳型问题是指在问题没有给出结论时,需要从特殊情况入手,进行猜想后证明其猜想的一般性结论。它的思路是:从所给的条件出发,通过观察、试验、不完全归纳、猜想,探讨出结论,然后再利用完全归纳理论和要求对结论进行证明。其主要体现是解答数列中等与n有关数学问题。
存在型问题是指结论不确定的问题,即在数学命题中,结论常以“是否存在”的形式出现,其结果可能存在,需要找出来,可能不存在,则需要说明理由。解答这一类问题时,我们可以先假设结论不存在,若推论无矛盾,则结论确定存在;若推证出矛盾,则结论不存在。代数、三角、几何中,都可以出现此种探讨“是否存在”类型的问题。
分类讨论型问题是指条件或者结论不确定时,把所有的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后,找出满足条件的条件或结论。此种题型常见于含有参数的问题,或者情况多种的问题。
探索性问题,是从高层次上考查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新题型,正确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桥梁和向导,通常需要综合运用归纳与猜想、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价转化与非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才能得到解决,我们在学习中要重视对这一问题的训练,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开拓能力。
Ⅰ、再现性题组:
1.是否存在常数a、b、c,使得等式1·2+2·3+…+n(n+1)=(an+bn+c)对一切自然数n都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89年全国理)
2.已知数列,…,,…。S为其前n项和,求S、S、S、S,推测S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93年全国理)
【简解】1题:令n=1、2、3代入已知等式列出方程组,解得a=3、b=11、c=10,猜测a、b、c的值对所有的n∈N都成立,再运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属于是否存在型问题,也可属于猜想归纳型问题)
2题:计算得到S=、S=、S=、S=,观察后猜测S=,再运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Ⅱ、示范性题组:
【例1】已知方程kx+y=4,其中k为实数,对于不同范围的k值,分别指出方程所代表图形的类型,并画出曲线简图。(78年全国高考题)
【分析】由圆、椭圆、双曲线等方程的具体形式,结合方程kx+y=4的特点,对参数k分k>1、k=1、0<k<1、k=0、k<0五种情况进行讨论。
【解】由方程kx+y=4,分k>1、k=1、0<k<1、k=0、k<0五种情况讨论如下:
① 当k>1时,表示椭圆,其中心在原点,焦点在y轴上,a=2,b=;
② 当k=1时,表示圆,圆心在原点,r=2;
③ 当0<k<1时,表示椭圆,其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a=,b=2;
④ 当k=0时,表示两条平行直线 y=±2;
⑤ 当k<0时,表示双曲线,中心在原点,焦点在y轴上。
y y y y y x x x x x
所有五种情况的简图依次如下所示:
【注】分类讨论型问题,把所有情况分类讨论后,找出满足条件的条件或结论。
【例2】给定双曲线x-=1, ① 过点A(2,0)的直线L与所给双曲线交于P及P,求线段PP的中点P的轨迹方程; ② 过点B(1,1)能否作直线m,使m与所给双曲线交于两点Q、Q,且点B是线段Q、Q的中点?这样的直线m如果存在,求出它的方程;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81年全国高考题)
【分析】两问都可以设直线L的点斜式方程,与双曲线方程联立成方程组,其解就是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坐标,再用韦达定理求解中点坐标等。
【解】① 设直线L:y=k(x-2)
∴ 消y得(2-k)x+4kx-(2+4k)=0
∴ x+x= ∴x= 代入直线L得:y=
∴ 消k得2x-4x-y=0即-=1
线段PP的中点P的轨迹方程是:-=1
② 设所求直线m的方程为:y=k(x-1)+1
∴ 消y得(2-k)x+(2k-2k)x+2k-k-3=0
∴ x+x==2×2 ∴k=2
代入消y后的方程计算得到:△<0, ∴满足题中条件的直线m不存在。
【注】本题综合性比较强,将解析几何知识进行了横向综合。对于直线与曲线的交点问题和有关交点弦长及其中点的问题,一般可以利用韦达定理和根的判别式求解。本题属于存在型问题,其一般解法是:假设结论不存在,若推论无矛盾,则结论确定存在;若推证出矛盾,则结论不存在。在解题思路中,分析法与反证法起了关键作用。这类问题一般是先列出条件组,通过等价转化解组。
【例3】设{a}是正数组成的数列,其前n项的和为S,并且对于所有的自然数n,a与2的等差中项等于S与2的等比中项。 ① 写出数列{a}的前3项; ② 求数列{a}的通项公式(写出推证过程); ③ 令b=(+) (n∈N),求(b+b+…+b-n)。(94年全国高考题)
【分析】由题意容易得到=,由此而求得a、a、a,通过观察猜想a,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求出a后,代入不难求出b,再按照要求求极限。
【解】① ∵ == ∴ a=2
∵ === ∴ a=6
∵ === ∴a=10
所以数列{a}的前3项依次为2、6、10。
② 由数列{a}的前3项依次为2、6、10猜想a=4n-2,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a=4n-2:
当n=1时,通项公式是成立的;
假设当n=k时结论成立,即有a=4k-2,
由题意有=,将a=4k-2代入得到:S=2k;
当n=k+1时,由题意有==
∴ ()=2(a+2k) 即a-4a+4-16k=0
由a>0,解得a=2+4k=4(k+1)-2,
所以n=k+1时,结论也成立。
综上所述,上述结论对所有的自然数n都成立。
③ 设c=b-1=(+)-1=(+-2)
=[(-1)+(-1)]=-
b+b+…+b-n=c+c+…+c=(1-)+(-)+…+(-)=1-
∴(b+b+…+b-n)=(1-)=1
【注】本题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属于猜想归纳型问题,其一般思路是:从最简单、最特殊的情况出发,推测出结论,再进行严格证明。第③问对极限的求解,使用了“裂项相消法”,设立新的数列c具有一定的技巧性。
此外,本题第②问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属于给出数列中S与a的函数关系式求a,对此类问题我们还可以直接求解,解答思路是由a=S-S的关系转化为数列通项之间的递推关系,再发现数列的特征或者通过构造新的数列求解。具体的解答过程是:
由题意有=,整理得到S=(a+2),所以S=(a+2),
∴ a=S-S=[(a+2)-(a+2)]
整理得到(a+a)( a-a-4)=0
由题意a>0可以得到:a-a-4=0,即a-a=4
∴数列{a}为等差数列,其中a=2,公差d=4,即通项公式为a=4n-2。
【例4】已知x>0,x≠1,且x= (n∈N),比较x与x的大小。(86年全国理)
【分析】比较x与x的大小,采用“作差法”,判别差式的符号式,分情况讨论。
【解】x-x=-x=
由x>0及数列{x}的定义可知,x>0,所以x-x与1-x的符号相同。
假定x<1,当n=1时,1-x>0;假设n=k时1-x>0,那么当n=k+1时,
1-x=1-[]=>0,因此对一切自然数n都有1-x>0,即x<x。
假定x>1,当n=1时,1-x<0;假设n=k时1-x<0,那么当n=k+1时,
1-x=1-[]=<0,因此对一切自然数n都有1-x<0,即x<x。
所以,对一切自然数n都有x<x。
【注】本题对1-x的符号的探讨,由于其与自然数n有关,考虑使用数学归纳法解决。一般地,探索性问题与自然数n有关时,我们可以用归纳→猜想→证明的方法解出。
Ⅲ、巩固性题组:
1. 设{a}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S是前n项和。 ①. 证明: <lgS; ②.是否存在常数c>0,使得<lg(S-c)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95年全国理)
2.已知数列{b}是等差数列,b=1,b+b+…+b=100。
①.求数列{b}的通项; ②.设数列{a}的通项a=lg(1+),记S是数列{a}的前n项和,试比较S与lgb的大小,并证明你的结论。(98年全国高考题)
3.是否存在a、b、c,使得a=an+bn+c,且满足a=1,3S=(n+2)a,对一切自然数n都成立(其中S=a+a+…+a)?试证明你的结论。
4.已知P=(1+x),Q=1+nx+x,n∈N,x∈(-1,+∞),比较P和Q的大小。
5.已知数列{a}满足关系式a=a (a>0),a= (n≥2,n∈N)。
① 用a表示a、a、a; ② 猜想a的表达式,并证明你的结论。
A y B O C x
6.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b、a、c成等差数列,b≥c。已知B(-1,0)、C(1,0)。
① 求顶点A的轨迹L;
② 是否存在直线m,使m过点B并与曲线L交于不同的两点P、Q且|PQ|恰好等于原点O到直线m距离的倒数?若存在,求出m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P N B M AC D
7.如图,已知矩形ABCD,PA⊥平面ABCD,M、N分别是AB、PC的中点。
求证:MN⊥AB;
② 若平面PDC与平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为θ,能否确定θ,使得直线MN是异面直线AB与PC的公垂线?若能确定,求出θ的值;若不能确定,说明理由。
三、选择题解答策略
近几年来高考数学试题中选择题稳定在14~15道题,分值65分,占总分的43.3%。高考选择题注重多个知识点的小型综合,渗逶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体现基础知识求深度的考基础考能力的导向;使作为中低档题的选择题成为具备较佳区分度的基本题型。因此能否在选择题上获取高分,对高考数学成绩影响重大。解答选择题的基本策略是准确、迅速。
准确是解答选择题的先决条件。选择题不设中间分,一步失误,造成错选,全题无分。所以应仔细审题、深入分析、正确推演、谨防疏漏;初选后认真检验,确保准确。
迅速是赢得时间获取高分的必要条件。高考中考生不适应能力型的考试,致使“超时失分”是造成低分的一大因素。对于选择题的答题时间,应该控制在不超过50分钟左右,速度越快越好,高考要求每道选择题在1~3分钟内解完。
选择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的熟练、基本计算的准确、基本方法的运用、考虑问题的严谨、解题速度的快捷等方面,是否达到《考试说明》中的“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要求。历年高考的选择题都采用的是“四选一”型,即选择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它包括两个部分:题干,由一个不完整的陈述句或疑问句构成;备选答案,通常由四个选项A、B、C、D组成。
选择题的特殊结构决定了它具有相应的特殊作用与特点:由于选择题不需写出运算、推理等解答过程,在试卷上配有选择题时,可以增加试卷容量,扩大考查知识的覆盖面;阅卷简捷,评分客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试卷的效度与信度;侧重于考查学生是否能迅速选出正确答案,解题手段不拘常规,有利于考查学生的选择、判断能力;选择支中往往包括学生常犯的概念错误或运算、推理错误,所有具有较大的“迷惑性”。
一般地,解答选择题的策略是:① 熟练掌握各种基本题型的一般解法。② 结合高考单项选择题的结构(由“四选一”的指令、题干和选择项所构成)和不要求书写解题过程的特点,灵活运用特例法、筛选法、图解法等选择题的常用解法与技巧。③ 挖掘题目“个性”,寻求简便解法,充分利用选择支的暗示作用,迅速地作出正确的选择。
Ⅰ、示范性题组:
直接法:
直接从题设条件出发,运用有关概念、性质、定理、法则等知识,通过推理运算,得出结论,再对照选择项,从中选正确答案的方法叫直接法。
【例1】(96年高考题)若sinx>cosx,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A.{x|2k-<x<2k+,kZ} B. {x|2k+<x<2k+,kZ}
C. {x|k-<x<k+,kZ} D. {x|k+<x<k+,kZ}
【解】直接解三角不等式:由sinx>cosx得cosx-sinx<0,即cos2x<0,所以: +2kπ<2x<+2kπ,选D;
【另解】数形结合法:由已知得|sinx|>|cosx|,画出单位圆:
利用三角函数线,可知选D。
【例2】(96年高考题)设f(x)是(-∞,∞)是的奇函数,f(x+2)=-f(x),当0≤x≤1时,f(x)=x,则f(7.5)等于______。
A. 0.5 B. -0.5 C. 1.5 D. -1.5
【解】由f(x+2)=-f(x)得f(7.5)=-f(5.5)=f(3.5)=-f(1.5)=f(-0.5),由f(x)是奇函数得f(-0.5)=-f(0.5)=-0.5,所以选B。
也可由f(x+2)=-f(x),得到周期T=4,所以f(7.5)=f(-0.5)=-f(0.5)=-0.5。
【例3】(87年高考题)七人并排站成一行,如果甲、乙两人必需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的种数是_____。
A. 1440 B. 3600 C. 4320 D. 4800
【解一】用排除法:七人并排站成一行,总的排法有P种,其中甲、乙两人相邻的排法有2×P种。因此,甲、乙两人必需不相邻的排法种数有:P-2×P=3600,对照后应选B;
【解二】用插空法:P×P=3600。
直接法是解答选择题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低档选择题可用此法迅速求解。直接法适用的范围很广,只要运算正确必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提高直接法解选择题的能力,准确地把握中档题目的“个性”,用简便方法巧解选择题,是建在扎实掌握“三基”的基础上,否则一味求快则会快中出错。
特例法:
用特殊值(特殊图形、特殊位置)代替题设普遍条件,得出特殊结论,对各个选项进行检验,从而作出正确判断的方法叫特例法。常用的特例有特殊数值、特殊数列、特殊函数、特殊图形、特殊角、特殊位置等。
【例4】(97年高考题)定义在区间(-∞,∞)的奇函数f(x)为增函数,偶函数g(x)在区间[0,+∞)的图象与f(x)的图象重合,设a>b>0,给出下列不等式①f(b)-f(-a)>g(a)-g(-b);②f(b)-f(-a)<g(a)-g(-b);③f(a)-f(-b)>g(b)-g(-a);④f(a)-f(-b)<g(b)-g(-a).其中成立的是( )
A. ①与④ B. ②与③ C. ①与③ D. ②与④
【解】令f(x)=x,g(x)=|x|,a=2,b=1,则:f(b)-f(-a)=1-(-2)=3, g(a)-g(-b)=2-1=1,得到①式正确;f(a)-f(-b)=2-(-1)=3, g(b)-g(-a)=1-2=-1,得到③式正确。所以选C。
【另解】直接法:f(b)-f(-a)=f(b)+f(a),g(a)-g(-b)=g(a)-g(b)=f(a)-f(b),从而①式正确;f(a)-f(-b)=f(a)+f(b),g(b)-g(-a)=g(b)-g(a)=f(b)-f(a),从而③式正确。所以选C。
【例5】(85年高考题)如果n是正偶数,则C+C+…+C+C=______。
A. 2 B. 2 C. 2 D. (n-1)2
【解】用特值法:当n=2时,代入得C+C=2,排除答案A、C;当n=4时,代入得C+C+C=8,排除答案D。所以选B。
【另解】直接法:由二项展开式系数的性质有C+C+…+C+C=2,选B。
当正确的选择对象,在题设普遍条件下都成立的情况下,用特殊值(取得愈简单愈好)进行探求,从而清晰、快捷地得到正确的答案,即通过对特殊情况的研究来判断一般规律,是解答本类选择题的最佳策略。近几年高考选择题中可用或结合特例法解答的约占30%左右。
筛选法:
从题设条件出发,运用定理、性质、公式推演,根据“四选一”的指令,逐步剔除干扰项,从而得出正确判断的方法叫筛选法或剔除法。
【例6】(95年高考题)已知y=log(2-ax)在[0,1]上是x的减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
A. [0,1] B. (1,2] C. (0,2) D. [2,+∞)
【解】∵ 2-ax是在[0,1]上是减函数,所以a>1,排除答案A、C;若a=2,由2-ax>0得x<1,这与[0,1]不符合,排除答案C。所以选B。
【例7】(88年高考题)过抛物线y=4x的焦点,作直线与此抛物线相交于两点P和Q,那么线段PQ中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_。
A. y=2x-1 B. y=2x-2 C. y=-2x+1 D. y=-2x+2
【解】筛选法:由已知可知轨迹曲线的顶点为(1,0),开口向右,由此排除答案A、C、D,所以选B;
【另解】直接法:设过焦点的直线y=k(x-1),则,消y得:
kx-2(k+2)x+k=0,中点坐标有,消k得y=2x-2,选B。
筛选法适应于定性型或不易直接求解的选择题。当题目中的条件多于一个时,先根据某些条件在选择支中找出明显与之矛盾的,予以否定,再根据另一些条件在缩小的选择支的范围那找出矛盾,这样逐步筛选,直到得出正确的选择。它与特例法、图解法等结合使用是解选择题的常用方法,近几年高考选择题中约占40%。
代入法:
将各个选择项逐一代入题设进行检验,从而获得正确判断的方法叫代入法,又称为验证法,即将各选择支分别作为条件,去验证命题,能使命题成立的选择支就是应选的答案。
【例8】(97年高考题)函数y=sin(-2x)+sin2x的最小正周期是_____。
A. B. C. 2 D. 4
【解】代入法:f(x+)=sin[-2(x+)]+sin[2(x+)]=-f(x),而
f(x+π)=sin[-2(x+π)]+sin[2(x+π)]=f(x)。所以应选B;
【另解】直接法:y=cos2x-sin2x+sin2x=sin(2x+),T=π,选B。
【例9】(96年高考题)母线长为1的圆锥体积最大时,其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等于_____。
A. B. C. D.
【解】代入法:四个选项依次代入求得r分别为:、、、,再求得h分别为:、、、,最后计算体积取最大者,选D。
❾ 诚求全品作业本 物理 九年级全一册 上 答案 新课标 (RJ) 人教版 (肖德好) 阳光出版社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