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数学新课程改革

数学新课程改革

发布时间: 2020-11-28 04:30:39

Ⅰ 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就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或理念的课堂。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完全自主的学习是我们的理想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逐步掌握自主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帮助他们逐步学会自我评价与自主监控,最终实现课堂的完全自主性。
二、 实现自主学习的策略
1.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采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尽量避免我听你讲、我问你答的传统模式。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我们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也应该在变。要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自我主体意识,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一直感觉到比较枯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做游戏、小比赛以及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学习《轴对称现象》这一节中,在网络平台上通过对美丽的世界中存在的轴对称现象的描述,观看各种轴对称的图片,使学生们沉浸在轴对称的意境中,让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明确这节课要研究的主题。接着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并归纳图形的共同特点,我又列举生活中的一些轴对称实例,提高了学生认知轴对称现象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来,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理解周围的事物,使数学知识注入生活的气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和宽松的课堂环境。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可以感受到集体的归属感,教师应该放下架子,走到学生当中去,与他们一起解决问题,从而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解决,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学生个人目标的实现。
2.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
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的教学中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学习的资源,能让学生做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给学生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的进行学习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同时,教师还要尽可能的照顾到个体差异,分配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对于后进生,尽量布置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从而满足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需求,逐渐培养学生自主选择的习惯和能力。
3.采取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构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探究,教师要积极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向他们提供可得到帮助的环境,培养他们遇到困难时向教师、向同伴求救的意识和能力。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于一般概念、疑难问题先让学生独立钻研,然后通过集体或小组讨论,这样的讨论活动有助于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的教学组织形式,这样有助于鼓励学生自己独立钻研,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掌握知识。例如,我在学习《一次函数的图像的性质》这一节时,我首先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常数比较简单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紧接着我提问:你们认为黑板上这些一次函数大致有几个类型?学生在讨论一会以后说出四类,即k>0,b>0;k>0,b<0;k<0,b>0;k<0,b<0。我让学生在板书的函数中不同类型各选了两个,我们来画出这八个函数的图像,我把任务分配给了8个小组,每组1个,6人一组。然后,我走到学生中进行巡视和指导。在确认学生画完的情况下,我提出了要求:请同学们组间比较一下八个函数图像,它们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一样吗?学生很显然观察到不一样。我又提出问题:它们的位置不一样是由什么要素决定的?学生通过思考发现是由k、b的取值确定的。我又围绕学生刚才的回答,你能得到图像或函数的那些结论?学生在进行探究讨论后得出一次函数的图像的性质。最后,我对学生刚才的探究结论进行优化组合。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体会非常充分,通过充分的过程探究,学生得出图像的性质。在这段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活动中去体验、经历、内化知识,收到了好的效果。
4.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主要与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好有关。一个好的学习习惯需要经过多次的重复,如果总是老师说什么,他们才去做什么,学习上就会很被动。培养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讲非常重要。培养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学习中自主学习的习惯。我在上课前都要求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但时间长了我发现有些学生往往不愿预习或者不会预习。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预习的效果常会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困难。最后,我想出了一个办法,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前预习,这样就形成了学生自主管理的氛围,他们互相监督,互相帮助,缩小了差异,提高了课前预习的效果,从而养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三、实现自主学习,教师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实现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中,知识是通过学生主动学习获得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将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自主性学习的活动中去。
2.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和人际关系
很多情况下我们上课都是在严肃的环境下进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强,更不要说进行自主学习。事实上,学生都希望在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教师要让学生放下思想负担,敢于大胆说出自己的“无知”。使他们意识到在这里承认自己知识的不足或学习中的过错是很平常的事。
3.做好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评价工作
评价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可以使学生更积极、主动、负责的进行自主学习活动。通过评价,使学生调整改善自己的学习行为,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和完善。
总之,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并从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Ⅱ 新课程改革中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部分老师仍然不能创造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数学探索的机会。在课堂教学时仍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习的主人——学生。缺少更多的考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时常存在。针对以上情况,现结合我在工作中的探索、学习过程,谈几点关于课改新理念怎样更好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认识。
一、转变观念积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每位教师要正确面对新的课程改革。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从心理上根本就不能接受新课改理念,存在严重的抵触心理。对应试教育还存在许多的幻想,一有机会出去听课学习,回来后总是抱怨这样的课我可学不来,这样上课怎样让学生考出高分。也就出现了出去听课当作任务来完成,让我去,我就去,去了干什么别人就不知道了。殊不知,当前的教育形式已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展开。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在有机会参与听课学习时,应更多关注每节课的精彩之处、成功之处,为我所用。平时多看一些教育类书籍、报刊或杂志,例如:《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小学数学》、《山东教育》、《滨州教育》等杂志、报刊,还可以多参与网络交流学习。自己创造机会努力汲取更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日积月累就会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其次,要做到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
有很多人到现在还误认为我们的课程改革不要学生取得好成绩,只要让学生活动就是运用新理念。我个人认为这是对新课程改革的扭曲,新的课程改革不是不让学生学习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转变获取知识的方式方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不断的创造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不再运用单纯的教师讲解。因此,我们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要进行不断的自我实践与反思,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使自己更好的落实新课改的各项要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尽到自己的责任。
二、认真细致分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有很多教师在还没有明确教学内容与目标的情况下就匆匆进行上课,看到那里讲到哪里,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一般出现如下情况。
(一)不能明确把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山东版教材一年级上册《图形与位置》一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左右》时,就错误的将课题书写为单元标题《图形与位置》,甚至还有的书写《有趣的游戏》。
(二)由于没有把握好教学目标,导致活动设计不合理。例如:《认识左右》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应是:1、结合现实情境,能辨别前后、上下、左右,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经历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交流,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一般大致为:活动一:通过学生“指鼻子”游戏,初步感受认识左、右等方位词。活动二:初步用左、右方位词解决问题。例如:你的右边有什么?等。活动三:结合生活中左右的应用来区分左右。例如:靠右边走等。活动四:在此基础上,老师可设计一个猜左右手的游戏,来认识两个人相对时,这两个人的左、右是相对的。活动五:借助拍手游戏,来认识上下、前后、反正等。活动六:可设计上下楼梯或交通规则的问题对本节课进行拓展应用。可有的上课教师在一节课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就只有一种活动,练习指左右,全班做、同桌互相说着做,轮流两个同学到台前做,比比谁说得好,教师也不再进行深入引导学习。就这样一节课就匆匆完成了,看着这节课还很紧张、活跃,但是到底这节课学生真正能明白多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完成多少就很难说了。我想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上课教师没有吃透教材、教参的要求,没有严格围绕教学目标有序地开展活动,没有真正的成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巧妙创设学生活动,为学生探究活动创造恰当的空间和时间。
一节精彩的课,与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巧妙设计学生活动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只有教师做好前期的预设,才有精彩的生成。才不至于每节课教师不住的讲,学生不断地听。首先,有的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合理。例如:在教学山东版教材二年级上册《认识方向》一课时。在解决本节课的重点认识地图上的方向时,有这样两种处理方式。
片断一:
师:你们知道地图上的方向吗?
生:沉默。
师:边说边画坐标图,并边标方向边说,上面表示北,下面表示南,左面表示西,右面表示东。
师:知道了吗?
生:知道了
师:那好,现在我们翻到某某页,看情境图,到桃花村怎么走?
(随后教师借助情境图自己提问题,让学生来解决。这样做不但没有很好的利用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有益的探索活动,同时也没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片断二:
师:谁能说出我们教室的东、西、南、北方各有什么?
生:回答。
师: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张同样的纸,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我们教室东、西、南、北方的事物写到上面,小组共同来制作一张我们教室周围 的事物分布图。
生:小组活动,学生制作地图。
师:制作完的小组坐好,老师就知道你制作完了!
学生边商讨边急忙制作。
师:将制作好的地图贴到黑板上。随后将其他小组制作的地图也都贴到黑板上。
生:看到自己小组的地图贴到黑板上,都很兴奋。
师:那个小组能介绍一下自己小组制作的地图表示的方向?
生:回答。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不同?
生:有的上面表示北,有的上面表示东,有的上面表示西,有的上面表示南。
师:我们每个小组都是描述的同样的事物,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生:在纸上表示的方向不一样。
师: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制做的地图别人能看懂吗?
生:不容易看懂。
师:对啊,也就是给我们的交流带来了许多的麻烦。通常啊,在地图上一般上面表示北,下面表示南,左面表示西,右面表示东。
针对上面两种情况:前者认为还探索什么?探索是这样,不探索也是这样。探索还花费那么多的时间,还不如多做几个题呢!而后者充分认识到让学生探索的价值,对于成人来说当然都是很简单的问题,而对于7、8岁的孩子来说这就不是一个简单问题了。很多专家都指出,我们并不是让学生去创造,而是让学生经历一个创造这个结果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做?而不是把学生当成一个容器,不断地向里面塞东西。知识是学不完的,也是不断发展的,而获得知识的方法才是永恒不变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更多的创设学生探索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其次,有的教师没有足够的耐心。在听课的过程中,遇到有的教师为应付听课,设计了许多的环节,特别是在小组合作探究这一环节。刚说完开始,不等学生展开活动。就问完成了吧?好,我们开始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就慢慢的把探索结果进行讲解,学生只是一个陪衬,课后交流时上课老师一是担心学生探索不出来;二是认为时间不够。
有很多老师也片面认为只要上课无论什么内容都得探索,只要不探索就不是一节合格的课。我想这就要根据所传授知识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一些数学概念、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等,直接告诉学生就行了,没必要进行探索。像刚才所说的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或开放性的问题,可采用探究的方式进行解决。
四、用心关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变化。
有一项调查证明学生所获得的信息有55%以上是通过听觉以外所获得的。有一个学生回家以后这样对家长说:“如果老师能够面对我微笑一次,也会给我鼓励和希望,我就一定会努力进取”。我想这些都提醒我们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应珍惜每分每秒与学生接触的机会。特别是很多成功的老师,不但重视知识的传授,更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细微变化,通过丰富的体态语言与学生取得交流。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及时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每一个学生都喜欢上你所上的课。哪怕是一个激励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都会让你的付出获得惊人的回报。
五、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的探索交流活动
俗话说得好:“真理越辩越明”。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进行不断的学习,与同科教师不断地进行交流,一定能够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例如:积极参加校内教研、联校教研等活动,还可积极进行网上教研交流等。虽然每个人的课堂教学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只要找到问题,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参与教研交流活动,找到努力的方向。
总之,教师是新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能否落实的的关键。只有教师的认识提高了,只有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了,只有教师切实投身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中来,才能将新课改的理念落到实处,才能有效围绕“三维目标”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Ⅲ 如何评价此轮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作为课堂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以及学生在探究性课题上的合作者,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其获得情感体验、知识积累以及自我探究的内在需求,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正确的数学论证手段,教导学生重点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最终形成思维上的具体。
当前的科学研究呈现多学科交叉的新特点。作为基础学科,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将“研究性学习”列入了课程计划,并充实了向量、概率统计、微积分等初步知识。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在实践中既拓宽了数学教师自身的知识面,更能使教学贴近实际。
二、终身学习,提升素养
高中基础学科新课程改革适应形势、面向未来,服务于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纵观数学新教材,重点增加了学生对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以及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数学意识培养,其中的观点阐述、体例论证、内容衔接均比以前有了显著改进。值得注意的是,与新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所提供的“唯一”或“标准”答案少了,可照搬照抄的东西少了,标准新了,要求高了,与实际结合更加密切了。如此一来,数学教师难以再靠吃老本来维持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了,课堂呈现出开放的动态型。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研究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为了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体系,教师应加强知识量的积累,并逐步实现质的飞跃。作为高中数学教材的实施者,在吃透大纲,精研教材的前提下,要重新考虑新旧知识的纵向延伸与横向联系,瞄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不同点与新知识的生长点;要努力学习数学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数学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有意识地拓宽相关学科的知识,实现多学科的沟通与融合。此外,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创设问题情景,重视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尊重个性差异,对学生的可能问题或突发情况有备而来,避免在教学中出现随意性、片面性和主观性。最终实现由单一数学专业知识结构向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在内的高度统一复合型知识结构转化;由封闭型结构向开放型结构转化;由对知识的被动接纳型结构向主动创造型结构转化。通过对新知识的主动选择与吸收,改造和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
三、激发兴趣,改进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改进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吸收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充分把握数学教学的特点与艺术性,进一步发挥非智力因素的潜在影响。在授课中重视数学思想和数学背景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和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数学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识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四、借助科技,丰富手段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基础学科,教学内容形象化是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新课程改革是应时代之需而提出来的,重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发和制作相应的教学辅助软件和直观性教具,有利于其有效实施。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为教学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它改变了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抽象知识的转达化为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记忆。过去认为生涩难懂的数学知识,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演示,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熟悉知识的形成过程。此外,与教材相配套的挂图、图片、模型、幻灯片也增加了视觉信息传递效果。Internet的发展使数学网络教学成为可能,应运而生的数学电子教科书等网络教学资源也为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与交流带来了方便,有利于学生丰富知识,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
五、明确目的,改善评价
中学基础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涵养、身心健康、劳动技能等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重在发展个性。作为评价教学成效的评价机制应与之相适宜。与以往不同的是,在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增设了“数学建模、探究性问题、数学文化”这三个模块式的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在新的教学框架下,要求数学教师切合实际,转变评价标准理念,重点把握评价的参与原则、过程原则、综合原则和激励原则,建立全新的既兼顾成绩又能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的评价体系。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数学课程设计、完善数学教学过程。其中要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加强数学应用意识为核心的教学评价标准。

Ⅳ 新课改数学怎么教

要提供宽松学习氛围
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能消除学生恐惧的心理障碍。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毫无顾忌、毫无压力的情感氛围下才能对所学的知识、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尝试、发现、创新”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在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时敢说敢做。
要建立一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种关系体现在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活动,了解、指导学生的探索研究,经常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流,如“谁想说”“谁愿意说”“我很荣幸,我和某某同学想到一块了”等。要尊重、理解、信任、热爱每一名学生,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关系。师生关系融洽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师应把自己和学生的关系定位于朋友的关系,用尊重、相信、平等、友好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使师生感情融洽。教师应充分利用时间和学生交流,让学生敢于当着老师的面说出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在课堂上能大胆地充分发表自己对教学的意见和想法,尽量用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把优、中、学困的学生按“一二一”或“二二二”的比例进行异质合理搭配,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个人想法,一起质疑探究,同时及时反馈纠错,再把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并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加以解决。
要鼓励学生敢于说“不”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适当“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发现老师授课时的“错误”,用非常简单的理由指出老师的“错误”,进而发展到让学生即使在对自己的想法尚不确定时,也敢于说出来,再由同学们来判断是否正确,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植树小组每人每天种8棵树,照这样计算,5人4天一共种多少棵树?”(用两种方法解答)所用方法是:第一种,先求出5人1天种多少棵,再求5人4天种多少棵;第二种,先求出每个人4天种多少棵,再求5人4天种多少棵。教师故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用两种方法解决,等教学完所用方法后,提问学生:学完这道题,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这时学生就会提出问题:是否只有这两种方法呢?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是否还有其他方法。经过讨论后得出结论。
要创设各种创新机会
1.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意识。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在教学中创造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好奇、活泼的能动状态。例如,教学加减法的简便运算(连减,把两个减数合并为一个减数的简便运算),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全班同学手上都有100元,去商店买东西。商店的规则是:售货员每次同时卖两种物品,哪个同学先算出他用100元买两种物品后所剩的钱,那两种物品就卖给他。售货员出示物品的价格为:(1)16元和34元;(2)53元和27元;(3)29元和31元;(4)15元和75元;(5)28元和42元。学生在此情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创新意识,使计算变得简便。
2.动手操作,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给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边思维、边创造,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时,教师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合起来教。上课前,教师发给学生几组大小、形状各异的图形:普通的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各两个,要求学生对这些图形进行比一比、量一量,然后分类,说说哪几类已经学过,哪几类没有学过。教师说明没有学过的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再要求学生动手量一量,比一比,找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最后,要求就这几类图形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画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总之,我们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让他们用创新的精神去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合作,主动应用,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Ⅳ 初中数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什么时间提出的

修订数学新课程标准,以解决21世纪我国公民的数学素质问题:
1、实用目标:帮助公民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2、社会目标:使公民能够明智的参加公民事务;
3、职业目标:为公民找工作、就业或学业务做准备;
4、文化目标:传递人类文化的主要因素.

Ⅵ 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有何新要求

当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在琼中县各小学轰轰烈烈的开展,教育局负责新课程改革的付永东副局长提出了许多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比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作为一名多年主管学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我认为要想全面提高学校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新课程改革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现就根据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开展情况和以往本人的教学经历谈谈我对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应如何进行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一定要把握新的数学课程教材特点,决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新的数学课程教材主要特点是既要联系社会生活,又要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还要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社会上处处有数学知识,数学就在身边.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内容来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突出方法性、体验性、综合性和发展性,并结合学科主要知识,精心策划练习和精心设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同时要介绍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学科知识,转变学习方式,有效促进学生学科学习效果的提升,逐步学会学习,努力实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校大部分是农村学生,由于他们地处山村,因此特别要注意这些山村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和知识发展水平,加强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练习、观察、实验、讨论、制作、评议、调查、研究创作等学习活动,强化学科知识的应用,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也要关注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养成,努力实现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落实.
二、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例如:我在网络教学视频中看到有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比高矮》这部分内容时,这位老师是这样导入的:课前教师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方的边框上,上课时教师故作惊奇的说:咦,黑板擦怎么跑那么高,谁愿意帮我把它拿下来?一个学生上讲台来拿,可是该学生由于个子矮,够不着,他就跳起来去拿,显然费了很大的力但还是够不着.老师微笑着说:还是让我来拿吧.老师动手拿下了黑板擦.并问:同学们,刚才为什么他很费力也拿不到,而我这么容易就成功了呢?学生纷纷发言:因为老师个子高,学生个子矮;说老师个子比他高,他比老师个子矮;老师你都长到黑板那儿了,所以一下子就够着了.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马上叫刚才拿黑板擦的那位学生上来站在老师身边,再次比高矮,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教师总结:看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知道谁比较高,谁比较矮,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处理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高矮.
我认为这位老师这样的导入设计很新颖,体现了新理念、新教法,让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理解了比较高矮的重要性.在具体感受和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三.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观察、动手操作、大胆猜测、合作与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而且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角色、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数学的探索性思维在教学中的最高点,它不依常规,寻求变化,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考虑问题,我认为在我们这种农村学生多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索性思维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假如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那么学生的整个心理活动就会处于主动的状态,他们就会聚精会神地去学习并真正掌握数学概念、性质及基本规律.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因为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能让学生从知识型转化为智力型,让学生学会全面地综合地思考问题.比如小学高年级的应用题里的一题多解,它需要思维的广泛性,所以教师必须多让学生多动脑筋,多去想想,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思维能力的习惯.另外,适时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形成学生良好思维能力一种好的方法.所以,《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学会用思维的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并将数学思考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四大目标之一,单独列出了具体阐述.对每一位数学教师来说,如何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学会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现象,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世界,又能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只有在教学中科学、合理、扎实有效地进行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将时时刻刻冲击着我们的头脑,冲击着我们的课堂,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许多的思考.面对新课改我们都要经历苦恼、反思、探索、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性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不断地自身调节,以达到目标.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每一位教师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行动的研究并将这些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不再是一句空话,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产生实质的变化.

Ⅶ 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近几年来,通过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实行,给基础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推行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不少,笔者近几年来对我国数学教改的理论与实践作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和分析,发现在取得教改成果的同时,其中也出现了很多有必要提请教育界人士引起重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从根本上加以解决,数学课改便难以走上正轨的出路。下面笔者对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一点简单的阐述。
一、数学教改的存在的问题
1、数学新课改精神落实不到位
目前通过数学新课标的学习,不少教师也重视新课改的指导定神,尽管也提到了思想教育和能力的提高,但大家的着眼点只在知识。能够落实的也只是知识目标。部分教师也许是因为“惯性”,也许是因为新的课程理念还未形成,在课堂教学中依然是从概念到概念,就知识讲知识,不能把知识与应用、知识与能力结合起来,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只注重落实知识性的目标,忽视《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目标的落实。例如,在讲初一年级有理数运算时,由于只注重得出正确的结果,强调运算法则、运算顺序,而对生活中列举事例不够,更是对整体的运算律或简化运算注重不够,而把数学引入生活中更能对发展学生运算能力却更为重要。教材中是作为重点来处理,但(课程标准》上并没有规定这个知识点,故全书不出现结论。教材上这样安排着眼点在于学生的参与及过程的体验,是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能够得出大致的正确结论即可。至于结论是否完整、表达是否严谨,并不是本节内容所强调的。而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恰恰是只注意到概念与法则的教学上,只注重了知识的目标,而忽视了其实践教学。
2、忽视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目前数学教改活动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便是重视知识和解题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极为令人担忧的现象,因为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识则是学生在走向社会后通过自学来获得。所以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不仅仅只适用于语文教学。
由于受到升学率的冲击,在高、中考指挥棒的指挥下,迫于各种社会压力,目前教改实践中很多采用的是灌知识,讲题型,递游于题海,教改老师有口难言,学生疲惫不堪。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被忽视了的问题。
3、教改过程中方向不明,缺乏创新或急于标新立异
很多教师对教改的认识不足,因此在教改问题上方向不明,对于教学、教研、教改问题上不能正确处理这三者的关系。此外,有些教师缺乏创新精神,不作深入思考,便将别人的教改经验盲目地加以移植,结果只能导致失败。
4、部分学校教改过程不能坚持到底,易受外界左右
在教改过程中,有些教师在教改上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正当他们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却被上级委任了校长、主任之类的行政职务。这样经常外出开会、学习,忙于行政事务,在业务工作上用非所学,结果两败俱伤。或者一旦取得一点成绩,便到这里作报告,那里介绍经验,最终使教改成为昙花一现。
以上便是在教改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要使教改达到预期的目的,有必要通过对以上问题作出分析以采取措施,使数学教改得以顺利进行,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面对数学教改出现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要使教改能顺利地按计划地进行,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寻求教改中出现的问题而采取解决的措施。依笔者之见: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及业务的学习。
对教师而言,加强理论及业务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理论的模糊必然导致实践的盲目,教学中的无效劳动主要是由于理论上的偏颇所致。
首先,教师要加强哲学的学习,教改过程中要以辩证的观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其次,教师要加强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要使教改取得成功,必须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得以进行,否则便不能使教改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业务学习方面,教师要不断地加强本学科的学习,同时还应了解数学学科的最新发展与动向,这样才能与教材同步,与学生同步,与时代同步。
2、教师应加强对教学法的研讨
要使教改取得成功,教师必须熟悉各种数学教学法及其特点,并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目前各地教改在教法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总结出了很多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
3、教师必须端正思想,提高认识
教改是教育事业的百年大计,它需要教师付出的不仅仅是一年或几年的劳动,而应当是十几年、几十年甚至是终身的求索和奋斗,教师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知难而进。同时教师教改的方向要明确,目标宜具体:要通过教改实验使学生在较少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促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以全面发展。
4、同科教师通力协作,联合攻关
个人的时间、精力和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使教改活动能顺利地实施进行,同科教师要通力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使全体教师能参加教改,联合攻关,有利于教改向纵向深入发展,这就必须杜绝和防止文人相轻,同行相嫉妒的不良现象,老教师不要以有较强的实践经验而自居,青年教师也不要因为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而自傲。
5、教师讲解中要注重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在九年级下册才正式引入证明,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正式开始。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训练的时间太短,学生演绎推理能力达不到要求,这将给高中教学带来不利因素。三年实验结果也可证实这一现实。如我市某年数学毕业卷的压轴题是;△ABC是⊙0的内接等边三角形,D为⊙0上的一点,AD与BC相交于E,连结BD,AE=4cm,ED=lcm。求:(1)∠D的度数;(2)AB的长。”该题应是一道较简单的题目,但评卷后的抽样统计结果是:该题得分率为28.6%。确实反映出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薄弱。因此,在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上,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在八年级《四边形》一章开始,加强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二是在搞好实验、合情说理的前提下,渗透演绎推理,三是将《证明》一章的教学提前;四是加强几何分析法的教学,提高学生演绎推理能力。
新的教学理念是:注重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对学科探究的兴趣和热爱,教学中贴近生活、社会,密切联系实际,体现学习方式和师生关系的转变,突出学生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探究乐趣。只要我们广大教师,对影响教改实验中的的问题引起重视、作了分析,我们离新课改的要求就会越来越近。

Ⅷ 数学新课改改那那些地方

做了重大修改的地方
1. 前言
原来课标的前言不太像前言。我们数学组光是自己搞了,也不管别人,反正就按我们的想法做了。我们觉得课标要说是干什么的。非常好,这次《义务教育法》也把课程标准写进去了,所以前言就好写了。前言完全改了,基本的定位是这样的:“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和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我们是根据《义务教育法》稍微改了一点儿。
2. 基本理念
把过去的数学标准中前言的阐述放在了基本理念中。这个变动很大。我们重新阐述了数学。我们用比较短的语言阐述了数学。接着阐述了数学教育,数学是这样的,那么数学教育是什么样的?用较大的篇幅阐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按照这个思路重新把前面的一段“帽儿”写了,比过去的篇幅更大一些。希望阐述更清晰。
在基本理念这儿,我们也进行了很大的修改,对这个问题仍然是争论不休。过去的基本理念说:“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争论得很历害的原因是:什么叫做有价值的数学,什么叫做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我们一开始就有个标准:写得要明了、明确、规范。需要检验,而且很难解释得很清楚。我们研究的数学到底是有价值还是没价值,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是有价值还是没价值?还有必须的数学,你怎么知道哪些是必须的,哪些是不必须的。后来我们把这句话改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教育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年总理讲话说:“人人都获得教育,人人获得良好的教育”。我们比总理写得早。
而且我们在后面的教学建议中解释了。什么叫良好的数学教育,就是不仅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
理念中还有一个讲课。我充分理解这件事情,当时写标准是为了突破过去的东西,所以写的时候有一些偏重,非常强调学生的独立学习。非常强调活动,所以老师讲课几乎一个字也不提,太偏了。一个好的教学是什么呢?第一条,除了知识传授之外,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第二条,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至于你用什么形式教学、怎样教学,每个老师必须有自己的风格。如果把教师教书的风格定死了话,课没法上,老师有自己的性格。不能强调每堂都从生活引入,20分钟学习讨论,30分钟最后怎么样。有的知识适合这样做。有些知识适合那样做,不一样,不能硬性规定,但得有个准则、原则,在理念这个地方,把这些事情讲清楚。
还有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使用。当然很重要,但不用每一课都用多媒体,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讲授,引发学生思考,这样的教育仍然是很重要的。
3. 设计思路
我们理清了设计思路。过去的标准设计思路写得不够清楚。在数学的设计思路中,主要是对几个目标性动词的解释,设计思路中必须讲清楚。数学主要有三方面的知识:“数量关系”“几何关系”“随机关系”,那么主要起名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几何这个永词还应该出现。在美国已经不讲平面几何,仍然把这方面的内容叫几何。还有“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四个方面的内容。起名非常难起,“综合实践”与“数学与代数”放在一起,后来起了个名字“四方面课程”?因为在大学里也会把建模作为一门课。四方面课程进行了认真地阐述,阐述是很困难的。我们做了非常认真的阐述,你要想把数与代数讲清楚,把图形与几何讲清楚。
我们也定了个原则,我们认为最重要的都谈到了,而且都谈清楚了,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课程对这四方面内容如何进行设计谈清楚了。为了编教材和为了老师把握。
内容中的一条主线必须谈得非常清楚,“数与代数”是什么?然后把它的核心思想统一起来。经过反复筛选,“数与代数”涉及到四个核心思想,一个是“数感”,这是小学阶段。第二个是“符号意识”,知道使用符号在数学中是很重要的,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抽象,用符号能够进行运算和推理,并且知道用符号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果是有一般性的。我们把这些东西都写进去了。我们在写的时候,脑子里一直想的是与农村中小学老师对话,我一定我写的东西让他能够懂,让他能够把握。我相信绝大多数中学数学老师能够知道这些。
几何是什么呢?首先要培养几何观念,埋头几何直观,还培养推理能力。
统计与概率是什么呢?培养知道用数据来说话,通过调查研究得到结论。他也知道数据是随机的,这次调查得到这些东西,下次调查到其他东西。但是,通过大量调查,从中可以找到规律性的东西。
综合与实践是什么呢?是培养学生过程经验很重要的载体。通过综合与实践,能够把知识系统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是很重要。但这一课,我们建议不要太多,而且综合与实践这样的课不一定一堂课完成,可能通过一周来完成,让学生调查、思考,再在一同中让孩子们经常阐述自己的观点。我们认为阐述还比较清楚,给一些中小学老师看了,很高兴,过去不是很清楚的,现在很清楚了。
4. 目标
第四个,目标的改动非常之大。过去数学强调的是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53年提出,到56年写出之后,一直成为中国数学教育的核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功不可没,使得中国数学基础教育在世界是影响很大,我们的孩子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非常扎实。但是我们缺少了创造性的东西。我们加了两个,一个是基本思想,另一个是基本活动经验。成为四基。
为什么要加“基本思想”呢?我们总结我们国家五十年的数学教育,数学的基本思想,不光数学,在其他科学也是。就两个:一个是演绎,一个是归纳。演绎的思想来自亚里士多德,他在《工具论》中的“三段论”。他的基本思想有两个,第一个说话要有出发点,就是在争论事情时,有公认的前题,后来演变到公理化体系。第二个,它的推理逻辑是有大前提、小前提。典型的例子是:“犯人都得死,苏格拉底是人,功格拉底得死”。我们五十年这种思想研究得特别小。已知A,求证B。A也是一个确定的命题,B也是一个确定的命题。
还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归纳的思想。归纳的思想是在文艺复兴特别是新工业以后开始,这种思想的总结是培根,在《新工具论》中给出。后来有人研究因果关系,麦尔给了很好的组织。中国的严复把它翻译过来。归纳的思想是这样的:在这一类物体中,很多都有了这个结论,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推想。归纳中含有类比思想:凡是有性质A、B、C的,都有性质D,我发现了一个新的东西,它有性质A、B、C,那么它是否可以想像它有性质D?爱因斯坦说:我们的科学能够得到现在这么大的发展,得益于两件事情。一件事情就是古希腊人创造的演绎,还有一件事情是因果关系的探讨,实质说的是归纲的思想。归纳思想需要通过演绎来证明是不是对,无论如何,归纳思想可以用于发现新的结果,这种思想在我们五十年的数学教育中几乎没有教。
比如鸡兔同笼问题。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太难了。它们差了两条腿,我们改了四条腿的椅子、三条腿的凳子。按照规律尝试,最后试到需要的结果。数学过去一开始就讲道理,有三条腿的怎么样,有四条腿的怎么样,一下子就把方程式给出来了。事实上我们要注意这样的事情,老师太聪明了,学生就该笨了。老师讲课不能太聪明了,老师都知道结果,要引发学生思考,你一下把给出来了,学生还探讨什么?思想方法是很重要的。
除了我说的核心思想,还有知道数形结合思想,等量替换思想。都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过去的数学教育不注意思想是不行的。必须老师在脑子里形成思想,必须在教书的过程中把应该贯穿的思想贯穿了。不然,创造性思想怎么培养?创造性思想方法一点儿没有不行。
最近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们学校对农民工和农民的素质情况进行了调查,设计了一些问卷给农民工。答一道题给十块钱,他们都可愿意了。我们调查了一万份的。差的不是数学,也不是物理,差的是中文。中文最差,一篇文章就是读不懂啊,不知道啥意思,他也不能把自己思考的东西说出来,写出来,他思考得清楚不清楚我不知道。我们中文教是有毛病,你无论如何都我们的孩子把文章读懂,把事情想清楚,并且能够表达出来。我们带研究生的时候也是,其实数学结果都得出来了,就是写不好啊。
过去说中文没有思想方法,我不信。中文应该有思想方法,应该能够帮助孩子们把思想理清楚,把思维理清楚,把前后能够阐述清楚。所以我认为中文的大纲也应该好好改。真的,不论如何,要教孩子把话说明白吗。我这是调查的结果,结果使我非常吃惊。也怪他们偷懒了,没好好学,但是他们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没忘啊。真得下点功夫,让孩子们具有基本的公民素质。我的意思是说别的学科也有类似这样的问题。
还有一个基本操作经验,刚才我说过程很重要。帮助学生思考经验积累,问题提出的经验的积累,创新性活动的积累。这样的话,才能使得我们国家成为创新国客的未来,创新国家。
目标这块过去两个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发现问题,把问题提出来,然后是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数学上能够提出来很难,提出来后能够用数学符号把它表达出来,这是比较难的。
5. 进行了内容的删减
几何刚才提到要“精而深”又砍掉了知识点,我们真砍掉了。包括一元不等式的应用,我们认为太难了。
6. 案例
增加了大量的案例,并且用较大的篇幅阐述案例,让老师领会课程标准的思想是什么,领会提出知识点想达到的目的是什么。这些案例有的是我编的,在编时,我的脑袋里就是与农村的中小学老师对话,我在给他们讲这件事情是怎么回事,怎么教能教能教得更清楚。案例是非常重要的,下的功夫几乎比正文还费时间。把例子想好,能够说明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螺旋式上升,不一定是知识点本身,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件事情本身,也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我们做课标从小学一直到初中三年级,可以有这样的问题,从小学一直到初中三年级,不断地出现,但是,随着他们知识的增加,随着视野的增加,对问题分析的深度不断增加。我们举出了这样的例子来解释我们的思想。
7. 实施建议
实施建议完全重写了。过去关于编写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是按学段写,发现不合适,我们把它们去掉了。我们是按基本的思想写,紧扣基本理念来写。比如,第一,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问题,基本根据理念来写。第二件事情,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第三,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接着第四个问题,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凡是要写新的东西时,篇幅就得大,举例子得多了。
传统的都知道的事情,虽然少写点儿,但是要写到。然后,注意如何在教学中注意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发展、培养。第六,教学应该注意几个问题,预成和生成,事先备课备得怎么样,讲课时遇到情况如何处理。还有,如何面对全体学生和个别学生的关系。如何处理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如何使用教学技术与关系。我们把它们完全按核心思想,而不是过去那样按学段来写。按学段来写要写出层次,不然会重复。
主要是这七个方面。

Ⅸ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如何教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很多数学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观念、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好数学奠定基础。
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做好学习这件事必不可少而且尤为重要。以前教师上课要求学生课上坐好,不交头接耳,积极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这些看似简单的习惯学生却总是被动的去执行,这并带动不了学生过高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固然不会提高多少。新课改后的教学不再局限于以上简单的形式,我们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敢于与别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看法,乐于与人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促成,教师要耐心引导,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体会接受,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扎实基础,受益匪浅。
二、学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的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翻看数学课本,我们不难发现,课本中的例题及彩色插图基本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联,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而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形式。我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自始至终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入课题,创设操作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受数学所带来的乐趣。
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非常重要,它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和枯燥感,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成功,体验课堂的乐趣。同时,还可以使教师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里中,和他们一起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与带来的快乐。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
新课改提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知识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生实行再创造后,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四、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作业
4.1设计童趣性的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我们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的数学作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如:可以设计一些故事,创设一些情境等一些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融入到故事情节中,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4.2设计探索性的作业
完成数学作业不只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及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如:观察作业、调查作业、实验作业、小组合作作业等形式。
4.3设计生活性的作业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4.4设计自主性的作业
五、适时的课堂评价激励
教师课堂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因此,评价时的动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
5.1瞬时评价,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激励性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更重要的一点,评价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考察受教育者个体进步或退步及幅度,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调整心态和评价行为,不断进步。激励性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知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在课堂中,让不同的学生全力投入、充分发挥,获得发展。
5.2延缓评价,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能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应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等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缓性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每当一种意见提出时,教师都请学生给予评判。如:当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教师对学生解答的评价不是按标准答案,而是用语言提示诱发、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性。当学生理解不正确或不完善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错误所在,补充设问,点拨学生引发讨论,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争辩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当在学生理解得不够准确,表达不够完整时,教师运用反问,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产生疑问,引起思考,进行比较,进而排除谬误,获取真知。
5.3多角度评价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对激励的渴望更甚。在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时,要用发展的观点,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无论其现状何等不理想,离教育目标有多远,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学生,并且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及对教师的评价时,都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
总之,在新课改春风的吹动下,我应转变自己的角色,努力使自己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适应新时代、适应新课改、适应每一位学生。

Ⅹ 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打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高中教学的基本模式已经从以往死板的填鸭式教学中逐步脱离出来,教学的方式方法得到了明显的改变,教学的重点已经不是教师如何去教,而是学生如何去学。建构主义提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主动建构。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近年来一直在尝试用“导学纲要”作为自己教学的主导思想,它的基本思想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定教、当堂训练”,它体现了“以人为本、教学合一”的理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导学纲要”这一策略,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教师则借助“导学纲要”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并保证有效性。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一、提高“导学纲要”的含金量,优化课堂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导学纲要”编制,一份优秀的“导学纲要”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导学案的设置上,笔者力求精雕细琢,有很好的使用和保存价值。
1.“导学纲要”的设置要求
(1)明确的教学目标。“导学纲要”必须呈现一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落脚点要小、精、有层次。
(2)合理的容量安排。在内容上,以学生自学为主;在问题设计上,注重梯度和难度把握;在操作上,保证学生“跳一跳摘得到”,以不断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3)恰当的教学设计。整体的教学设计应避免教师一讲到底的“满堂灌”。教师应通过适时启发、点拨、总结,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能力训练。能力训练是对一节课学习的反馈,题量、难度要适中,有层次感,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完成。
2.导学案的使用要求
巧用导学案,将“导学案”与预习提纲、课堂笔记、错题本合而为一。“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即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精心集备知识而设定了方法步骤的方案。
(1)“导学案”就是预习提纲。教师在课前下发学案,学生进行预习,课上教师探寻学情,进行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再学习。
(2)“导学案”就是课堂笔记。
上课时,教师通过反馈信息,讨论、解疑等方式,抓住学生学习的困惑点和共性点,采取个体发言、同位探讨、小组讨论、共同论证等多种讨论方式,得出正确结论;
对于难度较大的重点问题,教师要作为案例,讲清思路、明晰事理、触类旁通、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3)“学案”就是错题本。学案中的习题应该是教师精心选编的题目,可以说既全面又经典。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前自学、合作学习时可用黑笔,课堂及课后修改时用红笔。学生也可在原题下的空白处记录自己做错的原因分析,最后按教师的正确思路,一步步规范地将原题做一遍,以便加深印象和逐步形成能力。
二、学案导学+小组互助,积极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永远是学校教学永恒的主题。因此,我们分章节积极尝试“学案导学+小组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力争提高课堂效率。具体分五个环节:学生课前预习、小组内展示或讨论、师生互动教学、达标检测、课后巩固。其中以第一个环节为主,它既是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环节又是目标环节,更是根本环节,引导学生把握好第一环节就抓住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本质。当然,对于五个环节教师可根据学科特点及当堂内容的多少、难易程度进行适当调整。
小组合作的具体做法是根据成绩将小组成员分为A、B、C三个等级,在导学案的当堂检测完成后,由每个小组C级组员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然后由B级组员检查并作出修改,最后由A级组员进行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以小组为单位,以此激励小组合作的良性运转。
三、善于反思,积极写好教学后记
实践证明,善于反思,写好教学后记是准确诊断课堂效率的有效之路,它能不断丰富我们的教学经验,使教学常教常新,不断进步。笔者的教学后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记成功的做法。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成功之处,例如,充满吸引力的课堂导入、有趣的对话、典型的案例、逼真的演示、巧妙的设问、幽默的讲解、成功的临场发挥、奇妙的方法、有益的启示以及精彩的教学设计和授课片段、恰如其分的媒体应用等。将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能达到预期效果和引起学生共鸣的做法记录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就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教学经验。
2.记失误之处。将课堂中出现的不足或一时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及时记录在教学后记中,然后进行认真分析、思考,仔细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亡羊补牢,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的前车之鉴。
3.记课堂灵感。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的开展、师生思维的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的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具有瞬时性与很高的参考性,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为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
4.记学生的困惑、创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抓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想办法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解决困惑,也就是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另外,有时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独到的见解或新奇的问题,给课堂增添异彩,有时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甚至优于教师预先设想的方案。我们在给与其鼓励的同时,应在课后及时记录,充实完善。
总之,“导学纲要+小组合作”的研究实践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也是高中数学教学和学习方式改革的方向。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数学课的学习效果,进一步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组织学生进行“导学纲要+小组合作”时,我们要较好地处理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结合,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探索,从而达到既强化思维训练,又突出培养能力,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