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小学人文课程

小学人文课程

发布时间: 2020-11-28 04:36:48

① 小学数学人文训练的方法有哪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由此可见,数学教育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的授受和智慧的开启,还应包括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学生是生命的个体,是活生生的人,具有自己独特的人性与情感。因此,我们必须摒弃过去那种简单的“灌输”、“说教”、“训导”和“训练”,努力探索小学数学人文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真正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以人为本,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要求。
一、营造自由、平等氛围,建构人文性的课堂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夫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用成人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用教师的思想分析学生的问题最终只会使你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新课程改革所呼唤“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营造一种自由、平等的人文氛围,让学生获得生动、和谐的发展。
1、让 “问好”变 “问候”与“祝福”
“叮呤呤”上课铃声响起, “同学们好”“老师好”拉开了一堂课的序幕,似乎这样的问好已成为一种习惯或一道流程。按理说师生问好这是平等的体现,但流于形式的问好就失去了人文价值,它只会让学生学会应付,学会虚伪。有的学生眼光根本没在老师的身上却还在振振有辞地“老师好!”更有甚者对老师的问好根本就没理睬,保持“沉默是金”。教师可以尝试改变问好的方式与内容,如:“同学们,早安!”“孩子们,你们好吗?”“今天你快乐吗?”“HOW ARE YOU
?” “GOODMORNING BOYSAND GIRLS”“预祝大家学习快乐!”“我们一起努力,好吗?”可能学生的回应有的时候会各不相同,但他们会很在乎很在意,因为这些精心设计的问候语传递着老师对他们的关怀,让他们体验一种人性中的关爱之美。
2、到学生中去,做学生的朋友
要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舍得放弃三尺讲台,让自己置身于孩子们中间,蹲下身来和孩子们对话,让他们感受近距离的沟通;教师要舍得放弃“师道尊严”,放下架子,敞开心扉,用真诚和智慧开启学生幼小的心灵。学生“只有卸下心理上的包袱,才会敢想、敢说、敢做,才会迸发出创造的潜能。和学生做朋友就要信任学生,教师应该看到每个学生都有优秀的一面,相信他们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教师一个期待的目光,一句信任的话语将会在学生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让学生相信自己自己会做得更好。和学生做朋友要尊重学生,教师和学生虽然年龄有幼长之别,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只不过是“平等中的首席”,承担着学生“精神指导”和“人格引领”作用,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善于从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正视孩子成长路上的错误这些都是尊重学生的表现。
3、多一分宽容,给孩子一点自由。
宽容,是一种自由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孩子总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他们能够凭借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甚或无知而自由自在地在知识的海洋里寻觅真理,天真地在情感的交融中陶冶身心,轻松地在活泼的学习中成长自己。这种教育宽容的营造,就如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言:我们应该模仿天上的太阳,它把光、热与生气给予整个世界,让凡是能够生存、兴旺和能够发芽的东西都可以生存、兴旺和发芽。在课堂上,教师可允许学生找自己喜欢的伙伴合作,放手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支持他们将自己不成熟的方法介绍给伙伴,鼓励他们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
二、创设“体验”过程,设计人文性的学习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因此数学学习过程需要摒弃 “他律”背景下的谆谆说教,彰显 “自律”意味上的生命体证,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再是去复制别人的数学,而是凭借经验进行去建构自己的数学。只有这样,“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才有实现的可能。
1、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
“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心理研究理论告诉我们创造力不是极少数天才所具有的特殊天赋,而是人人都具有的创造潜力。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就是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尊重他们在观察表现时的个性差异,启发学生敢想勤思,努力追求新、奇、特的想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愉快和欢乐。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主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创造力,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珍视学生学习中的点滴发现与所思,善于捕捉学生思维中的亮点,让学生的创造热情得以点燃,不轻易对学生说“不”,更不打击学生的每一个想法,让创新的种子在孩子的心田生根、发芽,让勇敢的心理品质在尊重和鼓励的氛围中健康发展。
2、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学生也必须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对于孩子来说: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因为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产生,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富有人文性的数学教学善于迎合学生好动的天性,巧妙利用儿童爱动的个性,解放学生的双手,合理提供学生可操作的学具,让学生在操作实践的学习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想,培养数学情感,使数学学习充溢着智慧与活力。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努力创设“做”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技能,学会对知识和能力的主动建构和“再创造”的策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群体参与的过程,闪烁着老师和学生的智慧,涌动着老师与学生的活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构成了一种“共享式”的课堂旋律。当学习中遇到难题时,与好伙伴一起商量,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当自己的观点与大家不一致的时候,敢于将自己的思考表达,争取获得大家的认可或点拨;当自己发现一种巧妙的或与众不同的方法时,慷慨地介绍给大家,让伙伴们分享自己的探索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正如著名作家肖伯纳所说:两个人各有一种思想,如果交换一下那每人至少就有两种思想。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要切实地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让思维在碰撞中点燃,让灵感在交流中迸发,进而促进学生个体和群体生动和谐地发展。
三、巧用“多元”评价,推行人文性的教学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强调的是常模参照评价,关注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在这种评价方式下,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得到好名次,获得分数意义上的成功,而大多数学生则注定是学习的失败者,这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有鉴于此,《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全程关注,多角度考评,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量,或者以点带面,要还给学生一个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凸现评价对人格的尊重和人性的关怀。
1、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对学生的评价应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中不完全以学习成果为重点,应努力挖掘学习过程中内含的因素作为个性教育素材去启发和引导学生。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关注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更要促进其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情感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根据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交流与分享等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描述,判断学生的学习状态,真正体现评价的导向性。
2、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指对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情感、态度、价值判断的行为。评价要反映学生学习的成绩和进步,激励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真正体验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评价语言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适应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的愿望,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愉快、和谐地发展;运用延时评价,能让更多的同学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产生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使思维和品质得到充分发展;建立成长记录袋的方式,反映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和进步历程,帮助他们总结学习的方法,体验成长的快乐。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即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家长、教师、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学习中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形式,如:通过学生自评,向同学和老师介绍自己的学习收获寻,找自身发展的“不足点”,让大家对自己有更深刻的了解;通过互评,引导学生更多地挖掘他人的闪光点,从而让学生学会辨证的看待自己、看待每个学生、每个小组的活动结果,通过外在的舆论调整自己的思路、改进活动的方式,促使学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让数学教学充满人文性,构建健康的人格渗透于数学教学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生命发展的需要。实现人文性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确立科学的培养目标,以育人为中心,把重点落到培养学生形成完满美好的人性、健康完整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创新开拓的意识上,使数学教学成为促进学生良性发展的人文载体。

② 黑龙江地方课小学人文与社会上册六年级最新教案在哪里

黑龙江地方课小学人文与社会上册六年级最新教案在哪里,
可询问教育局。
教育局的解释是最权威的。
你若喜欢,
便是晴天。

③ 学习新课标如何实现小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最近,我学习了专家王蔷关于“新课标的解读”方面的讲座收获颇多,主要从如何实现小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谈谈自己的感受一.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语言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进行思维发展,为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为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学习外语不仅可以获得一种交流工具而且能促进人堵塞全面发展。如何实现统一,在教学为学生大号基础的同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看法-语言关和语言教学观结构主义认为,语言是一套符号系统,市从音位到句子不同层次上的机构成分组成的系统。功能-意念发认为,语言不仅是上述符号系统,还是交流思想的工具。社会交往法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也不仅仅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还是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工具性和人文性最主要标新为两种素养。做法-如何落实1。准确定位-英语是外语二语2.扎实打好语言素养的基础一方面精心选择英语中重要的语言项目,另一方面合理安排这些重要的语言项目,使其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大量的复现以保证让学生经常接触和使用这些语言项目,教师不仅要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还要结合教材或教学内容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打好语言素养的基础。3.努力丰富学生综合素养教师大力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进可能全面的掌握相关的有效教学策略,提高对教学的理解力判断力和建构力。4.有效地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策略和方法要与学习目标相互一致,策略和方法要与教学对象的规模想适应,策略和方法要与学生的认知风格相适应。

④ 什么是人文课堂

有良好的课堂文化注入的课堂就是人文课堂。

实现途径:通过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创建、激发富有生命的、有效的课堂,从而形成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关怀与尊重;开放、自由、和谐、智慧的;提升教师和学生生命质量的课堂文化。

人文课堂的课堂文化带有一定的情境性,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氛围,是一种人的精神气象,要从人的角度出发,体现对人的关怀与重视,建立在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之上。这样学生才能放开,放松地得到发展。

课堂文化要充分体现个性、人道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一种内在的素质聚合力,促进其人格的形成。课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的风貌、风气。良好的课堂文化具有较强的聚合力。

(4)小学人文课程扩展阅读:

时代进入二十一世纪,传统的课堂教学文化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今的需要,在当今社会知识大爆炸的年代里,传统的育人目标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已势在必行,新课堂文化也随之出现。

新课堂文化否定了那些“过时”、“陈旧”的传统课堂文化因素,提倡建立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认识、去探究,从而达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来促使其生命的发展。

新课堂文化,关注学生的发展,体现新课程课堂教学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的基本理念。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人文学科么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人文学
科吗?不是人文学科,因为小学课程就是只要读书,他就是要学的课程,而教学论是小学,可学可不学的东西

⑥ 给小学生讲人文课,应该说些什么内容好呢大家给点意见吧!小学123年级的

人文地理、讲当地的习俗。。。

⑦ 浅谈中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人文式教育的论文怎么写

相关范文:

谈音乐欣赏课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内容摘要: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中的音乐欣赏课对青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审美素质,发展形象思维,启迪创新精神。要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关 键 词:音乐欣赏课 素质教育 艺术教育

加强青年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的需要,也是面向21世纪改革传统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那么,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适应21世纪的人才需求呢?其共识是: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技能教育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其成为既牢固掌握专业本领,又具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较高修养的高素质人才。基于上述认识,国家教育部在全国倡导开展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提出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和艺术教育,并把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把艺术教育摆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这无疑是一个十分英明且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举措。

一、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第一,当前的教育状况是艺术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学校甚至还没有开设艺术教育课程,这是造成学生素质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艺术教育,特别是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欣赏课,以介绍音乐宝库中的精品为主要内容,最易于向“德、智、体”三方面渗透,并对“德、智、体”具有辅助和促进功能,使四育协调发展。它主要通过聆听和讲解的方式,如阅读分析总谱和介绍有关背景材料来帮助学生欣赏音乐,去感受音乐的美,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丰富他们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并进一步创造美,是每个人提高自身情操和文化修养的需要,也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第三,实践及有关科研成果证明:音乐对人的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的获得与形成,有着极有成效并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智力是人才的首要标志。智力素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智力素质包含多种内容:感知、记忆、想象、专注、敏捷等等,而这些能力是可以通过音乐活动来帮助获得的。无论是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还是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都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反映。而非智力因素往往直接关系到科学家创造活动的效率、价值和成败。所以非智力素质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非智力素质包含多种内容,如意志、性格、理想、世界观、体质、美感等等。实践证明,音乐对这些素质的形成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音乐欣赏课对素质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原文地址(由于限制):

http://www.govyi.com/lunwen/2009/200901/286889_2.shtml

参考文献
[1]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2]上海音乐出版社.音乐欣赏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戴里克·柯克.音乐语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⑧ 为什么说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特点

文字出现是为了记载信息,是信息的载体,现代社会的知识绝大多数均以文字形式记录,所以对于要教会小学生明白文字含义的小学语文来说具有工具性;而在教授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思维情感认知等都不成熟,教师必须引导他们认识社会,了解自己,让他们具备判断能力,所以小学语文在内容和教授上必须带有人文性。

⑨ 人文课程的好处

增加知识量
拓宽知识面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⑩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
人文素养是创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根本支撑点,是现代文明人必备的基本素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关注学生,“以人为本”,正如人文主义认为,教育应专注于人的世界、人格的世界,把培养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当作优先追求的目标。而人格和个性的培养应是在“润物细无声”般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也就是说,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潜移的,渐进的,是在长久的感悟熏陶中逐步形成的。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呢,接下来就来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 更新观念,创设民主的氛围,营造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亲其师而信其道”,对小学生往往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转变为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教师要把微笑带入课堂,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美好的心境,要把自己作为普通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之中,与学生和平相处;要对学生多关心,多爱护,通过细微之处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建立起良好的朋友型的师生关系;要尊重学生,在全班交流中尽可能给学困生以发言的机会,对他们的学习上付出的努力给予真诚的鼓励,营造宽松的研讨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在研讨过程中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都能体验到老师的关注和期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行动。如课堂上多用“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小朋友,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请你给人家读一读行吗?”、“把你的体会说给我们听听好吗” 等充满爱心言语,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去欣赏课文,领略课文中作者流露的真情实感。让学生有更多的勇气和胆量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根据课文进行二度创作,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去体悟人文精神。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要让学生变为被灌输的容器,而应该让学生以生活体验来理解文章。建立平等对话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融入到课堂中,才能与教师、与作者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精神共鸣,而原来机械式的学习也才能回归到诗意的、审美的语文教育。
二、挖掘课文创造因素,在想象中发展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的翅膀,有想象力才会有创造力。课文中想象因素无处不在,教师一是要善于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捕捉那些能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关键内容,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海阔天空地想象,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有这么一句话:“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启发学生想象,可怜的小女孩卖火柴的晴景,她可能遭遇了哪些冷眼、冷语、冷漠等,学生在此兴趣盎然,创新思维火花不时迸发出来,学生的眼前出现了一个个的画面,从而更深刻的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紧接着问:“如果小女孩在面前你想怎么做?”课后我又以“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这样学生在想象中发展了创新思维。
三、利用好现成的语文教材,仔细品味,透悟课文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新编语文教材的指导思想中规定注重文化、人性的熏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与审美教育。由此可见,人文性是新编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语文课本中佳作连篇,几乎每篇中都包含着人文精神,如果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发挥,把人文精神挖掘出来,对学生进行有意的熏陶。日积月累,无疑会逐步形成学生的人文意识,养成良好的人文习惯。
1、反复品味,激活情感体验,透悟课文的人文内涵。
叶圣陶说过:“辞的情味,可从好几个方面去辨认,有的应从字面去推敲……”可见语言蕴含的情味。教材中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只有在反复品味中才能体验。课堂上对美文佳作进行讲析时,抓住精彩段落、重点词句,引导学生领悟课文的人文内涵,只有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别是人文性有了感同身受的认识后,才会油然而生认同心理,进而被其中的人文精神所感染。如《穷人》一文反映的是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教学时让学生反复品味,用心体验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桑娜的美好心灵就跃然纸上。此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人文教育水到渠成
2、多读、熟读,在联系延伸中培养人文素养。
佳作美文,往往渗透着作者不可遏止的感情:或者热爱祖国;或者热爱人类;或者热爱大自然;或者热爱人类文化与文明……;虽然语言风格各不相同,但人文性却是明晓的。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懂得了什么是爱,怎样善待生命,如何关心他人他物以后,再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经历谈感想,然后形成书面文字,使人文精神深留学生的脑海中。如学习了《山中仿友》后,教学时启发学生思考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们所叙述的都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再如,在学完《大瀑布的葬礼》后,教者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也来为即将干涸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写一篇悼词。学生的悼词篇篇感人肺腑,从中明显体现出人类为自己对瀑布所做出的伤害感到深深的懊悔之情和对破坏自然的行为的谴责之情。
四、注重言传身教,注重潜移默化
在学校中,老师是许多学生的偶像和崇拜者,老师的言行举止、人文素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因此,在日常的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自己丰厚的人文素养去影响学生。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让教育充满绿色,向学生倾注人文关怀。多给学生“微笑”,少一些“冷眼”,多给学生“温暖”,少一些“冷酷”。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用关爱呵护学生的心灵,用时代的人文精神和个人的人格魅力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老师的人文关怀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加油站,风雨征途中的竹杖藜。在教学中,师生要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真正发挥教人以生命智慧,给人以健康心灵的教化作用,引导并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和谐地发展。
就语文教育而言,谈人文性离不开教材、教师和学生,而其最终归宿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生命个体,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天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灵性,诱发学生的悟性,促进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要顺应和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人性的需求,把一个“自然人”培养成一个“社会人”,学生的健康发展乃人文性最根本、最彻底、最成功的体现。因此,站在学生健康发展的高度,教师应努力搭建民主、科学、平等的平台,为学生而教,为学生的发展而教,依照学生的学习规律设计教学,为生命个体的发展撑起一片自由、和谐、明朗而多彩的天空。
五、开发语文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和体验生活,在扩展阅读中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充分把握好课堂资源外,更要开发课外语文学习资源。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因此学习资源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我们应该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拓宽学习渠道,开发和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课外资源,如课外书籍、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各种标牌广告等,以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以让学生充分地受到文化的熏陶与启迪。
1、引导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阅读教学要建立一个开放的,以语文课本为扩散点,开展扩展性阅读,让学生阅读更新、更活的大教材。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同时要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用心去欣赏语言文字运用之妙,丰富学生的知识。在扩展性阅读中,学生的视野不断扩大,探索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相统一的,语言的感受能力,人文精神也必将厚积而薄发。比如,学完《丑小鸭》的时候去阅读《安徒生童话》;学完《守株待兔》和《揠苗助长》这两则寓言的时候去读读《中国寓言故事》等等,这样的学习既是我们语文课堂的延伸,又是孩子们培养阅读习惯、感受文学魅力的契机,与此同时,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在大量阅读中获得了发展。看的东西多了,积累在“肚子”里,能慢慢地发酵。在适当的时候,它会自然地通过言语倾吐出来。
2、鼓励学生体验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到实际活动中去亲身体验,亲密接触课文以外的世界,让他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发现、去描写生活中的人与事,抒发自己的情与感。如编演课本剧,叙写故事,开展辩论演讲比赛,把一些诗文配乐、演唱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张扬学生个性,促发其创造力。又如在班中开展《我长大了》、《我是父母的好帮手》、成语接龙、故事会等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发现自我,珍惜自我。让他们的才能和创造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他们都能在学校找到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种不同的荣誉中发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尊和自信,让他们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积淀自己的人文素养。
六.体现人文性的教学评价
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评价存在相同的问题:那就是评价目标狭窄,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方式单一。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长期定位在“社会本位”上,片面强调“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课程改革将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作了重大的调整,定位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评价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既要关注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既要注重对结果的评价,也要注重对语文学习过程的评价。特别是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学生在语文课堂现场生成的资源进行人文性的评价,在朗读课文后,我会毫不吝啬地加一句:“你读得真棒!把我们都感染了。”“你的朗读将我们都带入到了那个境地,我们很感谢你”……我经常会学生精彩的回答说“经典”。时间久了,当同学们听到精彩的发言时,不但会模仿我的样子说“经典”而且会自发地为这个学生鼓掌,由衷地祝贺他。“鼓掌”是对一个孩子最好的奖励,我的课堂上经常会听到鼓掌声,有对经典回答的鼓掌;有对课文朗读的鼓掌;有对学生进步的鼓掌……不要小看了我们的学生,眼睛可是很明亮的呢!他们已经分得清什么时候应该鼓掌。诸如此类的课堂激励性评价无疑是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更是师生之间感情的营养剂,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有利于教师驾驭课堂。
总之,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人发展的最本质的源泉,最持久的动力,是生命核心的潜能。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各篇课文,各种语文活动,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辨别,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关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由此焕发出内在外在的激情、生命的活力、坚强不屈的意志力、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使他们以后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曲折,经历怎样的人文精神危机都能从容应对,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势。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