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的性质不包括
1. 幼儿园的基本要素不包括哪些内容
课程内容解决的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往往取决于怎样理解课程。关于课程本质的认识,大致上可以分为“学科中心”和“经验中心”两大类,相应地,对于课程内容也有两种理解。“学科中心”的观点认为课程内容指的是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法则等,它们主要体现在教材当中;“经验中心”的观点认为课程内容是指学生通过实际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境应该获得的认识、态度、行为方式等,它们存在于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当中,存在于教学活动所涉及的问题领域、课题和科目中。综合上述两种观点,可以将课程内容理解为一整套以教学计划的具体形式存在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行为,它们是根据社会为学校制定的目标而设计的。 课程基本内容: 根据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和相应的学习经验选择并组织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的基本态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行为方式。具体说来,幼儿园课程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关于周围世界(包括自己)的浅显而基本的认知经验。 知识具有多种价值,它不仅能够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同时还具有发展价值,是智力发展、能力提高和情绪情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幼儿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包括:生命活动必须的知识,如与幼儿健康、安全相关的知识。有利于幼儿解决基本的生活、交往问题的知识,如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规则的意义等。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生活环境的知识,如自然和社会中常见的事物的名称、属性,幼儿能理解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等。为今后学习系统的学科知识打基础的知识,如基本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为成长为未来社会的高素质公民奠基的知识,如简单的环保知识等。 ②关于基本活动方式的行动经验(“做”的经验)。 人类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生产劳动、社会交往和科学实验。每一类活动都有自己的一些基本的方式方法和基本的原理原则。这些基本的活动方式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掌握的,掌握它们不仅可以提高人的生存能力,也可以让人体验到活动成功所带来的快乐。幼儿的基本活动大致可以分为生活、交往、学习等,细分可以分为自我服务、身体锻炼、游戏、观察、探索、交流、表达等等。各种活动都包含着一些基本的方式方法和技能技巧。例如如何参与到同伴的活动中去,采用什么方式能够让别人接受自己,如果这种方式不起作用怎么办等,都属于这—类。 ③关于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经验。 发展幼儿智力和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课程内容中必须包含这一部分,而且应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幼儿的智力和能力常常表现在解决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上,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得到发展。解决问题一般要经历以下阶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线索——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幼儿的问题解决也经历这几个阶段,需要综合运用观察、分析、批判、动手操作等能力,幼儿有能力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对幼儿来讲,验证假设需要靠“做”,如果一个假设被证明是错误的,就需要提出新的假设,再次进行校验,如此循环,直到得出可靠的结论。因此,幼儿园课程内容应该包括那些对幼儿而言“成问题”的内容,让幼儿的智力和能力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提高。幼儿的问题常常出现在生活、游戏、交往中,如起跳点不一,如何比较谁跳得远;鱼缸里的水变少了,是不是被鱼喝掉了等等。这些“问题”就构成了幼儿学习的内容。因此,利用幼儿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或者感兴趣且有价值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既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提高幼儿的能力。 ④对待世界(包括自己)和活动的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是伴随着活动过程而产生的体验,类似的体验积累多了,就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倾向性。从根本上讲,情感态度不是“教”出来的,它的形成更多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属于隐性课程的范畴。情感态度形成的途径主要有环境的同化作用、经验的情绪效应和理智的分析。环境的同化作用主要表现在周围人对事物的评价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幼儿,使幼儿也持有同样的观点。就经验的情绪体验而言,幼儿对那些使自己体验到愉悦、幸福、自信、满意的事物或者活动会抱有积极的态度,反之亦然。当幼儿认识并真正理解了某种事物或者特定行为的实际含义时,会根据自己的认识对这些事物形成特定的情感和态度,这就是情感态度形成途径中的理智分析。根据这些途径,问题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以发展幼儿的情绪情感。例如,为了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就应该让幼儿有机会探索他们感到好奇的事物,满足幼儿的好奇心;选择的学习内容要有趣、有悬念,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如有趣、惊讶、兴奋等;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幼儿感到周围的人都对学习抱有非常积极的态度。 课程内容分类 目前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分类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按照活动对象的性质划分或者按照学科与心理相结合的方式划分。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把幼儿园课程内容分为健康、自然、社会、语言和艺术5个领域,这是以幼儿活动的对象及其所规定的活动类型为标准来划分的。日本1998年修订的《幼儿园教育纲要》将课程内容分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结合了学科的逻辑顺序与幼儿的心理发展顺序。 ②按照基本学习课题或者问题领域来划分。 国际21世纪委员会在一份重要报告中明确提出,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4种基本的学习——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来重新设计、组织。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有人将幼儿园课程内容分为学生活、学学习、学做人等。 ③按照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或者围绕关键经验的活动来划分。 欧美一些国家的幼儿园课程根据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把内容分为游戏、工作、唱歌、律动、感觉训练、故事、实物观察、烹饪等。一些以皮亚杰理论为指导的学前教育方案,把课程内容视为能给幼儿提供“关键经验”的各种活动。比如凯米课程以皮亚杰对经验的划分——物理经验、社会经验、数理逻辑经验,将包含着3类经验的日常生活、传统活动和来自皮亚杰理论启示的活动作为课程内容。 ④按照幼儿心理发展领域划分。 英国的《学会学习》课程的内容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角度划分的。具体分为7个发展领域:自我意识、社会能力、文化意识、交际能力、动作与感知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美感与创造意识。 围绕上述领域选择适合幼儿的活动和游戏并加以组织,就构成了幼儿园课程。有关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划分方式还不止上述这几种。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对课程内容如何分类,而在于各种课程框架之下的内容是否可以保证幼儿的基本学习,是否能够为幼儿的发展提供适宜的学习经验.
2. 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是由目标决定的,而目标的达成又离不开内容,没有课程内容,目标也无法实现。 (一)课程目标规定了内容的范围与要求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是依据课程目标来选择和确定的。幼儿园课程目标反映了社会对幼儿发展的期望,也反映了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及规律、特点,因此...,幼儿课程的内容必须适合幼儿的学习,同时还要有利于他们朝着社会的期望发展。 幼儿园课程目标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它包括幼儿身体的、认知的、语言的、情感的、以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选择哪些内容才有可能满足幼儿这几方面的发展需要呢?显然,单纯地依赖一两个内容领域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但要把人类所有的文化积累都纳入内容也不可能。因此,只能遵照目标所包含的几方面发展要求,来确定内容的范围,选择对幼儿发展具有永恒价值的内容,既使他们终身受用,同时又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和实际生活需要。如此,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可包括日常生活、体能锻炼、语言、数学、科学、社会、音乐、美术等学习范围,也可以把它们归纳为健康、语言、认知、社会、艺术等领域。每一个学习范围或领域,既对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具有共同的意义,又对幼儿某一方面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
3. 从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谈谈为什么幼儿园课程不能小学化
幼儿园的儿童心理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应该以游戏为中心,在玩中学,在玩中锻炼身体,发展智力,培养想象力。小学生心理发展则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让处于前一阶段的学生学后一阶段学生学的知识,他们会感到很难,因为难,就可能不喜欢,没兴趣。一旦失去兴趣,后果不堪设想。幼儿6~9岁进入文化敏感期,出现想探究事物奥秘的强烈需求,所以世界各国都确定6周岁读一年级。幼儿园提前学的拼音、写字、算术、英语,到了小学还得再学一次,其他同学兴趣盎然,提前学过并已掌握的会感到"没劲",提前学过还没有掌握的,本来就"没劲"了,再学非常容易出现逆反心理,这对儿童的后续学习非常不利。
4. 学前幼儿园课程试卷 以下不属于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属性是哪一项
c交流作用 交流作用不属于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属性
5. 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幼儿园课程目标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它包括幼儿身体的、认知的、语言的、情感的、以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选择哪些内容才有可能满足幼儿这几方面的发展需要呢?显然,单纯地依赖一两个内容领域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但要把人类所有的文化积累都纳入内容也不可能。因此,只能遵照目标所包含的几方面发展要求,来确定内容的范围,选择对幼儿发展具有永恒价值的内容,既使他们终身受用,同时又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和实际生活需要。如此,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可包括日常生活、体能锻炼、语言、数学、科学、社会、音乐、美术等学习范围,也可以把它们归纳为健康、语言、认知、社会、艺术等领域。每一个学习范围或领域,既对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具有共同的意义,又对幼儿某一方面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
6. 以下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幼儿园课程与一般意义上课程的区别
单项选择题 1.1.在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概念中,“理论上很吸引人,实践上却很难实行”的是哪一种(B)A.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B.课程即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经验C.课程即教学计划D.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1.2.从某种意义来说,课程的“再设计”过程是指(D)A.课程目标B.课程内容与组织C.课程评价D.课程实施 1.3.在以下几种课程概念中,哪一种有利于课程的科学化和标准化(A)A.目标说B.行动说C.教材说D.计划说 1.4.“经验”中心课程过于忽视(A)A.系统知识的学习B.生活中有价值的内容C.学生的兴趣和需要D.学生的主体性活动 1.5.幼儿园课程基本以(C)为主要形式。A.隐性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分科课程 1.6.幼儿园课程不具有哪种属性(C)A.基础性B.适宜发展性C.义务性D.非义务性 1.7.制约幼儿园课程任何一个结构要素的核心因素是(D)A.社会因素和人类知识B.儿童发展的社会方向性C.幼儿的自发活动和自由兴趣D.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1.8.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点(A)A.启蒙性B.游戏性C.潜在性D.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 2. 1.1.(D)是幼儿园课程的“指南针”和方向盘。A.课程设计B.课程组织方式C.课程评价D课程目标 2. 1.2.对教育目标体系中三大来源的信息进行“价值性筛选”时的过滤网和调节器是(C)A.教育哲学和知识论B.心理学和社会学C.教育哲学和学习心理学D.心理学和知识论 2. 1.3.确定教育活动目标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A)A.发掘课程内容本身价值并使之与上位目标保持一致B.使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符合各原则C.教育活动目标要尽量具体明确D.教育活动目标要切实可行 2.1.4.月计划是(B)A.年龄阶段目标B.单元目标C.教育活动目标D.邻域目标 2.2.1.(B)被比作课程的心脏,是课程生命活力的源泉。A.目标B.内容C.实施D.评价 2.2.2.根据发展适宜性原则,课程内容的难度水平应处在幼儿的(B)A.现实发展水平上B.最近发展区C.自发经验上D.理想的发展区 2.2.3.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具体做法有(D)A.排除一切儿童不感兴趣的内容B.选择一切儿童感兴趣的内容C.选择必要的课程内容D.将必要的课程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 2.2.4.课程内容的均衡是指(A)A.构成课程内容的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要适当B.构成课程内容的各个部分要平均分配C.课程内容中某些部分要突出D.幼儿现实缺乏但理想的发展又必需的品质要求先发展 2. 3.1.(C)课程是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组织形式的代表。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核心课程D.活动课程 2.3.2.(A)课程是以儿童为中心的组织形式的代表。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C.核心课程D.广域课程 2.3.3.幼儿园教育途径不包括(D)A.教学活动B.日常生活和常规性活动C.家园合作D.家长教授入园幼儿知识 2.3.4.“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儿园的生活“教育化”,指的是幼儿园课程组织的哪项基本原则(B)A.整体性原则B.生活化原则C.主体性原则D.活动性原则 2. 4.1.幼儿园课程实施本质上是(C)A.严格按照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B.教师按自己的理解对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C.是课程的“再设计”过程D.教师教的过程 2.4.2.间接教学中幼儿的学习方式以(A)为主A.发现学习B.无意学习C.接受学习D.机械学习 2.4.3.课堂文化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B)A.文化知识B.心理气氛C.学习材料D.教学内容 2.4.4.下面的行为和结果哪项是不属于专业教师所有的(D)A.利用专业知识及其见解作判断B.思考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C.评估行动及决定可能产生的长远后果D.选择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的方法 2. 5.1.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幼儿园课程评价对象(D)A.课程方案B.实施过程C.教师D.管理人员 2.5.2.课程评价标准的意义不包括(D)A.强化功能B.规范作用C.鉴定作用D.区分功能 2.5.3.评价中要以(A)为主。A.教师自评B.学生评定C.管理人员评定D.科研人员评定 2.5.4.对于集体教学来说,效果评价往往要以(B)的幼儿通过为准。A.二分之一以上B.四分之三以上C.五分之四以上D.全部 2. 6.1.过程模式的最大特征是(A)A.具有开放的设计思路B.确立明确可测的外显性行为目标C.以明确而具体的行为目标作为设计中心D.设计步骤围绕预先制订的行为目标 2.6.2.目标模式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从(C)出发设计课程。A.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B.从现有的材料、内容、问题出发C.从目标出发D.从已经设计好的教育活动方案出发 2.6.3.过程模式的缺陷在于(D)A.忽视“艺术性”和“人性”B.重结果轻过程C.强调目标行为化、可测性D.忽 视目标作用 2.6.4.目标模式的优点在于(B)A.强调课程的灵活性B.课程设计条理清晰C.重视课程实施过程D.发挥教师主动性、创造性 3. 1.1.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最主要的活动是(B)A.游戏B.工作C.日常生活练习D.文化科学教育 3. 1.2.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个性和行为模式是(A)形成的。A.自我教育B.环境教育C.学校教育D.家庭教育 3.1.3.蒙台梭利所追求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B)A.帮助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B.建设理想的和平社会C.使儿童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D.使儿童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 3. 1.4.蒙台梭利教育内容中最重要、最有特色的部分是(C)A.日常生活练习B.语言教育C.感觉教育D.文化科学教育 3. 1.5.蒙台梭利教具中最具特色的是(B)A.生活训练教具B.感官教具C.学术性教具D.文化艺术性教具 3. 2.1.五指活动课程的创始人是(B)A.陶行知B.陈鹤琴C.张雪f]D.张宗麟 3.2.2.陈鹤琴认为(D)A.儿童是成人的缩影B.儿童时期仅作为成人之准备C.儿童时期没有它本身的价值D.儿童有自己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 3.2.3.活教育的目的是(A)A.做A.B.学知识C.改造社会D.适应社会 3.2.4.“单元教学法”的特点是(A)A.整体系统B.分散具体C.单独进行D.抓住重点 3.2.5.活教育的课程应该以(C)作主要教材。A.各科课本B.活动C.大自然、大社会D.教学纲要 3.3.1.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的重要教学形式是(B)A.游戏B.作业C.日常生活活动D.上课 3.3.2.儿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可以获得(A)知识。A.零碎的知识B.系统的知识C.分科的知识D.全面的知识 3.3.3.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的基本理论观点有(A)A.教育要走在发展前面,引导发展B.课程应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C.教育目的是建设理想的和平社会D.幼儿园教学是一种自发的教学 3.3.4.给儿童的知识应该是(D)A.全面的知识B.零碎的知识C.生活的知识D.系统的知识 3. 4.1.皮亚杰式的学前课程一般具有的特点是(A)A.强调活动与游戏的教育价值B.强调系统知识的教育价值C.强调自然社会的教育价值D.强调工作的教育价值 3.4.2.凯米认为,幼儿教育的最终目标是(C)A.建设理想的和平社会B.“做人”C.儿童的发展D.帮助儿童形成
7. 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及幼儿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具有哪些性质
幼儿园课程的性质与特点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以及幼儿教育的性质所规定的。明确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有利于把握幼儿园课程的大方向。 性质 ①基础性。 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可以从教育体制和人的发展这两个角度来认识。从教育体制的角度来看,幼儿园教育是学制的最初环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这就非常明确地说明了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和载体。幼儿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位置,也就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位置——是整个基础教育乃至学校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石。 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看,幼儿园课程的对象是3.6岁的幼儿。幼儿正处于人生发展的起始阶段,在这个时期,他们的身体迅速发育,心智逐渐萌发,个性开始萌芽。他们的自然生命正在接受人类社会文化的熏陶,进行着社会化的过程。这一阶段所获得的学习经验不仅影响幼儿当时的发展,更会影响幼儿今后乃至一生的发展。因而为幼儿提供学习经验的幼儿园课程,其基础性不言而喻。 ②非义务性。 幼儿园课程虽然是基础性课程,但是由于学前机构教育的非义务性质,幼儿园课程也具有非义务性。也就是说,幼儿园课程不是所有适龄幼儿都必须学习和完成的“任务”,不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幼儿园教育以及幼儿园课程的非义务性,使得幼儿园课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虽然这种灵活性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以国家有关的教育政策为指导,以幼儿学习发展的规律为依据,但毕竟给教师和其他课程工作者留出了巨大的创造空间。 ③启蒙性。 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尤其是它在人一生发展中的奠基地位,与幼儿园课程的启蒙性息息相关。幼儿园课程的对象是3—6岁的幼儿,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身体发育迅速,好奇好问,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这些都为他们探索周围奇妙的世界提供了基本的条件。但是对于这个神秘而且复杂的世界,幼儿毕竟是懵懵懂懂,一个睿智的引导者是不可或缺的。幼儿园教育应该成为这样的引导者,幼儿园课程也就自然担负起启蒙的任务——开启幼儿的智慧与心灵,萌发他们优良的个性品质。 特点 ①生活化。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决定了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广泛性,也决定了保教合一的教育教学原则。对于幼儿来讲,除了认识周围世界、启迪其心智的学习内容以外,一些基本的生活和“做人”所需要的基本态度;和能力,如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等,都需要学习。但是这样广泛的学_习内容不可能仅仅依靠教师设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完成,也不可能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来实现,儿童只能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交往中学习交往。即使是认知方面的学习,也要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才能被幼儿理解和接受。因此幼儿园课程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的特征——课程的内容来自幼儿的生活,课程实施贯穿于幼儿的每日生活。 ②游戏化。游戏符合幼儿 的年龄特征,能够满足幼儿的各种身心需要,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游戏从本质上来看,是幼儿自身的一种自由自发的主体性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价值。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也是幼儿基本的学习方式。所以,游戏在幼儿园课程当中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③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 幼儿主要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世界。只有在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幼儿才能理解事物,才能对事物形成相对比较抽象概括的认识。幼儿的这种具有行动性和形象性的认知方式和认知特点,使得幼儿园课程必须以幼儿主动参与的教育性活动为其基本的存在形式和构成成分。对幼儿来讲,只有在活动中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在直接经验基础上的学习才是理解性的学习。 ④潜在性。 从本质上讲,幼儿园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幼儿园课程也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和基本的学习领域,但是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使得幼儿园课程不是体现在课表、教材、课堂中,而是体现在生活、游戏和其他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中。虽然怎样创设环境,怎样支持幼儿的探索学习,都是教师根据幼儿园课程的目的、内容要求精心设计的,但这些内容、目的和要求仅仅存在于教师的意识和行动中,幼儿并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幼儿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环境、活动、材料和教师的行为,而不是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和期望。也就是说,幼儿园课程蕴含在环境、材料、活动和教师的行为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起作用。 总体来看,幼儿园课程基本以活动课程为主要形式,同时隐性课程的特点非常突出。“通过环境教育幼儿”、“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寓教育于一日生活当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及“在生活中、在游戏中、在幼儿的自主活动中指导幼儿的学习”等等提法都反映了幼儿园课程的这两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