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研讨记录
A. 幼儿园教研 怎么写课后反思 活动记录
范例: 本学期教研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平行模式的师幼互动促进主题活动的深入研究》,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与讨论,教师们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将新《纲要》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观念落到了具体的工作中。 教研活动中,教师们把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讨论、辩析,提高了教师们分析问题的能力,用理论指导了实践工作。充分挖掘和利用了每一个教师原有经验的价值,并以此为依托引导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提高。对提出的实践困惑问题,集体直面矛盾,在自我反思、同事间积极交流中思考,不断积极建构自己的新认识。 最后,将获得的新认识和提出的新构想通过不断反思进行提高,并通过实践看幼儿的有效发展,从而验证新认识,达到内化。教师们在充分研究儿童的兴趣、需要、经验、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对幼儿发生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并不断调整设想与计划,以促进儿童更有效的学习,师生们在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过程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学期结束,教师们都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了专题小结和论文,其中《幼儿生成活动中教师的应对策略》和《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展现幼儿的主体性》获区论文评比一二等奖。 平行模式的师幼互动是我们所追求的师幼互动,在这样的互动中,教师身上所负载的社会文化不是以由上而下的“倾泻”或“灌输”的方式传递给儿童,而是一种哺育、一种滋润,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埋下一棵棵美丽的种子。
B.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上好科学课》
世界品牌iSa*ndB*ox A*R沙盒教育课程首次在中国参展 南京国展中心11月8号~10号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回动是有目地、答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幼儿园的教学是幼儿教育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实施幼儿园保教目标的重要手段。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新世纪的人才素质必然有新的标准,受教育者不但要有健壮得体魄、良好的行为品德、社会生存能力以及学习的兴趣、习惯和智能,而且要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让幼儿学习粗浅的科学知识,培养初步活动能力,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动机。一堂课教师准备的再好,如果不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这样的课就不会有好的效果。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组织有很多方法。
C. 如何写幼儿园观摩课记录
幼儿园难得的开放日,今天上午和明天全天。虽然越越不在,还是请了假,很感兴趣地去了。
早饭过后,9点整,故事时间——彩色绘本《我就要》。孩子们听得很入迷,偶尔会看一眼自己的父母。我们的座位离活动区域比较近,难免干扰他们,有几个家长关掉了手机。
老师的语速比较慢,讲得声情并貌。故事听完,开始分享故事主题,老师会问孩子们:故事里有哪些人物,你最喜欢故事里的谁,你从故事里听到了什么等等问题。想和大家分享答案的孩子就举手示意。回答完毕,老师会说很好,然后说谢谢。
接下来是静默游戏。老师轻声告诉孩子们,安静、放松、闭上眼睛,把感觉放在嘴唇上,现在开始,你们感觉到了什么……静默三分钟后,孩子们开始举手回答。答案很有趣:感觉到嘴唇是干的。感觉到嘴唇是湿的。感觉到鼻孔里呼出的气热乎乎的。感觉到鼻涕快流出来了。感觉肚子里的稀饭在动……
之后,主题课开始。今天的主题是《如何擤鼻涕》。老师说,宝贝们,请保持安静,看我怎么做。她拿起一张纸巾,对折,然后将身子和头偏向一边,开始演示擤鼻涕的动作,擤完,将纸巾对折,再擦拭一遍,然后起身走向教室的角落,扔掉纸巾。回到座位,她问孩子们,请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的回答比较准确地切合了老师试图演示出的擤鼻涕的要点:比如,要把头和身体背向人群。要把纸巾折叠起来。要把纸巾扔进垃圾桶。老师最后补充道:在人多的场合,尤其在吃饭的公共场合,擤鼻涕发出很大声音是很粗鲁的行为。然后,老师拿着一摞纸巾,在每个孩子面前蹲下来,挨个询问:请问你愿意跟大家分享擤鼻涕的规则吗?有的孩子说愿意,有的孩子说不愿意。说愿意的孩子有的只是演示,有的真的擤起了鼻涕,动作很规范,很可爱,家长们都偷偷地笑了。
主题课结束,开始走线练习。走线是锻炼孩子协调性的运动。音乐声响起,孩子们沿着贴着小脚丫标记的椭圆形区域,抬头、挺胸,双臂一字打开,双脚脚尖紧贴脚跟,前后成一字型,随着音乐节奏掂起、放下、行进。老师也参与其中,对他们说,每一位女宝宝都是高贵的公主,每一位男宝宝都是高贵的王子……孩子们走得很慢,很认真,求稳不求快。那些两岁多的宝宝们尤其可爱,平衡能力不佳,小小的身子歪歪斜斜,可庄严的神态和大宝宝们比起来毫不逊色。走线练习结束,是芭蕾动作练习。
运动身体过后,开始工作。孩子们各自抱着卷好的工作毯,在教室里依次摊开,脱下鞋子,或跪或趴,准备工作,所谓的工作就是操作教具。孩子们自己挑选喜欢的教具:积木、拼图、串珠,大多数都是蒙氏教育的专用教具,很多都是我从没见过的新鲜东西。不想上工作毯的孩子,可以选择绘画、染色,或者切菜、擀面游戏。
工作中的孩子非常专注,各自守着自己的一方天地,很少和旁边的孩子交流,除了去上厕所和喝水要告之老师,或者请求老师帮助的时候,他们很少说话。
一个叫司月的男孩子很引人注意。他在用棕色的大型积木搭高塔。搭到够不着的位置,就搬来几个塑料凳子套在一起,然后站上去,继续搭,凳子越摞越高,他爬上爬下也越发费劲儿。其间,老师试图帮助他,他拒绝了。最后完成的时候,他搭起了比一个成年人身高还高的积木塔。从凳子上小心地跳下来,他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脸红红地,很满足的样子。一旁的我们都不禁地为他轻声鼓掌,他转头看了我们一下,可能因为突然发现有这么多人在看他,他很羞涩地冲我们笑了。显然,他的父母亲都不在场,否则这样高难度的动作,一定会让他们担心,而且他可能不会这么专注。
工作接近一个小时的时候,孩子们好像很准确地掌握着时间,他们陆续卷起自己的工作毯,教具归位,然后开始喝水、上厕所,去过道里游戏,到父母身边撒娇,气氛开始变得活跃起来。
11点多,孩子们准备吃午饭了。我们的观摩也结束了。一位老人离开的时候,她的孙女哭得厉害,闹着一起走,怎么劝都没用。老师抱起她安慰道,宝宝最坚强,老师向你保证,明天爸爸妈妈都会来的。让奶奶回家好吗?再过几个小时,奶奶就来接你了……孩子的情绪很快稳定了。
真佩服老师,一语中的,准确地抓住了孩子的心理。因为在场的都是爸爸妈妈,只有她是奶奶来观摩,对于安全感建立得不太好的孩子,奶奶的离开会让她很惶恐。
观摩感想:越越不在孩子们当中,有些遗憾。
在家长在场的情况下,孩子们比我想象中更专注,更真实。
D. 怎样进行幼儿园绘本阅读教研记录
“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正逐渐走进幼儿园,走近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纯文本阅读的局限。因为绘本图文并茂,画面精美,更符合儿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尤其适合幼儿阶段的孩子阅读。它还对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开拓孩子的想象空间,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绘本阅读,开辟了孩子阅读的新空间,让孩...子快乐阅读! 一、慎重选择图画书面对众多版本的图画书,首先考虑是内容即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其次还要为幼儿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一定挑战,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发展和提高。第三,图画书的画面和颜色也是选择的一个因素,颜色应是鲜明的,布局应是简单整齐的。如:故事的讲述形式或采用重复的结构方式、或情节与情节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这样的读本就便于孩子们阅读和理解。 二、绘本阅读的多种方式与大班孩子们进行互动式图画故事阅读时,并不是将一本书平铺的观看和直述。要从孩子们年龄特点和发展来出发,将故事阅读活动开展得丰富有趣,这就需要教师运用一些技巧促进孩子们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1、遮盖部分图片激起幼儿的想象。可以将画面中的人物、动物和情节做一些适当的遮盖,便于孩子们调动已有经验,加以想象和思考,建立故事前后的联系。 2、回翻阅读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回翻策略,帮助孩子们把阅读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通过重点内容的反复阅读,使孩子们比较清楚地看到故事发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故事意义。我们现在不论是看图书还是阅读绘本,总是要求幼儿联系前后图片的关系,看懂图画书。
E. 幼儿园研讨怎样备好课活动过程记录
在这里,我想以欣赏散文诗《春天来了》(附后)活动为例和大家分享我们如何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园本教研,如何通过园本教研使?个主题中的素材点成为可操作的集体教学活动,如何在多次的实践与反思中获得成长。 第一次研讨 执教者最初的活动设计 目标:通过欣赏散文诗《春天来了》,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特征,引起幼儿关注自然环境变化的兴趣。 活动安排: 山出示表现四季特征的图片,让孩子们找出表现春天的图片。 ②外山寻找春天并作记录。 ③欣赏散文诗《春天来了》,配上相应的图片。 ④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找到的春天。 执教者的说课 中班孩子对春天的特征不是很了解,所以我在活动开始提供表现四季特征的图片引出活动的主题--春天,接着通过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寻找、记录春天,帮助孩子获得直接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孩子欣赏散文诗,孩子更容易理解散文诗所表达的含义。在活动中,我给孩子们创造了寻找、表达与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活动中更自主。 执教者说课后,教研组全体成员进行第一次质疑与反思,目的是完善活动设计。这是教研活动中的同伴互助行为,教师们彼此借鉴教学经验和策略,使设计思路更加清晰。 教研组成员的质疑与反思 ●活动设计中先是以图片引出春天,再到户外寻找春天,接着欣赏散文诗,最后还要与同伴分享观察到的春天特征,这需要花去较多时间。活动时间太长,一次活动中的"点"太多,会有"大拼盘"的感觉。中班集体教学活动的时间以25分钟为宜,否则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找表现春天特征的图片以及外出寻找春天并进行交流等环节可以不要。因为这是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教学活动,围绕"春天来了"这个主题有许多活动,有些内容可以在日常活动中渗透。 ●欣赏散文诗的目的是唤醒孩子关于春天的经验,从中感受春天的美景。孩子只是欣赏图片,似乎难以理解散文诗所表达的优美意境。有否更好的办法,使孩子立刻被散文诗所吸引,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充满学习欲望呢? ●对于如何让孩子感受和理解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教师在说课中没有阐述清楚。建议制作多媒体课件,帮助孩子直观地欣赏和理解散文诗。 教研组长的综合分析 ●从执教者的说课来看,她在设计活动时考虑了如何整合,也考虑了要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 ●从活动安排来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孩子参与的机会也挺多,但活动内容与活动目标的关联程度不高。活动目标是通过欣赏散文诗让孩子感受春天的特征,但从活动设计的全过程来看,孩子欣赏散文诗的机会并不多。有的教师认为整合就是"大拼盘",就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热闹就意味着孩子的参与程度高,其实并非如此。 ●从教研组群体反思来看,群体质疑有一定质量,教师们能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还提出了建议。但大家所发现的问题仍比较表面,如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就减少内容,其实时间长是现象,目标与内容是否相关才是本质。所以,群体质疑的质量还有待提高。 接下来的行动 ●教研组长与执教者一起梳理同伴提出的问题。如怎样围绕教学目标解决时间过长的问题;活动过程怎样围绕教学目标层层展开;怎样在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不只是简单的"动");哪些问题是本次集体教学活动的重点以及如何解决,等等。 ●执教者也进行了反思,活动设计中哪些环节是有价值的,哪些环节可以放在其他活动中进行,怎样吸取同伴的合理建议以修改活动设计。并做好课堂实践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一次课堂实践 课堂实践能检验活动设计的实际效果,给我们提供相关信息,如活动目标是否符合本班孩子的实际,在活动过程中重点和难点是否得以注意和解决,师幼在活动中互动的情况如何,等等。在本次课堂实践中,执教者对原先活动进行了如下调整。 目标:通过欣赏散文诗《春天来了》,让孩子感受春天的特征,引起孩子关注自然环境变化的兴趣。 准备:多媒体课件,散文诗中提到的有关动植物的头饰。 过程: 一、欣赏多媒体课件 师:我带来了一部动画片,你们想不想看? (欣赏课件一遍。) 师:你看到了什么?这么美丽的画面是什么季节? 幼:我看到了春天。看到小鸟飞来了,树上开了小花--- 师:你们看得很仔细。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燕子飞来了,小苹发芽了,花儿也开了,美极了! 二、感受和欣赏 1.第一遍欣赏。 师:美丽的动画片有一首很好听的散文诗,你们想听吗?(教师朗读散文诗。) 提问: ①刚才我们听到的散文诗叫什么名字? ②我们听到了什么? 幼:小草钻出地面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幼:小浪花说:"春天在哪儿呀?" 2.第二遍欣赏(边看课件边听教师朗读散文诗)。 师:这次听完后要告诉我散文诗什么地方说到春天已经来了。 幼:小燕子飞来了...... 师:是呀,所以太阳公公说"春天就是你们""你们就代表着春天"。你们说得真好! 3.发散性思维。 师:如果你来做小花、小草、小燕子......还会说些什么呢? 三、表达与表现 你们想不想给动画片配音呢?现在请你们选择一个自己愿意扮演的角色的头饰,我们一起来给小燕子、小草、浪花、小花和太阳配音,好吗? 从以上活动安排中可以看出,执教者吸取了同伴的建议,删除了一些与活动目标不相关的环节,如在表现四季变化图片中找出春天图片、外出寻找春天以及分享交流各自找到的春天。同时,教师还采纳了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建议,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散文涛的意境。 第二次研讨 教研组成员的质疑与反思 ●将活动重点放在欣赏散文诗上,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孩子理解散文诗,感受春天的美好意境等有利于活动目标的达成。但"引起孩子关注自然环境变化的兴趣"不宜作为本次活动的目标,因为这是整个主题的大目标。 ●对散文诗的分析还不够透彻,对重点、难点的把握还有欠缺。太阳公公说的话是这首诗的中心,可以重点引导孩子讨论:太阳公公为什么这么说? ●多媒体课件要产生图片不能达到的效果,充分表现散文诗的意境,让孩子身临其境。就本次活动来看,多媒体的作用还没有凸显出来。比如多媒体课件还没有活灵活现地表现"钻""冲""跳""张开"等动词的含义,而且没有背景音乐,在感官刺激效果上还有欠缺,建议修改课件。 ●教师在观察、回应孩子方面还做得不够。从客观上说,教师既要操作多媒体课件,又要组织活动,还要回应孩子,有点顾不过来;从主观上说,教师没有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与孩子的互动。 教研组长的综合分析 ●从说课到第一次课堂实践,我们可以看出执教者根据集体质疑和个人反思并内化后,围绕散文诗调整了活动过程。从目标与内容的匹配程度看,有了明显提高。 ●从教研组群体的两次质疑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家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质疑更有针对性。能够从目标与内容的匹配上看内容安排是否合理,这恰好是本次活动比较关键的问题,可见教师的反思能力在提高。 接下来的行动 ●教研组长与执教者一起与课件制作者沟通,说明设计意图和希望达到的效果,使多媒体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执教者电再次进行反思,活动目标到底应该如何定位,我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和幼儿更好地互动。然后再次调整活动设计,并熟练掌握多媒体的操作程序。 第二
F.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一般为了便捷设置成表格的形式,内容有时间、地点、主持人、参加人员、活动内容、结果等。
G. 幼儿园课题研讨活动记录做好家园共育的意义是什么具体怎样做好
摘要:实践中我更充分认识到我们与家长密切联系和合作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孩子健康地成长,现在,随着形势的飞速变化,家长教育知识的不断丰富,使得他们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主动参与其中与教师共同规划和设计对孩子教育的意识也越来越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随着《纲要》的贯彻和落实,家园共育已引起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成为幼教改革和发展的一大趋势。那么,怎样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他们重视、关心和积极配合参与幼儿园教育呢?怎样才能科学地用“家长”这个幼儿教育的“活的资源”呢? 几年来我们在新《纲要》精神指导下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使幼儿园与家庭建立了一种合作、互补的关系,在双向互动中,唤醒家长的主体意识,转变其教育观念,提升其教养水平,家园携手,共育幼儿健康成长。实践证明,我们在课程的建构过程中重视教育资源的挖掘,特别是对家庭教育资源的挖掘上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在工作中我觉得如果观念不彻底转变,不仅会继续制约家长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对幼儿园整体教育工作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而转变家长工作的唯一途径就是用《纲要》的新理念引领我们反思过去的工作,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第 一,在工作中我园教师做到真正把家长工作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坚决抓好落实。建立健全班级的家长工作制度,每学期制定家长工作计划,学期末将家长工作列入总结、评价、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真正使家长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第 二,把家长和我们教师作为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来看待。在共同教育幼儿的问题上,双方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诚沟通,同心同德完成育儿的使命。第 三,在家园沟通问题上,我们教师能切实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把家长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真心实意做家长的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切实帮助家长解决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要换位思考,对家长产生的急躁情绪及冲动要冷静思考,学会体谅。只要我们态度诚恳,方法得当,就一定能赢得广大家长的拥护、支持。 二、交流、沟通中,成为真诚的理解者 家园共育的本质特点就是一个“共”字,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家庭与幼儿园同是培育幼儿的重要环境,家长与教师都是教育孩子的主体,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应该携手合作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环境教育的思想要得到家长的认同,支持和参与,这就要求我们将家长工作的重心从“教育家长”转变为“家园平等合作”。 如在期初的家长会上,我们以“怎样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主题与家长进行了座谈,让每一位家长都谈谈对环境创设的理解,我们发现有些家长对于给孩子创设一个优美的物质环境相当重视,而对孩子心理环境的创设却是一无所知或处于无意识状态;有些家长将环境片面的理解为环保;有些家长知道良好环境的创设对幼儿发展有极大益处,却不知从何入手,尤其是怎样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也有个别家长,相当关注幼教方面的新动态,经常阅读有关资料,咨询有关专家,有了一些根据专家理论操作的实践。在家长的畅所欲言和交流后,我们将家长有意识和无意识在生活和家庭中对幼儿所做的点滴实践进行了理论上的提升和归类,并且对个别言传身教、值得推广的做法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家长纷纷感叹:“真没想到,我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简单的话,会对孩子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样一来既肯定了家长们各种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实践,让家长体验到了自身的教育力量和作用,增强了教育的信心,又让家长对环境的创设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进一步认识了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甚至社会环境对幼儿的重要性。 三、互动、参与中,成为积极的响应者 有了家园间的沟通和理解,家长们开始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的实施。每个家庭与幼儿都积极参与主题环境的布置。家长们帮助孩子搜集信息。他们或去图书馆查阅,或上网查询,或参观访问,或亲身实践。如在“海底总动员”主题活动中,由刚开始时介绍各自收集有关的书籍、玩具、光盘等到后来制作展示墙和海底动物面具,孩子们对海底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关于海洋动物话题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有的涉及海底动物的种类、有的涉及它们保护自己的本领、有的涉及海底动物的繁殖方式、有的关注它们的形态、有的还初涉了海底动物的历史,主题活动的高潮是我们举办的“亲子活动”,孩子们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海底动物,在自己的努力及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完成了面具的制作,面具的背后是孩子们乐不可支的笑脸。 四、新课程实施中,成为积极的合作者 幼儿园所有的活动都与家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家园共育是我们的目标,我园在实施新课程中把家长作为课程的建构者之 一,在新课程刚开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把主题活动中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通过家园联系窗的方式呈现在家长面前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家长也不了解这些东西到底要来干什么,只觉得老师好烦,每天不是要这就是要那,一开始还给你敷衍一下,时间略长,就索性不理你了,有的更是当你的面对你说:“你们怎么什么都要,不会自己准备……”面对此种情况,我们及时召开家长会,从新的教育观、人才观、新课程的特点及新课程的作用意义等方面,向他们作了详细的介绍。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这是体现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家园沟通,达到同步教育的基本条件。为了让家长及时全面地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配合幼儿园教育,我们做到了"四公布":开学初公布学期幼儿培养目标;在家园桥园地里每月公布月工作目标和月计划;每周公布一周活动安排,每日公布一日所学。在开展新的主题活动之前,首先把主题教学的计划和网络图醒目地展示在主题墙壁上,让家长和孩子先有目的地进行关注,并在公布栏中增设了"请您配合"“温馨提示”等栏目,请家长协助完成目标。 从此家长的观念开始转变,观念一转变,我们的工作就顺利开展起来了。家长们与孩子一起收集废旧物品;一起做实验,观察,记录;一起查书找资料;还有的家长给我们送来了碟片、书籍等,在整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学习化社会”的影子,看到了孩子的终身学习的希望。看到了我们的家长也从幼儿教育旁观者、监督者、被指导者的角色变成了现在幼儿教育的合作者、支持者。 五、开展平等对话、交流,是增进家园了解、促进沟通的有效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家园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距离和各种不协调,教育效果必然受到影响。因此,我园改进了家长会方式,由原来的教师一言堂模式变为百家争鸣式的茶话会。其目的就是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在平等对话中产生共鸣,从而消除隔膜,有效解决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在召开本学期家长会时,有家长把进入大班如何达到幼小衔接这一现实问题提了出来。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法是请家长们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每天安排时间与幼儿一起学习、游戏,培养孩子的乐学。这是我们长期工作总结出的经验。 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创家园互动合作共育的新局面 家园沟通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这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互动合作"是瑞吉欧教育取向的一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