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音乐
㈠ 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培养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教学等。我想对倡导探究式教学简要地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是教师从第一分钟讲到下课铃响。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教师累,而且教学效果和质量也不好。就其原因来讲,就是学生没有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程则要求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所以,在新课程下,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教学效率。
2、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新课程内容的一个变化是实验增加了。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科学。离开实验,生物学也就不能也不会成为科学。其实,做实验本身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在新课程下,教师注重实验教学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3、要与学生实际结合。学生个体有差异,人人皆知。但在教学中也总是有部分教师“侃侃而谈”,自认为“学识渊博”,不顾学生实际。这样的教学实际上是徒劳而功不大。因此,在新课程下,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
㈡ 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标英语选修7 磁带录音听力MP3
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标英语选修7 磁带录音听力MP3
http://ishare.iask.sina.com.cn/search.php?key=%C8%CB%BD%CC%B0%E6%D0%C2%BF%CE%B1%EA%D3%A2%D3%EF%D1%A1%D0%DE7&format=rar
㈢ 普通高中课程音乐教科书-《音乐鉴赏》 光碟曲目下载
你想要的话,我用QQ传给你,你要留下Q号
你怎么都不在呢?一直加不了你
㈣ 高中音乐课程有哪些
第一部分前 言 音乐是人类最占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音乐与生活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对人的全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更加显示出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力求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或艺术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音乐音响材料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特征,为学生体验、理解和创造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学习丰富多彩的世界各民族音乐,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有益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因此,高中音乐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要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选择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因此,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作,目的在于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并进行音乐创作的初步尝试。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视人类文化遗产,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三、课程设计思路1.关于模块的设置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及音乐课程的性质,为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总要求,全面实现高中音乐的课程目标,满足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需求,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由六个模块组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这六个模块是: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鉴赏 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歌唱、演奏 学生通过对音乐表演活动的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享受音乐表现的乐趣,陶冶情操,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创作 是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园地,也是学生进一步获得音乐基础知识和学习音乐基本理论的模块。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 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密切关系,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上述各模块的教育功能和作用,虽有不同的侧重,但对于绝大多数高中学生来说,“音乐鉴赏”作为增进学生基本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应首先得到突出和强调。2.关于学分依照《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方案》规定,学生每完成18学时的学习任务,通过考试或考查评价,可获得1学分。每个高中学生需在音乐课中获得的必修学分为3学分。据不同模块的教学容量和要求,在高中音乐课程的六个模块中,“音乐鉴赏”为2学分,其余五个模块各为1学分。对于具有较强音乐能力并愿意在音乐方面继续发展的学生,在获得必修学分后,鼓励选修其他模块,或继续深化歌唱、演奏、创作模块的学习,每修满18学时,通过考试或考查评价,可获得1学分。 3.学生选课及不同模块的实施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在学牛选课前,应将音乐课程不同模块的内容、性质和开课计划(包括课时安排、上课地点、教材和任课教师等)及时向学生详加介绍。在学生选课时,音乐教师应和班主任共同对学生选课给予具体指导,以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学校有能力开出的模块,均应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并通过教师的指导,选择符合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的学习内容。 从目前师资及教学设备等情况来看,并不是所有地区和学校都具备同时开设六个模块的条件。各地、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模块分步实施。总的原则是:优先开设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模块——“音乐鉴赏”,以保证学生获得参与现代社会生活应具备的音乐文化素养。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发课程资源,逐步开设其他模块,积极为普通高中学生学习音乐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高中音乐课程结构及教学实施表 模块学时学分必修学分 教学实施 音乐鉴赏36学时2学分3学分在高中的任一学年开设(通常在高一或高二年级) 歌唱每个模块18学时学生可跨班选课 演奏各1学分 创作 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性质的定位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具体课程日标,内含在以下三个维度的表述中。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思考并规划人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2.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音响、形式、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3.通过对我国优秀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增进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学习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传统及优秀的音乐作品,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使学生初步具有国际视野,有助于培养学生参与国际交往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要启发学生在对音乐形态与音乐情感的积极体验中,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爱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2.比较。通过比较音乐的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初步能力。3.探究。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活动,倡导开放式和研究性的学习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4.合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以音乐为媒介,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三、知识与技能 1.欣赏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体裁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学习音乐的表现手段,了解音乐的历史与发展,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 2.通过对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够参与教学中的表演及创作活动,培养与其相关的表演、创作能力。 上述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进行表述,在实际操作中,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㈤ 求初、高中音乐课本教材的基础知识
这里有详细的中学音乐基础教材,如果你有心可以细读:
下面是目录
目录
第1章 音乐教育发展状况与课程改革背景
第一节 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状况
一、基础音乐教育取得的主要成就
二、基础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外国音乐教育发展状况
一、对音乐教育本质的认识
二、对音乐教学领域与内容的研究
第三节 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背景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音乐课程改革
第2章 音乐新课程基础理念
第一节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一、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
二、音乐教学方法的审美原则
三、音乐教师的审美规范
四、音乐教学环境的审美特征
五、音乐教学过程的审美描述
第二节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一、兴趣是音乐学习的基础
二、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与爱好
三、学海无涯“乐”作舟
第三节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一、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
二、每个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
第四节 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一、音乐学习离不开音乐实践
二、一切学习的本质是创造
第五节 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
一、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
二、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第3章 音乐课程标准与音乐教学大纲比较
第一节 课程性质和价值
一、课程性质和价值的分析比较
二、对音乐课程性质认识的人文回归
三、音乐教育理论的新发展
第二节 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的分析比较
二、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节 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简述
二、课程内容的分析比较
第四节 课程评价
一、课程评价简述
二、课程评价的分析比较
第五节 课程实施
一、对音乐教学的总体要求
二、对音乐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
三、对音乐教学方法、手段的要求
第4章 音乐实验教材编写理念与特色分析
第一节 实验教材理念
一、体现以审美为核心
二、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三、体现新型师生关系
四、体现新的评价方式
第二节 实验教材结构
一、单元结构代替课时结构
二、人文结构代替知识结构
第三节 实验教材内容
一、整合音乐教学内容,拓展新的学习领域
二、淡化知识技能,变“显性”为“隐性”
三、体现多元文化价值观,注重经典性与当代性的统一
第四节 实验教材呈现方式
一、图文并茂,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二、独具特色的乐谱设计
三、体现学生用书的特点
四、为教师提供优质丰富的资料
第5章 音乐教学领域
第一节 感受与鉴赏
一、感受与鉴赏领域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意义
二、内容标准及教学特点
第二节 表现
一、表现领域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意义
二、内容标准及教学特点
第三节 创造
一、创造领域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意义
二、内容标准及教学特点
第四节 音乐与相关文化
一、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意义
二、内容标准及教学特点
第6章 音乐教学设计
第一节 确立音乐教学目标
一、音乐教学目标概述
二、音乐教学目标分类
三、音乐教学目标比较
四、如何确立音乐教学目标
第二节 分析音乐教学内容
一、分析教学内容的人文内涵
二、分析教学内容的情感要素
三、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技能
第三节 设计音乐教学过程
一、音乐教学过程概述
二、音乐教学模式与范型
三、音乐教学阶段的设计
第四节 处理音乐教学事件
一、音乐教学事件概述
二、音乐教学事件的类型与应变策略
三、处理教学事件与音乐教学的关系
第五节 选择音乐教学设施与手段
一、传统教学设施与手段
二、现代教学设施与手段
三、因地制宜合理使用教学设施与手段
第7章 音乐教学策略
第一节 创设情境
一、语言创设情境
二、光线创设情境
三、美术创设情境
四、桌椅创设情境
五、音源创设情境
第二节 重视体验
一、重视体验的独特性
二、重视体验的过程性
第三节 强调探究
一、探究性学习的设计环节
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步骤
三、探究性学习中的教师位置
第四节 关注合作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加强学生间的合作
三、提倡教师间的合作
四、教育与环境之间的合作
第五节 加强综合
一、以音乐学科为主体的综合
二、以音乐学科为切入点的综合
第8章 音乐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
第一节 音乐教学与建构主义理论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建构主义的音乐教学模式与方法
第二节 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
一、媒体与多媒体技术
二、计算机辅助教育
三、多媒体音乐课件开发
四、音乐新课程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
第三节 音乐教学与网络信息
一、音乐学习资源
二、音乐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
三、网络信息时代的音乐教师
第9章 音乐教学评价
第一节 教学评价概述
一、教学评价概念界定
二、教学评价的分类
三、目前我国教学评价的一般特征
四、我国音乐教学评价的研究概况
第二节 音乐教学评价理念
一、音乐教学评价的原则
二、音乐教学评价的特点
三、音乐教学评价的内容
第三节 音乐教学评价技术
一、音乐教学评价的理论准备
二、音乐教学评价的方案设计
三、音乐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制订
四、音乐教学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五、不同类型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
第10章 新课程与音乐教师素质
第一节 转变观念和角色
一、对传统教师观念与角色的反思
二、确立现代教师观念与角色
第二节 更新知识与技能
一、当前我国音乐教师知识与技能结构的弊端
二、新课程对音乐教师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第三节 提升素质及修养
一、敬业精神与职业风范
二、思想修养与人格魅力
三、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
链接地址:http://jh.tjjy.com.cn/xuekejiaoxue/yinyue/ksgg032.htm#音乐教学评价伯理论准备
㈥ 高中生必备音乐常识!
相信下面的知识点应该包含了很多音乐常识了 1.三大安魂曲是指哪三首呢
2.三大神剧是指哪三首呢
3.中国乐器有哪几类呢
4.有哪些作曲家曾经编写管弦乐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5.西方乐器如何分类呢
6. 五大钢琴协奏曲是指哪几首呢
7.六大交响曲是指哪几首呢
8. 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是哪几首呢
9.钢琴三重奏是由哪些乐器所组成?
10.什么是声音的基本要素呢
11. 音乐史上的3B(4B)是指哪些人呢
12. 音乐的要素有哪些呢
13. 音乐的新旧约是指什么呢
14.圆舞曲之父是谁呢
15.圆舞曲之王是谁呢
16. 谁是歌曲之王呢
17 .什么是标准音高呢
18 .何谓联合谱表?
19.谁是“交响曲之父”呢?
20.谁是“协奏曲之父”呢
21.谁是“音乐之父”呢?
22.谁是“音乐神童”呢?
23.谁是“神剧之父”呢?
24.谁是音乐史上的“乐圣”呢?
25.谁是“钢琴诗人”呢?
26.铜管五重奏是由哪些乐器所组成? 31在众多知名的作曲家里,被称为乐圣的是谁?
32交响诗是由谁首创?
33与巴赫同年出生却在英国成名的作曲家是谁
34世界三大芭蕾舞剧为何?
35音乐史上最早的第一部协奏曲为何?
36在木管乐器中属于C 调乐器的有哪些
37古代组曲的顺序为何?
385弦乐四重奏是由哪些乐器所组成?
39所谓乐团的女王所指的是什么乐器?
40代表古典乐派结束浪漫乐派开始的作曲家是谁?
41谁有和声学之父之称?
42谱号可分为哪三大类?
43在西洋音乐史上有哪几位作曲家是二十世纪新音乐的开创者?
44在音乐史上将钢琴发挥充分功能的作曲家是谁
45何谓俄国五人组
46在木管乐器中属于移调乐器的有哪些
47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吉他由几条定弦所构成分别为什么音?
48在所有弦乐器当中唯一的演奏音高与实际音高不同的乐器为何?
49在木管乐器当中表情力及强弱细致性表现最好的乐器为何
50在木管乐器当中善于表现嘲讽气氛的乐器为何
1.三大安魂曲是指莫札特的D小调安魂曲、威尔第的安魂曲和佛瑞的安魂曲
2.三大神剧是指亨德尔的弥赛亚、海顿的天地创造和门德尔松的伊利亚
3.中国乐器依八音分类法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
4.浦罗柯菲夫(Prokofiev)、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白辽士(Berlioz)三人均曾编写过管弦乐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5.西方乐器总括分为擦弦、木管、铜管及敲击四大类
6.贝多芬的第五号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皇帝”、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号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拉赫曼尼诺夫的第二号C小调钢琴协奏曲、舒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和李斯特的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合称为“五大钢琴协奏曲”
7.六大交响曲包含了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德沃夏克的新大陆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和百辽士的幻想交响曲
8.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9.钢琴三重奏是由钢琴、小提琴、大提琴所组成
10.声音的基本要素包括了音高、音量、音长与音色
11.音乐史上的3B(4B)是指哪些人呢
布拉姆斯(Brahms, Johannes)、巴赫(Bach, Johann Sebastian)与贝多芬(Beethoven, Ludwig van)三人并称为音乐史上的3B,若是4B就要另加巴尔托克(Bartok, Bela)
12.音乐的精髓透过音乐的要素来传达与表现,而音乐的要素包含了节奏、旋律与合声
13.在音乐史上,通常我们会把巴哈的十二平均律比喻为旧约圣经,且把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比喻为新约圣经
14.圆舞曲之父指的是大约翰史特劳斯(Strauss,Johann(Vater))
15.圆舞曲之王指的是小约翰史特劳斯(Strauss,Johann(Sohn))
16.奥地利的舒伯特(Schubert, Franz (Peter))因为留有超过六百首的歌曲而被称为歌曲之王
17.伦敦国际会议(1939)决定“标准A”音高为440,现今国际上普遍使用此规则
18.在大谱表上方连接一个高音谱表或低音谱表即成为联合谱表。或在大谱表上方连接三个高音谱表合一个低音谱表也成为联合谱表(混声四部)。或连接两个高音谱表,一个中音谱表和一个低音谱表也称为联合谱表(弦乐四重奏)。另外还有管弦乐团所用的总谱表也称为联合谱表,他将各种谱表连接起来是最完整的联合谱表
19.“交响曲之父”指的是海顿(Haydn, Franz Joseph)。由于当时的人们总把音乐会当作打瞌睡的场所,海顿创作了在漫长的宁静之后突然钟鼓齐鸣的“惊愕”交响曲
20.“协奏曲之父”就是因一头红发而被称为“红发教士”的韦瓦尔第(Vivaldi, Antonio)
21.“音乐之父”就是出身于音乐世家的巴赫(Bach, Johann Sebastian)
22.“音乐神童”就是从小就到处旅行演奏并创作的莫札特(Mozart, Wolfgang Amadeus)
23.“神剧之父”指的是神剧“弥赛亚”的作者亨德尔(Handel, George Frideric)
24.“乐圣”是指丧失听力的贝多芬(Beethoven, Ludwig van)
25.波兰作曲家萧邦(Chopin, Fryderyk Franciszek)被视为钢琴音乐最伟大的作曲家,通常被誉为“钢琴诗人”
26.铜管五重奏是由第一小号、第二小号、法国号、长号、低音号所组成
27.竖笛五重奏是由竖笛、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所组成
28.中国十二平均律是由明代朱载堉首创,西洋十二平均律是由德国巴哈首创
29.中国的乐徽是排萧,是属于八音中的匏
30.中国的音乐节为四月五日,也就是与我们的清明节同一天
31.乐圣所指的是贝多芬,他写了世界知名的九大交响曲及被称为钢琴新约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等作品
(这个重了欸 呵呵)
32.交响诗是由李斯特首创,他曾受业于彻尔尼
33.与巴赫同年出生而在英国成名的作曲家是亨德尔
34.世界三大芭蕾舞剧为柴可夫斯基所做的天鹅湖,睡美人及胡桃钳子
35.音乐史上最早的第一部协奏曲为科赖里所做的大协奏曲
36.在木管乐器中属于C 调乐器的有长笛、双簧管及低音管
37.古代组曲的顺序为阿勒曼 库朗 萨拉邦 吉格
38.弦乐四重奏是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所组成
39.在管弦乐团中被称为乐团的女王的乐器是小提琴
40.代表古典乐派结束浪漫乐派开始的作曲家是贝多芬
41.法国了作曲家及理论家拉摩Rameau,Jean-Philippe (1683-1764) 有和声学之父之称,他是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
42.我们平常常见的谱号大致可分为高音谱号(又称为G谱号),低音谱号(又称为F谱号),及中音谱号(又称为C谱号)
43.在西洋音乐史上被称为是二十世纪新音乐的开创者有德布西、荀白克及史特拉文斯基
44.在音乐史上将钢琴发挥充分功能的作曲家是贝多芬
45.包罗定、巴林基雷夫、库宜、穆索斯基及李姆斯基.科萨可夫被称为俄国五人组
46.在木管乐器中属于移调乐器的有竖笛、英国管及萨克管
47.小提琴由四条弦所构成分别为E A D G
中提琴由四条弦所构成分别为A D G C
大提琴由四条弦所构成分别为A D G C
大提琴由四条弦所构成分别为A D G C
低音大提琴由四条弦所构成分别为G D A E
吉他由六条定弦所构成由高至低分别为E B G D A E 又称为六弦琴
48.在所有弦乐器当中唯一的演奏音高与实际音高不同的乐器为低音大提琴,它的实际音高比记谱音高低八度
49.竖笛是在所有木管乐器当中表情力及强弱细致性表现最好的乐器
50.低音管是在木管乐器当中善于表现嘲讽气氛的乐器
㈦ 音乐新课程标准内容是什么呢
1,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
3,知识与技能
4,音乐与相关文化
具体分散开还有很多,这只是基本内容
㈧ 音乐新课程标准
就一句话“以审美为核心”。你就化简为难吧。教学的时候不要太强调知识点,注重让你的学生在听赏荷参与中体验、探索、感知音乐。
如果你要具体的就是这些
第一部分 前 言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近年来,美育被列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师资队伍不断扩大,后备力量增多,水平大有提高;音乐教育科研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随着国际音乐教育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国外一些可供借鉴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被系统介绍和引进;教学手段正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这一切都为我国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体验价值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造性发展价值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3.社会交往价值
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4.文化传承价值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二、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个性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5.重视音乐实践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音乐创造
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7.提倡学科综合
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8.弘扬民族音乐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同样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
9.理解多元文化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10.完善评价机制
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评价应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以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应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本《标准》的主干是分层面、分领域、分学段呈现的,体现为从课程目标到内容标准的外化过程。如图所示:
课程目标(体现在三个层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
教学领域(包含四个领域)
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
内容标准(分布为三个学段)
1~2年级3~6年级7~9年级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课程目标内含在以下三个层面的表述中。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
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2.模仿
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探究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
4.合作
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5.综合
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三)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音乐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以自由、即兴的创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浅显的音乐创作常识和技能。通过认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等,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初步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加深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4.音乐与相关文化
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二、学段目标
上述课程目标,将分为3个学段,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中。分段的主要目标如下:
(一)1~2年级
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二)3~6年级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培养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三)7~9年级
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要适当减少唱歌的数量要求,注意嗓音保护。
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
丰富和提高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本部分内容的表述框架
领域一:感受与鉴赏
音乐表现要素
音乐情绪与情感
音乐体裁与形式
音乐风格与流派
领域二:表现
演唱
演奏
综合性艺术表演
识读乐谱
领域三:创造
探索音响与音乐
即兴创造
创作实践
领域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与社会生活
音乐与姊妹艺术
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分学段的内容标准
一、感受与鉴赏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内容】音乐表现要素
【标准】1~2年级
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聆听歌声时能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
能听辨童声、女声和男声。
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音。
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标准】3~6年级
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标准】7~9年级
具有聆听和探索各种音响的兴趣与愿望,能够用不同物体探索不同声音。
加深对歌声、乐器声的了解和体验。能够说明人声和常见乐器的分类及音色特点。
能够在感知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表现要素的过程中,了解并评价其音乐表现作用。
感知音乐的结构,能够简单表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与变化。
【内容】音乐情绪与情感
【标准】1~2年级
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
体验并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
【标准】3~6年级
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标准】7~9年级
能够主动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能运用音乐表情术语进行描述。
能够感知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地表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内容】音乐体裁与形式
【标准】1~2年级
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能够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能够区别独唱、独奏、齐唱、齐奏。
【标准】3~6年级
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
【标准】7~9年级
聆听大合唱、组歌、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歌剧、舞剧音乐及其他体裁的歌曲和乐曲,并运用各种形式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通过听赏音乐分辨不同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
能够结合所听音乐,简单评析音乐体裁与形式对于音乐表现的作用。
【内容】音乐风格与流派
【标准】1~2年级
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
【标准】3~6年级
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标准】7~9年级
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的种类、唱腔、风格、流派和代表人物。
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并能对其风格特点进行简单评述。
聆听世界各国优秀音乐作品,了解不同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
二、表 现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内容】演唱
标准】1~2年级
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反应。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
【标准】3~6年级
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
【标准】7~9年级
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并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
了解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懂得嗓音保护的方法。
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意境。能对自己、他人、集体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3~5首。
【内容】演奏
【标准】1~2年级
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
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标准】3~6年级
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
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进行简单评论。
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
【标准】7~9年级
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
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
能够对自己、他人或集体的演奏进行评价。
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
【内容】综合性艺术表演
【标准】1~2年级
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动作。
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标准】3~6年级
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
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
能够对自己、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
【标准】7~9年级
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能够结合所学的歌曲、乐曲创设简单的表演情景或做形体动作。
学习表演简单的歌剧、戏曲、曲艺片段,并能对自己与他人的表演作出评价。
【内容】识读乐谱
【标准】1~2年级
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
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标准】3~6年级
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标准】7~9年级
用熟悉的歌曲、乐曲学唱乐谱。
能够跟随琴声或录音视唱乐谱。
巩固、提高识读和运用乐谱的能力。
三、创 造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其中第二类内容与音乐创作有关,但区别于专业创作学习。
【内容】探索音响与音乐
【标准】1~2年级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标准】3~6年级
能够自制简易乐器。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标准】7~9年级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或其他音源材料表现一定的情景。
能够对自己或他人的声音探索活动作出评价。
【内容】即兴创造
【标准】1~2年级
能够将成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
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
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音源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
【标准】3~6年级
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能够以各种音源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
【标准】7~9年级
能够即兴编唱生活短语或诗词短句。
能够依据歌曲、乐曲的内容及情绪,进行即兴创编活动。
【内容】创作实践
【标准】1~2年级
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音源,创作1~2小节节奏或旋律。
【标准】3~6年级
能够创作2~4小节的节奏短句。
能够创作2~4小节旋律。
尝试用电脑创编音乐。
(注:" "有条件的地区可选用)
【标准】7~9年级
能够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创作8小节左右的短曲。
能够为歌曲选编前奏或间奏。
尝试用电脑创编音乐。
(注:" "有条件的地区可选用)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它虽然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而在更多的情况下,又蕴涵在音乐鉴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之中。为此,这一领域教学目标的实现,应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和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完成。
【内容】音乐与社会生活
【标准】1~2年级
感受生活中的音乐,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能够通过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媒听赏音乐。
能够参加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
【标准】3~6年级
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
喜欢从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播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经常聆听。
主动参加社区或乡村音乐活动,并能同他人进行音乐交流。
乐于听音乐会或观看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
【标准】7~9年级
养成关注音乐的习惯,能够用实例说明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喜欢并能够从传媒中聆听音乐,了解和积累音乐信息,愿与同学交换所收集到的音乐材料,交流音乐感受。
在出席音乐会及参与社区音乐活动过程中,能够观察和了解音乐家或民间艺人的活动,并作出自己的评价。
【内容】音乐与姊妹艺术
【标准】1~2年级
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
能够用简明的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
能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的相同与不同。
【标准】3~6年级
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简单描述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标准】7~9年级
通过艺术作品,
㈨ 高中音乐教学方法
一、现状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教学目标不明确;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 没有兴趣的音乐课,则形同虚设。
2.对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繁、难、多、旧,有些教学内容出现过杂、太乱、知识无序的情况,没有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科之间缺乏综合性。
3.对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单纯的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与形式过于外在和花哨,与教学内容相脱节。而音乐的学习过程则是一种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探究和创造的过程,这些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人们往往采用没有突出音乐艺术特点、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教学过分知识化、理性化,重视教师的讲授,轻视学生的参与体验;重视教学的结果,轻视教学的愉悦过程;重视知识技能的教学,轻视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好。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可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
4.对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评价相一致,都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重分数,轻素质,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也增加了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多“以智商式思维”为理论依据,以纸笔测验为唯一方法的学校评价等等。
二、以多元智能为指导的高中音乐教学对策
教学是学校永恒的旋律,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形态,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也将进入新的阶段。由于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面对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1.在教学目标方面
高中音乐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地、有个性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只要有适宜的课程和学习环境,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课程目标应该面向全体,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具体表述。多元智能课程的目标就是符合每个学生的兴趣目标,学校重视的不是课程开发,而是人的发展。因此,笔者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即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在教学实践中,音乐作品应该贴近生活,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
2.在教学内容方面
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能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为理解而教。因为,教学内容可以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发展某种特定的智能,高中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觉地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音乐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多元化。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在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既包括教师的“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的“学”的方法。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还将不断出现。多元智能课程的方法就是一种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的方法。“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做到以美育人、以美感人。”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的“艺术推进项目”认为:“当我们把音乐当作一种智能来看的时候,我们所进行的音乐教育就和音乐教育课或音乐技能训练有所不同了。我们应该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表演、欣赏、创作及思考等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并理解音乐和学习的关系,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多元智能教学是通过尽可能丰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开启学生的多种智能,已达成有效乃至高效的教学目的。